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春耕
農村發展,土地改革。農民承包土地30年不變。
晨夕上小學一年級時學費才兩元,隻發兩本書,就是語文和數學。第二年學費一下就漲到了十幾元,五年製小學也改製為六年製小學。課本也多到七八本,圖畫,寫字,思想品德,自然等。
從此,有個名叫“化肥”的東西家喻戶曉,尤其是美國的“磷酸二銨”最牛B,撒在莊稼地裡,長勢好,產量高。
大集體時代的鐵牛,鏈軌車也慢慢下崗了。犁地全靠牛。
晨曦微露,田野間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仿佛給這古老的耕作方式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老黃牛緩緩走出牛圈,和鄰居家的牛搭夥成對,它們的步伐雖顯沉重,卻透著一股沉穩與力量。三叔牽著韁繩,手中緊握著那柄磨得發亮的木犁,眼神中充滿希望,但更多的是對當前這份質樸生活的珍惜。
隨著三叔的一聲吆喝,春耕開始了。
老黃牛緩緩低下頭,厚重的犁鏵深深嵌入濕潤的泥土中,翻起一道道整齊的土浪,散發出泥土特有的芬芳。晨光透過村莊的縫隙,灑在這一人兩牛一犁(二牛抬杆)的土地上,犁的後麵玉娘在撒化肥,大嫂在撒種子。她的腳步均勻,犁溝內撒一下的小麥種子和化肥均勻的和土壤融為一體,金輝斑駁,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
村民們或肩扛榔頭(打土塊用),或手提糞簍,陸續加入到這古老的耕作儀式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豐收的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在這片被土改遺忘的角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正悄然上演。
這個時候。學校就開始放農忙假,上午上課,下午放假。放學前老師在土地皮上畫地盤,一人一塊,讓學生在地皮上寫完今天的生字和數學算式,學生們用樹技或廢舊電池裡的碳棒在地上寫好,老師撿查。
犁好的種子地,還要打土塊。晨夕和晨宏的任務就是打土塊。
他們拿著榔頭,站在剛翻耕好的田埂上,晨夕的眼中閃爍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興奮,而晨宏則顯得更為沉穩,雙手緊握榔頭柄,目光專注地掃視著腳下的土地。陽光逐漸變得明媚,將他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與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融為一體。
晨夕率先行動,他輕輕一躍,踏入鬆軟的泥土中,找準一塊較大的土塊,高高舉起榔頭,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顫抖,隨後猛地一揮而下,“砰”的一聲,土塊應聲而裂,化作數塊更小的土粒,飛濺開來,帶著幾分泥土特有的清新氣息。他回頭望向晨宏,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他們累了就拋,埋,腳踏,一切招式都用。
陽光斜灑在田野上,給這片繁忙的勞作景象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晨夕和晨宏兩人額頭已滲出細密的汗珠,卻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晨宏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放下榔頭,彎腰撿起一塊較大的土塊,深吸一口氣,雙腳穩穩紮入泥土,身體微微後傾,仿佛蓄積著力量。隨後,他猛地發力,將土塊高高拋向空中,土塊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最終重重落下,裂成幾塊。他迅速上前,用腳輕輕踩踏,讓土塊更加細碎,便於種子發芽,成長。
