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給賈詡敬了一杯酒,一乾而儘。
眾人起身也對賈詡敬酒,並說道:“感謝文和先生對吾等救命之恩。”
賈詡連忙回敬:“不敢當,吾隻是說了幾句話而已,做事拚命還是各位將軍。”
原來在長安城,王允用美人計挑撥董卓與呂布關係,王允用美女貂蟬與呂布達成同盟,設計將在有重兵保護,郿塢裡的董卓騙到長安除掉。
後董卓控製的大軍陷入混亂,女婿牛輔和謀士李儒也在亂軍中被殺。
王允利用朝廷大義,與利用呂布在董卓麾下軍中威望,快速控製原董卓麾下軍隊。王允一時名望驟升,大權在握。
不知哪根筋搭錯,還是信心膨脹,欲除西涼將領。然不等局勢穩定,也不將其西涼諸將調離原部,後秘密除掉即可。
王允直接通過皇帝與朝廷下旨,不赦免西涼諸將,視之為董卓同黨,讓其縛手到長安請罪,家人方可幸免。
眾將領當然不能引頸待戮,紛紛叛逃,欲丟下麾下軍隊返回涼州,保全性命。
賈詡站出來反對,說道:“若吾等棄軍單行,一亭長就能捉住吾等入長安處以極刑,不如收兵西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後奉國家以正天下,若敗,再走不遲。”
李傕等人聽從賈詡的建議,集結麾下軍隊,擰成一股繩,一路向長安而去,也一路收攏害怕朝廷清算潰逃的將領士卒。
又聯係羌胡勢力,許諾好處,借得兵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到達長安城下。
王允派遼東人徐榮,出戰李傕等人。
這徐榮原是朝廷南北兩軍將領,後董卓進洛陽,控製皇帝與朝廷,奪取朝廷軍權後,徐榮歸屬董卓,董卓見徐榮在軍事頗有建樹,委以重用,也是一路加官進爵。還向董卓推薦自己好友公孫度為遼東太守。董卓也欣然同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關東聯軍攻打河南尹時,企圖攻入洛陽,董卓采納李儒遷都策言,徐榮奉命督促洛陽百姓遷移,順利到達長安有功,又埋伏將刺殺過他的曹操麾下殺得大敗。
董卓對徐榮更加喜愛與重用,常常賞賜徐榮。
然董卓一死,徐榮就率軍投靠王允。
李傕等人見徐榮率軍出來,還欲勸徐榮加入他們,打進長安為相國報仇,徐榮反而勸告李傕束手就擒,向朝廷請罪。
李傕氣急敗壞,大罵是徐榮忘恩負義之徒,忘記了相國對他恩情。後率軍全力攻打徐榮部。
徐榮被針對,遭大軍圍攻,在大戰中被殺,麾下也投降李傕等人。
後李傕等人攻打長安,有城內將領傳信出來,言道痛恨呂布這等反複無常,屢次弑其主的小人。願為內應,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誅殺呂布為相國報仇。
李傕等人恐其有詐,不願相信。最後也是賈詡站出來說道:“將軍,不妨嘗試一下,這長安為大漢西都,城高且城外有護城河,城內又有甕城,實難攻取。吾等暫且相信此信為真,約定打開城門時間,率軍先占據該城門城樓,保吾等退路。”
“後讓部分將士進城查探,無伏兵無陷阱後,大軍再進城,不要顧及其他,不要縱兵劫掠,隻管快速攻入皇宮,把天子握在手中,大事才可定亦。方可圖謀其他。”
眾人也聽取賈詡建議,同意以內應打開城門,約定好時間,後大軍進城,殺得呂布帶著貂蟬與家人敗逃,逼王允跳下城牆自儘,為相國保仇,攻進皇宮,掌控十一歲的小皇帝。
如今自己等人榮華富貴俱有,也明白是賈詡兩次出言獻策起了重要作用,眾人真心感謝賈詡,紛紛對他敬酒。
許久,車騎將軍府,酒宴結束。眾人歸去。
一輛馬車走在大街上,車內的賈詡閉目養神,內心想到:“一幫無大智的莽夫,遲早也得完蛋,看來還是要儘早尋找退路。”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