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大王,大王特許學生前來王府聽政,得以親聞天下大事,開闊眼界胸襟,此恩此德,已是天高地厚。”
“以後每日聆聽大王與諸位重臣商議軍國要務,使學生深知治國安邦之艱難,體察民生疾苦之根源。這般增長見識、砥礪才學的機會,是多少金銀珠玉都換不來的。學生實在不敢再要什麼賞賜。”
諸葛亮微微抬頭,目光中滿含真摯的感激:學生還要叩謝大王當年派遣華太醫與張太醫等醫學院傅士為亮叔父診治的恩情。若非大王仁德,亮恐怕早已再要承受失去至親之痛,此恩此德,學生沒齒難忘。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略顯低沉,帶著幾分追憶:亮自幼失怙,家中兄弟姊妹數人,全賴叔父一人含辛茹苦養育成人。叔父待吾等如親生骨肉,日夜操勞,從無半句怨言。前幾年叔父突發惡疾,亮痛心疾首,日夜在床前侍奉湯藥,不敢稍離。每每見到叔父因病痛而日漸消瘦,亮的心裡就如同刀絞一般,恨不能以身相代。
他的語氣漸漸轉為欣慰,眼中泛起感動的光芒:後來,兄長諸葛瑾冒昧向大王求情,大王即刻派遣數位醫家聖手前來診治。這些太醫妙手仁心,望聞問切無不精心,開方用藥無不斟酌。不出月餘,叔父竟大病痊愈,重獲康健。那一刻,亮方知醫學之神奇,那些看似尋常的草木,經過醫家妙手調配,竟能化腐朽為神奇,救人性命於危難之間。此等恩情,如同再造。
諸葛亮的聲音愈發堅定,帶著年輕人特有的熱忱:為報大王恩德,亮從此發奮苦讀,常常挑燈夜戰,有時直至東方既白仍手不釋卷。如此勤學不輟,隻為將來好為大王分憂,為百姓做事,以報大王於萬一。
諸葛亮的眼中又隨即閃爍著求知的光芒,語氣中充滿對醫學的向往:此次叔父生病,亮也知曉了醫術對人的重要,於是亮鬥膽讓大兄諸葛瑾向大王懇請,允準亮進入醫學院學醫,盼能習得此等濟世救人之術。
然亮沒料到大王胸懷如此豁達,諸葛亮的語氣中充滿敬佩,不僅爽快同意亮之所請,更允許學院學子兼修其他學問。欲要培養出通曉多科、明達世務的全才之人。大王的遠見卓識,治學理念之開明,令學生敬佩不已。
他深深一揖,言辭懇切至極:此二事,大王對亮恩重如山。然亮年少學淺,尚無多少能力,不能即刻為大王分憂。隻能在學院中刻苦攻讀,既鑽研政務之道,也學習醫術之妙,盼將來能以所學回報大王知遇之恩。
皇天不負苦心人,諸葛亮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謙遜,進入學院一年,在歲末考核時,亮才僥幸取得一絲成績。這全賴大王創設的完善學製與師長們的悉心教導,使學生得以在充滿好學求知的學院中求學問道。
他的神情變得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隨軍出征的日子:去年大王將吾等一些學子從學院調出,跟隨大軍出征,在朝堂重臣身邊學習實務。這段經曆讓吾等深切體會到軍政大事重如泰山,不能存有絲毫僥幸心理,必須踏踏實實地解決每一個難題。更讓吾等親眼目睹戰場的殘酷,刀箭無眼,瞬息之間就有人逝去。那一幕幕生離死彆,至今曆曆在目,時時警醒著學生。
自此,亮深深明白,為將者當上兵伐謀,以智取勝,方能最大限度減少將士傷亡。他的話語中透著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擔當,顯示出經世濟民的胸懷。
後來,學生又得大王信任,隨張司長治理涼州鹽政,更在稽私軍中親曆實戰。諸葛亮的語氣誠懇而真摯,這些經曆對亮的人生成長無比重要。每每思及大王對亮的種種恩遇,亮都感激不儘。如此厚恩未報,怎可再向大王討要賞賜?學生唯有以更加勤勉的態度,更加刻苦的精神,方能報答大王於萬一。
哈哈,波彥爽朗的笑聲在大殿中回蕩,帶著明顯的欣賞之意,進入政務學院,是爾小子自己的本事,允許兼修多科,是孤不想讓有才能之人被條條框框所限。多學點東西總歸沒錯,這不算什麼恩情。
他滿意地看著諸葛亮,目光中充滿期許:調爾等隨軍出征曆練,也是爾等在學院中每次考核表現優異換來的。讓爾等這幫小子前來聽政,是孤存有為國選才之心。這些都不算賞賜。
波彥正色道,語氣轉為嚴肅:此次涼州鹽政整頓,數個月內涼州鹽利增收不少,在稽私軍中,擒私鹽頭目無數,繳獲私鹽眾多。這些功勞有目共睹,是實打實之事,豈能不論功行賞?
