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浪持續了片刻,漸漸在將領的示意下平息下去。
但空氣中那沸騰灼熱的氣息並未消散,反而更加凝重,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新王登基後的第一道恩澤——或者說,第一道確立新秩序的政令,即將到來。
波彥,如今的明王,緩緩將指向蒼穹的長劍收回,劍尖斜指身前的台麵。他頭頂的九旒冕冠珠玉輕撞,發出清脆而威嚴的細響,將他眼神中的冰銳遮掩其後,更添深不可測之感。
他並未立刻言語,隻是用那被玉旒分割的視線,緩緩掃過台下最前方那些按劍而立的將領,以及垂手恭立的文臣。每一個被他目光觸及的人,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脊背,或下意識地握緊了劍柄。
寂靜再次降臨,卻與先前那死寂的恐懼不同,此刻的寂靜充滿了期待、渴望,以及一絲不安的躁動。
終於,波彥開口了。他的聲音比之前宣告時低沉了些,卻更具穿透力,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回蕩在曠野上,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孤能據有六州、數十郡之地,統領數千萬之民,今日正位,非一人之功。”他頓了頓,目光如實質般落在武官隊列最前列的幾人身上,“乃將士用命,文武同心,血戰搏殺而來!”
“有功必賞,此乃孤立身之本,亦為明國立國之基!今日,孤與諸卿,共享此榮!”
他微微側首。一名侍立在台側、顯然是新任命的禮官孔融——立刻上前一步,展開一卷明黃色的帛書,深吸一口氣,用洪亮而莊重的聲音唱喏:
“王上有旨!封賞功臣,昭示天下!”
“擢升——裴元紹為鎮北將軍,封長社亭侯,賜金一千,帛五千匹!”
隊列中,一名身材魁梧、麵帶虯髯的將領猛地一震,眼中爆發出狂喜的光芒。
他大步出列,甲胄鏗鏘,單膝重重跪地,聲音因激動而有些嘶啞:“末將裴元紹!謝大王隆恩!願為大王效死,明國萬勝!”聲如洪鐘,帶著戰場上磨礪出的悍勇。
裴元紹是黃巾老兄弟,戰功最為卓著,此封賞可謂眾望所歸。
“擢升——張遼,為征北將軍,封馬邑亭侯,賜金八百,帛三千匹!”
張遼出列拜謝,神色沉穩,但緊握的拳頭顯露出內心的激蕩。
“擢升——劉辟為鎮南將軍,封西華亭侯,賜金一千,帛五千匹!”
~···~~
禮官的聲音持續響起,一個個在波彥征戰曆程中閃耀的名字被念出,伴隨著越來越高的軍職、顯赫的爵位及豐厚的賞賜。
每念出一個名字,台下軍陣中相應部屬便發出一陣壓抑著的、自豪的低吼,士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高漲。
這些浴血沙場的漢子,所求不過功名利祿,封妻蔭子,新王的慷慨與不忘舊情,讓他們看到了奔頭,忠誠在此刻被澆築得無比堅實。
文武分列,武官之後,便輪到文臣。
波彥這次稱王將把各司升格為部。也按大漢朝廷官製建明王國朝堂。
“擢升——張毅,為吏部尚書,封長葛亭侯,賜金九百,帛四千匹!”
文臣首位,一位年紀約四十餘歲、麵容清臒、目光睿智的官員穩步出列,他的禮儀一絲不苟,深深一揖:“臣,張毅,領旨謝恩。必竭股肱之力,效忠王事,安定社稷。”
張毅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他是第一個跟隨波彥的文人,先統籌糧草,後為一直為波彥考核、任免官員,穩定後方,功勳不在斬將搴旗之下。吏部尚書之位,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