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慢慢過去,三人喝酒結束。
波彥最後起身行禮說道:“伯父,外麵如今不太平,還委屈在這太守府再待上幾日。伯父早些休息。吾與父親先回去了。”
波彥父子出了太守府。回到在城內的住宅。
父子二人談論通過唐瑁向朝廷上書歸順的可能性。
原先在潁川剛剛起義時,朝廷為了快速鎮壓黃巾,絕對會對黃巾屠殺,大小頭目必趕儘殺絕。
可如今形勢不一樣了。朝廷經過將近半年的黃巾之亂,讓眾多異族看到機會,朝廷大軍在忙於鎮壓國內叛亂,暫無多餘兵力對付他們,於是紛紛起兵,涼州羌人與涼州叛軍向關中進軍,幽並兩州匈奴,鮮卑,烏桓在邊境肆虐。荊益兩州蠻族叛亂,揚州山越下山劫掠。
各地層出不窮的叛亂接踵而來。大漢朝廷已無太多精力對付這些,開始剿撫並用。
如今通過唐瑁上書,花重金歸順朝廷,換取在會稽休養生息的時間。打造兵甲。訓練士卒。
波才對波彥說:“吾這位老友也是極聰明之人。文圭兄,聽到吾那番話,便明白吾已有歸順朝廷之心。他乘勢而上,言幫吾等上書,吾等幾十萬人歸順朝廷,他當有一大功也,少了陷地之罪。還得平山越精銳,可謂是三利。不過對吾等也是極有好處,這麼長時間奔波,眾人也是疲憊不堪,也該休息一段時光,養精蓄銳。”
波彥聽父親說完,回他道:“父親,我也是如此思之,如今大漢朝廷大義還在,起義兵艱難,吾等又無蓋壓朝廷之實力,需蓄力,等候時機。”
接著又說道:“今日吾等已據會稽全郡,然局勢動蕩,父親與左副統帥義回到山陰,吾欲請父親與左副統帥坐鎮山陰,吾帶兵巡視一番各縣,掃除隱患。”
波才說道:“吾兒考慮周到,隻是辛苦吾兒。”
波彥笑著說道:“不辛苦,此乃為家人,必做之事。”
波才欣慰哈哈哈大笑。
第二天。
波才與波彥向太守府而去,找到唐瑁。
唐瑁見到二人笑道:“子能兄,賢侄,上表所書,今早吾已寫好,汝父子查閱一番,如無問題,吾即蓋上太守印與吾印。”
波才接過帛書閱讀完這份上表,遞給波彥,波彥看完,並無問題,隻說他們父子二人,父子之情極深,父為子之疾從賊,子為父安危也從了賊,如今二人在他規勸下,願率幾十萬眾歸順朝廷,收兵為農,在會稽開荒耕種求一條活路,為朝廷繳納更多賦稅。也從中遴選精銳,為朝廷平定江東山越之亂,保江東安定。固大漢社稷。
後麵也說了他為波彥父子所求官職。波才平越校尉,波彥撫越校尉。
波彥把帛書遞回給唐瑁,笑著說道:“伯父好文采,表中真情流露。請伯父用印。”
唐瑁聽波彥說所表之書並無問題,取來官印與自己私印,蓋好印,裝好帛書,做好防泄密封泥。
波彥又問:“伯父,昨日汝所說,為上表能得朝廷許之,需舍重金,可需多少?”
唐瑁思考了一番。說道:“為褪去汝父子賊人之名,又要所求官職,多多益善,吾思之二萬金足矣。”
波彥聽到需要這麼多,也嚇了一跳,他們從潁川一路到會稽,除了給陶貞的聘禮外,一路所用,剩下三萬多金。如今為了洗清賊名,和求兩個官職就要二萬金。一下就要他們一半多。
波彥對唐瑁說道:“伯父這是否太多?”
唐瑁對波彥說道:“賢侄有所不知,如今欲在朝廷為官,需繳納錢財,有多少人欲買官,數不勝數,但朝廷有所限製,需要功名在身,或能擔當起重任。需上繳錢財,才能上任。如吾,朝廷令吾為會稽郡太守,吾需向洛陽交二千萬錢,才能到會稽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