他的聲音威嚴中帶著慈祥:方才孤已經說了,孤向來賞罰分明,有功必賞。爾立了功卻不要賞,可是要讓孤失信於天下,將孤置於不義之地?快快說說想要什麼賞賜。
諸葛亮立即躬身,言辭惶恐而恭謹:學生不敢!大王仁義布於天下,人人皆信大王之言,學生怎敢有損大王美譽。學生所為,不過是儘本分而已。
既是不敢,那還不快說?波彥故作嚴肅地揮了揮手,眼中卻帶著笑意,孤與眾大臣還要商議許多要事,不可在此事上過多耽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葛亮沉吟片刻,似乎在認真思索,然後緩緩道來,學生家中叔父與大兄皆領朝廷俸祿,衣食無憂。學生以為,多要錢糧無益,反而易生奢靡之風,辜負大王平日教誨。學生年紀尚小,學識淺薄,此時出仕為時尚早,還需多加曆練。學生隻想多讀幾年書,多長些見識,將來更好地為大王效力。
他的眼中突然閃現出渴望的光芒,語氣變得熱切:聽聞陽翟藏書館即將建成,裡麵典藏天下書籍,自先秦諸子典籍至當世名家著述,無所不包。學生懇請大王,給學生一個特許,讓學生能自由出入藏書館,翻閱天下典籍,博覽群書,多學些東西,多長些知識。這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賞賜了。
好,孤準了。波彥爽快答應,隨即又搖頭笑道,但這也不算什麼重賞。不要金錢,不要官位,隻想讀書,這份心思實在難得。既然如此,爾今後就隨太子一起讀書吧。太子正值求學之年,需要良師益友相互切磋。
波彥又將目光投向大臣後方的數位少年,聲音洪亮而威嚴:龐統、陸遜、鐘毓、馬良,爾等四人今後也一同陪同太子讀書。
四人急忙出列,整齊地躬身行禮,齊聲領命:學生遵旨!聲音中難掩激動與榮幸之情。龐統的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陸遜顯得沉穩持重,鐘毓姿態端莊,馬良神情謙和,各具風采。
波彥看著下方五位風華正茂的少年,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目光在每個人臉上停留片刻:爾五人都是極聰慧之人,在各地學堂中力壓群英,才能來到這大殿之中。陪太子讀書,再合適不過。他的語氣變得語重心長,希望爾等珍惜這個機會,互相砥礪,共同進步。太子需要爾等這樣的良伴,朝廷也需要爾等這樣的人才。望爾等勤學不輟,將來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他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回到位置上。五人躬身行禮,緩步退下,舉止間已顯露出不凡的氣度。
朝會繼續進行,各位大臣依次稟報政務,從邊境防務到農田水利,事事關乎國計民生。波彥或追問細節,或當場決斷,或交由相關各部各司商議。諸葛亮等人凝神靜聽,不時在準備好的紙墨上記錄要點,生怕漏掉任何重要的治國之道。
當太陽升至中天,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入大殿,朝會方散。波彥起身離去前,特意朝五位年輕學子看了一眼,目光中充滿期待與信任。
諸葛亮與龐統等人相視一笑,彼此眼中都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堅定的信念。他們知道,陪太子讀書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們將有幸接觸最核心的治國之道,學習最精深的經世之學,為將來輔佐君王、安定天下打下堅實基礎。這份經曆,將使他們的人生道路與眾不同。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