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藏經閣內。
江祈年閉目凝神,腦海中無數文字、圖譜、運勁法門如溪流彙海,奔湧不息。
崆峒武學精於勁力變化,剛猛、陰柔、內縮、外放、直送、橫出......諸般勁力看似繁雜,實則皆源於對“力”的本質理解與運用。
心念電轉間,《靈源種道經》自然運轉,丹田內那枚混沌靈種微微脈動,散發出玄奧道韻。
他以自身遠超此界的見識與靈種境的感悟為基,將崆峒派百年積累的勁力精髓去蕪存菁,融會貫通。
片刻後,他睜開眼,取來一塊青石板,以指為筆,靈元微吐,指尖竟泛起淡淡玉澤,於青石板上遊走。
嗤嗤輕響中,鐵畫銀鉤般的字跡伴隨著細微的運勁圖譜刻印其上。
他沒有書寫具體招式,而是將這幾日觀閱崆峒武學的心得感悟,凝練為數百字的勁力精義,悄然置於藏經閣一角。
這精義直指核心,闡述了各種勁力的本質、生成原理、轉換關鍵以及融合之道。
文字精煉,圖譜簡約,卻蘊含著直達武學本質的至理。
最後一筆落下,青石板微光一閃,旋即內斂,仿佛隻是一份尋常石刻。
“走吧。”
閣外,李滄海、巫行雲、李秋水以及塔娜月爾早已等候多時。
“前輩,可有所得?”
李滄海輕聲問道,眸中帶著好奇。
“略有所悟。”
江祈年微微一笑:“此派武學,於細微處見真章,對夯實基礎、豐富手段頗有裨益。我們該走了,下一站,嵩山少林。”
......
就在江祈年一行人離開後不久,幾名崆峒派弟子進入藏經閣,準備整理被江祈年閱覽過的典籍,忽然發現角落多出一塊從未見過的青石板。
他們好奇上前,隻見石板上刻滿密密麻麻的小字,初看隻覺晦澀,細讀之下卻如驚雷炸響,駭得他連退數步,慌忙跑去稟報。
片刻後,飛虹子、飛綏子及眾門主長老齊聚藏經閣。
“這、這是......”
飛虹子指尖顫抖地撫過石板上的字跡,聲音發顫:“剛柔互濟,勁發無形......這分明是將我崆峒武學精髓提煉到了極致啊!”
聞言,飛綏子倒吸一口涼氣:“祖師,這莫非是那位江公子所留?”
“除了他,還有能誰?”
飛虹子激動得老臉通紅:“我崆峒派鑽研百年,尚不能將各門勁力融會貫通,他卻隻用了三日,便窺儘我派武學奧秘,更提煉出這等直指大道的總綱!”
“融剛猛於陰柔,化直送為橫出......內縮非為守,乃蓄力之基......這、這簡直是將我派所有武學的根子都刨了出來,又重新賦予了生命!”
玄空門門主喃喃自語,滿臉癡迷。
彭海看著石板上一行“剛極易折,柔極易廢,剛柔並濟,方為至道”的批注,回想起那日與李秋水交手時自己那徒有變化卻失之純粹的無相神功,頓時羞愧難當,又恍然大悟。
“祖師,這精義......”
飛綏子遲疑道。
飛虹子斬釘截鐵道:“將此精義妥善拓印,原本供奉於祖師堂,從今日起,這《勁力精義》便是我崆峒派所有武學之總綱,凡我崆峒弟子,立下大功,便可獲得機會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