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鄭城的城牆之下,張魯帶領著他的謀士閻圃以及其他一眾隨從,靜靜地等待著波彥的到來。天空中飄灑著鵝毛大雪,寒風呼嘯,吹得眾人的衣袂獵獵作響。
然而,儘管天氣惡劣,張魯等人的神情卻都十分凝重,他們知道,這次會麵關係到漢中的未來命運。
終於,在一片白茫茫的風雪中,波彥的大軍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般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大軍的旗幟在風中飄揚,顯得威武雄壯。
張魯等人見狀,連忙整理自己的衣冠,以表示對波彥的尊重。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波彥的隊伍,期待著這位傳說中的大將軍的出現。
不多時,一名騎著高頭大馬的英武不凡的青年人緩緩地來到了張魯等人麵前。他身披黑色的披風,麵容英俊,氣宇軒昂,正是波彥本人。
張魯見狀,趕忙率領眾人跪地參拜,口中高呼:“拜見大將軍!”聲音在空曠的雪地上回蕩,顯得格外莊重。
波彥見狀,連忙翻身下馬,快步上前扶起張魯,說道:“張太守快快請起,不必如此多禮。”他的聲音洪亮,中氣十足,透露出一種威嚴。
接著,波彥又轉身對張魯身後的眾人說道:“諸位也都起來吧,今日大家都是為了漢中的百姓而來,不必過於拘謹。”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對波彥表示感激。
波彥看著張魯,微笑著說道:“張太守深明大義,為了保護漢中的百姓,不惜舍棄自己領地,將整個郡都獻於吾波彥。實在是令人欽佩。彥一定會銘記在心,日後定當有所回報。”
張魯見到波彥後,發現他並沒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姿態,反而對自己這個剛剛歸順的人如此客氣,心中原本高懸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暗自思忖道:“看來吾這次的選擇並沒有錯啊。”
於是,張魯趕忙回應道:“大將軍的威名威震四海,天下的郡縣又有誰會不心悅誠服?漢中的百姓們早就盼望著王師的到來了,如今大將軍親自降臨,這可真是漢中百姓的福分!”
接著,張魯熱情地邀請波彥入城,並說道:“大將軍一路風塵仆仆,著實辛苦。外麵的風雪越來越大了,城中早已備好酒宴,溫好酒為大將軍驅寒,請大將軍快快進城。”
波彥聽後,欣然答應道:“好啊,入城!正好這一路趕來也有些饑餓了,張太守如此盛情,彥又豈能辜負?正好可以嘗嘗這漢中的美食,看看與丹陽的有何不同之處。”
說罷,張魯便親自為波彥引路,一同前往太守府。
而波彥的親軍也緊隨其後,一同進入城中。至於其他的兵馬,則按照張魯的安排,進入了早已準備好的軍營進行休整。
刑道榮領親軍接過太守府守衛,一臉肅穆地跟在波彥身後,他的目光銳利如鷹,掃視著周圍的一切。
他手中緊握著武器,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絕不能讓任何人對波彥造成傷害。
張魯看著波彥麾下的兵馬如此嚴謹地行事,也沒什麼想法。
他明白大將軍的身份尊貴無比,無論怎樣小心都不為過。畢竟,這世上總有一些膽大妄為之人,可能會冒險對波彥出手。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僅波彥會有危險,恐怕連自己也會受到牽連。
酒宴上,波彥坐在主位,麵帶微笑,與眾人談笑風生。他一一回敬著眾人的敬酒,品嘗著漢中的美食,顯得格外親切隨和。眾人也被他的風度所折服,紛紛與他交談甚歡。
眾人酒足飯飽。這時,仆人迅速而有序地撤去了餐桌,整個場麵頓時變得莊重起來。隻見張魯站起身來,叫人送上一個托盤,然後領著漢中文臣武將,齊刷刷地跪在波彥麵前。
張魯雙手將托盤高高舉起,滿臉誠懇地說道:“臣張魯,無力庇護漢中。今日,願將漢中獻於大將軍,懇請大將軍護佑漢中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張魯麾下之人也高聲喊道:“請大將軍護吾漢中。”
波彥見之,起身走到張魯麵前,接過托盤,隻見盤中有漢中太守大印,以及漢中民冊與兵冊。將之遞給刑道榮拿著。
扶起眾人,算是正式成為漢中之主。
之後與眾人商議起如何守衛漢中,擊退張任與劉備。
波彥為穩定人心,繼續讓張魯擔任漢中太守,其餘眾人也基本不動,待在原職做事,待全盤掌控漢中,再調離不遲。
波彥也從張魯口中得知漢中大體情況,漢中郡有兵三萬餘,府庫充盈。
張任正率兵攻打陽平關。
而劉備從南陽借路進入漢中奪取鄖縣幾城,如今趁著冬季在招兵買馬。
波彥等大軍在南鄭休整幾日,與南鄭張魯的兵馬混編,趁機也把係統積攢的人召喚出來,給他帶兵。
又過幾日,波彥在南鄭分兵駐守各地,慢慢掌控漢中兵權。
波彥見天空又下起大雪,知道漢中冬季不會有大戰了,遂即把漢中之事交由賈詡,開春之後奪回漢中全郡。
波彥也注意賈詡從弘農帶來的一人,詢問得知,此人是徐晃,波彥一陣高興,這徐晃也是一位將才,在前世,波彥可是知道這徐晃為曹魏可是立下汗馬功勞,治軍極嚴。
也知道徐晃為何出現在他軍中了,原來徐晃在弘農華陰被收繳兵器關押起來,漢帝劉協被李傕帶回長安。
徐晃這些護送皇帝一行人的將士,被留在華陰,張毅見這些人沒了威脅,將之放了出去,在弘農為他們分了田地。
徐晃不甘心就這樣度過餘生,把一身才能浪費,最後泯然於時間長河中,尋到張毅處,自薦願為大將軍效力。
張毅為吏司司長已久,早就練就一副火眼金睛,見到徐晃,便知此人有大將之才,考校一番,果然徐晃皆對答如流。
但張毅身為文臣,徐晃才能又皆在兵事上,張毅考慮到徐晃留在在身邊沒有什麼大用,給徐晃寫了一封舉薦信,讓他趕往弘農縣先在賈詡身邊聽用。
賈詡見到是張毅舉薦的人,徐晃又手持張毅親筆信,不由得高看徐晃幾分,將之安排在張濟軍中領兵。
徐晃在軍中的表現,被賈詡看在眼中,見徐晃確實有治軍之才,準備把他引薦給波彥。
剛好因漢中之事,波彥的一封信,賈詡就帶著徐晃與張繡趕到南鄭。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