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中,幾人圍著一張石桌而坐。
村長急忙給波彥賈詡,還有波昶倒水,說道:“家中簡陋,沒有什麼東西招待貴客,還望見諒。”
波彥賈詡兩個大人,加上波昶這個小孩有樣學樣,抬起碗,把水喝完。
波彥笑道:“有一碗清水解渴,吾等滿足矣,村裡的人不懼怕吾等這些將士,見吾等進村也不跑,信任吾等,便是招待吾等最珍貴的東西。”
老村長聽到波彥的話,笑了起來說道:“正是有將軍爾等這些人,給吾等分地,不再做佃戶,每家耕種自己田地,每年還有餘糧,過上好日子。怎會怕將軍爾等這些恩人,感謝還來不及。”
接下來,波彥與老村長慢慢交談,得知周圍幾個村子原來都是當地一家豪族的佃戶,世代靠租田地求活,可地租太高,每年都有饑荒,青黃不接。
靠挖野菜吃麩皮度日,可過分的是他們挖野菜也要向主家交錢,原因是他們挖野菜的地方也是主家的,不交錢,主家就讓家丁來家裡打砸,拉人去為奴。
可是突然有一天,這種情況變了,主家的莊園被大軍圍住,把主家請進縣城,他們的家丁護院被大軍收押,大軍開始給他們按人分地分糧,每家發了一個冊子,認好自家田地。
從那以後,他們開始過上好日子,每日都有奔頭,村子的新生兒也多了起來,年輕的夫婦更加勤勞,希望湊足束修,讓他們的娃娃能去私塾讀書,以後有出息,過上更好的日子。
老村長驕傲的告訴波彥,他們這幾個村,有十二個青年被選上,入了營當了兵,他小兒子也在十二個人當中,還寫信回來,告訴家裡,他跟隨他們將軍去了丹陽,如今他們將軍成為揚州刺史,當了吳侯。
他在軍營裡勤奮讀書寫字,也立了功。被任命為曲長。
說完還跑回屋裡取回一些信件。遞給波彥,讓波彥看看。
波彥幾年前就讓人改良造紙術,造出的紙產量大,好書寫,他治下紙張使用普及,也靠紙張賺了不少錢。
波彥拿起信件讀了起來,這些信中倒是沒有透露軍中機密。
隻說了軍營一些趣事,和認識的一些人,向家裡報平安,和向家裡寄因功得到的賞金,升了職。
在軍營中他跟著先生讀書習字後,書信已經不用先生代寫,他已能提筆。
波彥看著落款人的姓名,對這位將士還是有一點印象的,打起仗來,也是不要命的主,握著長槍,對著麵前猛紮,戳敵軍一個個窟窿,波彥還教授他過他槍法,知道他姓名。
波彥讀完信後,讓老村長收好,笑著對著他說道:“老人家還是英雄的父親。”
老村長這時謙虛起來:“他算那門子英雄,他們的將軍,他們的吳侯才是英雄,讓吾等這些黔民有了田地,有了好日子,有了餘糧。那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在我們村家家戶戶為吳侯立了生祠,吾等每日祈禱吳侯長命百歲。”
波彥聽完,笑得大聲起來,接著說道:“那也是英雄,吳侯要是沒有老人家小兒子那些人,也不能做到這些事,所以也是英雄。為百姓做事的人都是英雄,老人家生了小兒子這樣的英雄也是英雄,哈哈哈哈。”
眾人笑了起來。
波彥了解這個村莊後,知道他們確實每家每戶有了田地,跟冊子登記的數量位置一樣,也有溝渠灌溉。放下心來,提出告辭。
老村長極力挽留,可是說什麼波彥也不願給人添麻煩。執意要走。
拉開院門,看著提著各種各樣東西的村民,被護衛攔住。
村民見門打開,裡麵的人走了出來,紛紛上前,向波彥遞上手裡東西,有肉乾,雞蛋,油,雞鴨,野菜等等,紛紛出言挽留波彥留下來吃頓飯。
老村長又在出言挽留,說道:“自從吳侯大軍給吾等分地分糧,走了之後,再沒見過,也一直沒有當麵感謝,這次相遇是緣,下次不知何時能見,理應讓吾等儘儘地主之誼。”
說完還向波彥下跪,村民見狀,也對波彥跪下,村裡那幫小孩也跟著大人跪了下去。
懇請他們留下來吃頓飯,感謝大軍為他們所做的事,讓他們今後世世代代有地可耕,有糧填肚。
波彥見盛情難勸,不忍拒絕,答應下來,在村長家留下來吃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