“先生,陛下此次巡邊,深入邊陲,慰軍議政,與李靖、李積等將軍商議軍機,路途遙遠,邊塞之地素來不甚太平......”
立政殿中,長孫無垢關切的問道:“先生可知,此行......陛下可會遭遇凶險?”
江祈年聞言,神色如常,端起白瓷茶盞又抿了一口那清雅的香茗。
他放下茶盞,語氣篤定道:“娘娘放心,在我所知的曆史記載中,陛下此次巡邊雖然辛勞,最終是平安歸來的。”
長孫無垢聞言,緊繃的心弦似乎鬆弛了些許。
她臉上露出一絲寬慰的笑容:“有先生此言,妾身心中稍安。陛下離京已近一月,也不知何時才會歸來。”
“哦?”
聽到這話,江祈年皺了皺眉,意識到了一絲不對勁兒。
他看似隨意地追問了一句:“不知陛下是何時啟程的?如今是幾月了?”
“陛下是季春之初離京的。”
長孫無垢不疑有他,柔聲答道:“如今已是季春之末了。”
“季春之末......”
江祈年心中猛地一跳。
難怪氣溫適宜,原來是季春之末嗎?
季春,農曆三月,陽曆四月。
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李世民此次至關重要的北巡,開啟於貞觀三年的八月底。
如今,卻整整提前了四五個月。
時間線變了!
江祈年心中念頭飛轉:“為何時間線會發生如此的巨大偏移?難道是我給他的那張世界地圖?”
有了世界地圖後,李世民行事明顯要更加激進一些,按照長孫無垢的說法,他如今有了更大的目標,自然不會像曆史上一樣,一切都慢慢來。
如今提前四五個月出發巡邊,就是後續引起的變化。
“時間提前了這麼多,地點的側重也可能有所不同......包括草原的氣候、部落的活動規律......”
總之,時間線的提前,就意味著李世民此次巡邊遇到的人和事,必然與曆史記載大相徑庭,最終的結果也必然不可能一模一樣。
“曆史記載中八月那次巡邊,李世民平安無事,卻並不代表這次四月的巡邊就絕對安全啊......”
江祈年眸子閃動:“尤其是此時的東突厥,與四五個月之後的東突厥,內部情況也大不一樣。”
他記得,東突厥正是在這段時間走向分裂的。
曆史上,此時的東突厥活動範圍,完全能覆蓋唐太宗巡視的地區。
李世民之所以此次巡邊一路平安無事,就是因為東突厥內部矛盾已白熱化,頡利可汗需集中精力穩定內部,無力他顧。
但現在,東突厥雖然內部叛亂已顯,但還未曾到最危急的時刻......
“先生,可是......有何不妥?”
長孫無垢見江祈年神色微凝,心中那絲隱憂又悄然浮起。
聞言,江祈年抬眼看向長孫無垢。
對方那雙溫婉沉靜的眸子裡,此刻清晰地映著關切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