兩人的動作越來越默契,每一次拋、埋、腳踏,都像是在與這片土地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每一塊土塊的碎裂,都預示著新生命的孕育。周圍,偶爾傳來幾聲鳥鳴,與他們的勞作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生動的田園交響樂。汗水與泥土混雜在一起,卻也掩蓋不住他們臉上洋溢的純真與滿足。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兄弟倆的身影漸漸與大地融為一體,繪就了一幅溫馨而又生動的畫麵。
時不時又跑到地頭上用小鏟子挖辣辣(一種植物,根係可食用),攤煎餅吃。
陽光斜斜地灑在地頭,晨夕與晨宏暫停了手中的活計,相視一笑,默契地朝地頭向陽處走去,地頭灘上,好多翠綠的辣辣正悄悄探出頭,葉片間藏著細長的根莖,那是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晨夕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小鏟子挖開鬆軟的泥土,生怕弄傷了那脆嫩的根莖。不一會兒,好多根白白胖胖的辣辣便躺在了他的手心,晶瑩剔透,散發著泥土與植物特有的清新。
晨夕尋來一塊扁平的石頭,把辣辣放在上麵,再拿個尖錘石頭開始搗。
晨夕手持尖錘石頭,對準了辣辣那圓滾滾的身軀,輕輕落下,每一次敲擊都伴隨著細微而清脆的聲響,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揚的樂章。陽光透過他的臉龐,斑駁地照在這片簡易的“加工台”上,給搗碎的辣辣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隨著每一次精準的敲擊,辣辣的汁液逐漸滲出,與空氣中彌漫的泥土芬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香氣。晨夕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卻異常專注,仿佛在進行一項神聖的儀式。漸漸地,辣辣被搗成了細膩的泥狀,散發出誘人的光澤,為接下來的煎餅增添了幾分山野的韻味。
他慢慢從兜裡掏出家裡偷來的食鹽,撒在辣辣上。
食鹽輕輕灑在搗碎的辣辣上,瞬間,細小的鹽粒與濕潤的辣辣泥交融,鹽粒閃爍著晶瑩的微光,與辣辣的清新香氣交織纏繞,升騰起一股獨特的山野風情。晨夕輕輕拌勻,手指間傳遞著細膩的觸感,每一次攪拌都像是在喚醒沉睡的味蕾。空氣中彌漫著愈發濃鬱的香氣,引得不遠處的鳥兒也好奇地側頭張望,仿佛連它們也被這份純粹的美味所吸引。晨夕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仿佛這一刻,所有的辛勞都化作了舌尖上即將綻放的幸福滋味。
他們一人撕一塊放進嘴裡,又辣又香。
晨夕與晨宏相視一笑,嘴角沾著微微的辣意與幸福。他們手中的“煎餅”,白嫩中帶著翠綠,那是辣辣獨有的色彩,在陽光下更顯誘人。晨夕輕輕咬了一口,煎餅的柔韌與辣辣的細膩在口腔中交織,辣而不燥,香得讓人心醉。
他閉上眼,仿佛能聽見山野間的風聲、鳥鳴,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最動人的旋律,與味蕾上的盛宴共鳴。晨宏也不甘落後,大口咬下,滿臉都是滿足與愜意,辣味刺激著味蕾,卻也激起了他對這片土地更深的熱愛與感激。兩人就這樣靜靜地站著,享受著這份簡單卻極致的美味,周圍的世界仿佛都靜止了,隻剩下這份純粹而真摯的快樂,在空氣中緩緩流淌。
晨陽的任務就是回地,收地。
晨陽牽著驢,驢後麵拉個耙。
晨陽踏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種地裡,陽光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與大地形成一幅和諧的剪影。他手中的韁繩輕輕晃動,引領著那頭溫順的老驢,驢後麵拉著沉重的耙,隨著步伐有節奏地前行,發出低沉而有韻律的聲響。驢蹄踏在鬆軟的土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足跡,宛如大自然不經意間勾勒出的圖案。
晨陽的目光溫柔地掃過這片熟悉的田野,心中滿是對豐收的期待。他輕輕拍了拍驢背,似乎在鼓勵這忠實的夥伴。老驢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力量,步伐更加穩健有力,耙子劃過土地,將散落的土塊細細打碎,平整了田地,也翻出了泥土深處沉睡的希望。陽光灑在耙子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與晨陽臉上的汗水交相輝映,共同編織著這方土地上最質樸而動人的畫麵。不一會兒,播種好的麥地就像梳了一次頭,紋絡可見,平平整整。
