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與中原將會有大旱,有旱必有蝗災肆掠,到時地裡將顆粒無收,餓殍千裡,人們為求活,隻得向外有糧的地方逃亡,吳侯治下承平已久,災民聽聞將會都湧向揚州。”
“吾等要接濟無數災民,就得有無數糧食,糧食從哪裡來,隻能收稅或購買。今吳侯治下也近千萬人,每日耗糧至少也要千萬斤。如此每年養活這麼多人,消耗簡直不可鬥量。結餘的糧食對於無數人也就顯得的不多。”
“然吾揚州也不是一直風調雨順,也將迎來連續不斷的大雨,多處會有洪水。大水無情,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官府也得救災。也需調集無數錢糧。”
“吾等得做好準備,提前籌備好錢糧,應對大災。諸君可能也聽過吳侯在南昌城對豫章會稽二郡發出的法令。”
“吳侯法令高明,詡聽之,直覺振聾發聵,詡無比佩服吳侯治世之能,此法令乃治世之言,適用於天下。”
“吳侯治下也可全依此法令行事,令各郡太守按法令做事,帶百姓開荒,獲得更多可耕種田地,新修或修繕加固江堤河堤,疏通江道河道,防範洪水。派遣精通堪輿之術之人,奔赴各地選可建倉之處,與辟難之地。當有災情時,能從快從容救災。”
“各地也得修建水庫,挖溝渠,儲備水應對旱情。”
“每郡也要重修或修繕道路,使之縣縣相通,各郡相連,使吳侯之令暢通無阻,大軍行軍快速,官府政令能傳達各處,百姓出行方便。當有大災,也可依這些道路逃命,或救災。”
“做到這些也得消耗無數錢糧,也需得無數百姓出力。官府要分出太多精力,大軍也要鎮壓與監督各地,促使各地完成這些大興土木之事,防止有人利用此事帶頭叛亂。”
“且這些事也不可操之過急,太過使用民力,需緩慢就行,就得需要時間。”
“所最近吾等不可用兵,守好地盤,做到內修政事,擴充大軍,招募才能之人,最後勝利還是將屬於吾等,北上也將輕而易舉。”
“做到這一切,最根本還是糧食,然糧食需長時在田地裡成長,才可有收成。吾等可在其他諸侯未反應過來之時,派遣商隊赴各諸侯地盤收購糧食運回來,不惜一切代價買通關卡將士,使之糧食進入揚州。記好是那些人,大不了以後大軍再要回來。”
賈詡說,眾人聽,刺史府眾多筆吏手中筆不停飛舞,記錄議事的一字一句。深怕有錯。
賈詡接著說了一些小事後,退了下去。
眾人看向賈詡與郭嘉的位置,內心再次震撼,不愧是吳侯看重的人,口若懸河。兩人才能遠超自己,心中佩服。
波彥聽賈詡說地比自己在豫章要完善許多。
向眾官吏問道:“文和之言,諸君還有何之見?”
眾人表示無異。
波彥又開口問道:“波鬆,剛剛文和之言,可都記錄下來?”
波鬆負責今日議事記錄。
他放下筆站起來,出列回道:“稟吳侯,都已記錄下來,隻待收齊多份核對後,就可抄錄。”
“好,核對抄錄完,將之交於政務府與州牧府,讓他們完善具體事宜,再交於吾,閱過無誤後,發往各郡,讓各郡太守依此做事。”
波鬆回道:“尊吳侯令。”後退了下去
波彥:“那依文和與郭嘉之言,最近不對外用兵,專修內政,擴充大軍。”
後看向賈詡:“文和,擴軍之事由爾提及,那定知曉如何擴軍?”
賈詡思考一番後回道:“稟吳侯,揚州水係發達,水軍擴充到四萬才可夠用,後北上取廬江九江二郡,荊北都需水軍。騎軍可依馬匹在招募千人,湊足六千人,中原地勢平坦,待吾軍北上中原時,需得騎軍作戰。剩餘二十萬四千皆為步卒。”
“好,依文和之言開始招募將士。”波彥說完,又向眾人問道
“諸君可還有何事能於吾訴說?”
眾人沉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