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雜役峰的薄霧尚未散儘,顧南已收拾妥當,懷揣著積攢許久、溫熱的身份令牌,朝著外門區域走去。令牌之內,那五十點貢獻值,是他劈了無數柴、清了無數渣、甚至險些葬身狼口才換來的。今日,他要去一個早已心向往之的地方外門藏經閣。
穿過雜役峰與外界相連的索橋,靈氣似乎都濃鬱了幾分。外門區域的白玉廣場上,已有不少弟子在晨練,劍光閃爍,呼喝有聲,與雜役峰的沉寂判若兩個世界。顧南目不斜視,循著指示,走向廣場西北角一座依山而建的古老閣樓。
藏經閣。
閣樓共分三層,飛簷翹角,古樸沉靜,通體由一種深褐色的靈木構建而成,表麵銘刻著繁複的符文,隱隱流淌著微光,散發出一種令人心安又肅穆的氣息。與周圍其他建築的嶄新氣象相比,它更像一位飽經風霜、沉默睿智的老者。
一層入口處,一位麵容枯槁、頭發稀疏、穿著灰撲撲執事袍服的老者,正靠在一張破舊的藤椅裡,腦袋一點一點地打著瞌睡,鼾聲輕微,仿佛與這古老的閣樓融為一體。他身旁的小幾上,放著一個巴掌大的紫砂壺,壺嘴冒著絲絲縷縷的熱氣。
顧南放輕腳步,上前恭敬行禮:“弟子顧南,欲進入藏經閣一層查閱典籍,勞煩執事。”
老者鼾聲停頓了一下,眼皮艱難地掀起一條縫,渾濁的目光在顧南身上掃過,又在他那身雜役峰的灰衣上停留了一瞬,鼻子裡含糊地“嗯”了一聲,伸出枯瘦的手掌。
顧南連忙將身份令牌遞上。
老者看也不看,隻是將令牌在一塊黯淡的灰色石鏡上一貼。石鏡微光一閃,令牌上的貢獻值瞬間減少了十點。
“規矩懂吧?”老者的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一層功法,不得抄錄全本,不得損壞,不得帶出。限時兩個時辰。”說完,也不等顧南回應,便收回令牌,揮了揮手,重新闔上眼睛,繼續打他的瞌睡,仿佛多說一個字都嫌費力。
“弟子明白,多謝執事。”顧南再次行禮,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激動,邁步走進了那扇散發著陳舊書卷與淡淡木漆氣息的大門。
門內光線驀地一暗,與外麵的明亮形成反差。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古老紙張、靈墨以及淡淡防蟲藥草混合的特殊氣味。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深色木架整齊排列,直抵高處,上麵密密麻麻擺放著無數卷軸、玉簡、以及線裝的獸皮或紙質書籍。穹頂之上,鑲嵌著幾顆碩大的夜明珠,灑下柔和卻足以視物的白光。
許多外門弟子穿梭其間,或駐足翻閱,或低聲交流,氣氛安靜而專注。
顧南心跳微微加快。這就是宗門的底蘊所在!他按捺住立刻撲向書海的衝動,先大致瀏覽了一下區域的劃分。木架邊緣都掛著小小的木牌,標注著“五行基礎”、“煉體初解”、“雜學百藝”、“遊記見聞”、“功法殘篇”等等。
他直接略過了那些看起來最熱鬨的“五行基礎”和“煉體初解”區域——那裡擺放的大多是《清風訣》的各類注解版本、以及諸如《鐵骨功》、《磐石體》之類的大路貨色,雖是正統,卻流於表麵,與他所修的《引氣基礎篇》相比,高下立判。
他的目標很明確:尋找關於特殊體質記載的典籍,或者更深奧的基礎靈氣運用原理的書籍。他始終覺得,自己的空靈體質絕非隻是感知敏銳那麼簡單,而那本《引氣基礎篇》所指引的路徑,也遠比《清風訣》精妙,這其中定然有更深層的道理。
他首先走向“雜學百藝”區域。這裡人相對較少,書籍也更加龐雜,從煉丹入門、礦物辨識到低階符籙繪製、甚至靈植栽培,應有儘有。他仔細地一排排看過去,手指拂過書脊,感知著其上殘留的微弱能量波動和歲月痕跡。
《常見靈體綜述》、《靈氣親和異聞錄》、《經脈異象考》……他找到了幾本看似相關的書籍,迫不及待地抽出翻閱。
然而,很快他便失望了。這些書籍要麼記載的是一些流傳較廣、特征明顯的靈體,如“火靈體”、“劍骨”等,對他這種空靈之感毫無描述;要麼就是些捕風捉影、語焉不詳的傳說故事,毫無實際價值;關於靈氣親和度,也多是用“天才”、“廢柴”這種模糊概念一帶而過,並未深入探討其本質。
他不甘心,又轉到“遊記見聞”區。這裡多是些前輩修士遊曆四方的手劄筆記,文字更加隨意,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時間一點點流逝,顧南穿梭在高大的書架之間,如同一個耐心的淘金者,翻閱了一本又一本或新或舊的典籍,卻始終找不到任何直接關乎“空靈體質”或能解釋《引氣基礎篇》特殊之處的記載。大多數功法都停留在如何更高效吸收靈氣、如何運轉周天、如何施展粗淺法術的層麵,對於靈氣本質、人體秘境、以及不同體質與靈氣交互的微妙差異,涉及極少。
仿佛有一層無形的紗,籠罩在真正的奧秘之上,而這些流傳於外門的典籍,隻是紗幔之外最淺顯的圖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個時辰的時限過半,顧南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焦灼和失落。難道自己想的錯了?空靈體質並非什麼特殊存在?《引氣基礎篇》也隻是某位前輩無意中所創,並無深意?
就在他經過一個最偏僻的角落,準備放棄之時,腳下似乎踢到了什麼。他低頭一看,是一本墊在書架最底層一隻短腿下的、極其破舊的薄冊子。冊子封麵殘破,沾滿灰塵,連書名都模糊不清,顯然早已被人遺忘,拿來墊書架恐怕都有年頭了。
鬼使神差地,顧南彎下腰,小心地將那冊子抽了出來。灰塵簌簌而下,嗆得他輕咳了一聲。他拂去封麵積塵,勉強辨認出幾個歪歪扭扭的字:《雲遊拾遺錄·其七》。
是一本遊記雜記,而且似乎隻是其中一卷。作者署名處更是模糊難辨。
顧南本欲放回,但心想既然無所獲,看看前輩遊記散散心也好。他走到一旁靠窗的光亮處,隨意地翻開了第一頁。
紙張泛黃脆弱,字跡是用一種普通的墨筆書寫,並非靈墨,筆跡潦草隨意,像是隨手記錄。開篇多是些某地風景、某類低階妖獸習性、某種奇特植物的記載,並無出奇。
顧南快速瀏覽,直到中間某頁,一段看似隨筆塗鴉的文字,陡然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