接下來晨陽取掉耙,在驢身後加上了沉重的石滾子,那石滾子表麵粗礪,卻在陽光下泛著沉穩的光澤。他輕吆喝一聲,老驢仿佛聽懂了指令,緩緩調轉方向,重新踏上征途。石滾子隨著驢的步伐緩緩滾動,每轉一圈,都仿佛給大地施加了一層溫柔的按摩。它壓過之處,土地變得緊實而平整,細小的裂縫被悄悄撫平,泥土的芬芳隨著每一次碾壓而愈發濃鬱。這樣能保持土地的水分,不被春風帶走。
陽光斜灑在石滾子上,映出斑駁的光影,與老驢穩健的步伐交織成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麵。晨陽牽著乖巧的驢,不時地調整著方向,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均勻的碾壓。汗水順著他的額頭滑落,滴入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仿佛是對它最真摯的告白。周圍的世界似乎都安靜了下來,隻有石滾子滾動的聲音,和遠處偶爾傳來的鳥鳴,共同編織著這片田野上最寧靜而祥和的傍晚時光。
下地後,三叔閃亮登場,開始細心的喂牲口。
三叔手持一把細長的草叉,輕輕撥開乾草堆,露出裡麵金黃色的玉米秸稈和鮮嫩的青草。他彎下腰,眼神中滿是慈愛,仿佛是在為家人準備晚餐。一縷縷陽光透過棚頂的縫隙,灑在他斑白的發梢和專注的臉上,勾勒出歲月的痕跡。三叔細心地挑選著最鮮嫩的草料,一根根遞給那些等待的牲口。羊兒們見到三叔,紛紛圍攏過來,發出溫柔的鼻息聲,似乎是在表達感激。三叔一一撫摸它們的頭,嘴裡輕聲細語,仿佛在與它們交流著隻有彼此能懂的秘密。每一口草料都被牲口們珍惜地咀嚼著,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玉米秸稈混合的清新香氣,整個牲口棚都洋溢著溫馨與和諧。
驢和牛功勞最大,三叔要捧上一碗西麥(玉米粒)給他們吃。
三叔緩緩步入牲口棚深處,手裡穩穩端著一碗金燦燦的西麥,那是對辛勤耕耘者的獎賞。他走到驢和牛麵前,它們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三叔輕輕蹲下身,先是溫柔地拍了拍驢的鼻梁,笑道:“老夥計,辛苦了,來,這是你的。”說著,他小心翼翼地從碗中抓起一把飽滿的玉米粒,放在驢嘴邊。驢子感激地伸出舌頭,輕輕一卷,便將那玉米粒“咯嘣……咯嘣”吞入腹中,發出滿足的拌嘴聲。
接著,三叔轉向那頭老黃牛,眼神中滿是敬意,他將更多的玉米粒撒在牛槽中,老牛低下頭,用寬厚的舌頭細細舔舐,每一下都顯得那麼珍惜,仿佛在品味著世間最美味的食物。陽光透過棚頂的縫隙,灑在這一幕上,金色的光輝與金黃的玉米粒交相輝映,溫馨而祥和。最後給老黃牛準備拌麩草。
三叔把“穩子”(小麥殼)用篩子篩掉塵土。
三叔手持竹編的篩子,輕輕搖晃,那篩子仿佛有了生命,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細膩的弧線。陽光透過篩子的縫隙,灑下斑駁光影,與空氣中懸浮的細微塵埃共舞。隨著每一次篩動,“穩子”中的塵土緩緩飄落,如同時間的細沙,在光影交錯間緩緩流逝。三叔的眼神專注而溫柔,仿佛在進行一場古老而神聖的儀式。他輕輕篩去“穩子”裡殘留的塵埃,白嘩嘩的麥粒殼在陽光下更顯璀璨,每一片都承載著土地的饋贈和農人的汗水。這畫麵,寧靜而美好,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隻留下篩子與“穩子”間的低語,講述著大地的故事。
牛槽裡,白嗶嘩的“穩子”上麵灑上麩皮,拌點水。
三叔拿起一旁的水瓢,輕輕舀起一瓢清涼的澇池水,水珠在瓢沿跳躍,閃爍著晶瑩的光芒。他緩緩將水均勻地灑在篩好的“穩子”上,每一滴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瞬間滲透進麥殼間,與馥皮交織在一起。隨後,他細心地用手將麩皮均勻地撒在濕潤的“穩子”麵上,金黃色的麩皮星星點點,與白嘩嘩的麥殼相互映襯,然後再灑上麻渣(胡麻和菜籽榨油後殘留的渣),宛如秋日田野上的一幅溫馨畫卷。空氣中,麥香與草香交織,麻渣混合著水的清新,讓整個牲口棚都彌漫著一股溫馨而誘牛的香氣。老黃牛在一旁迫不急待,眼中閃爍著期待與焦急,時不時搶上一口,搶嘗這頓美食的滋味。
三叔的手在拌草料中靈活翻飛,如同在指揮一場無聲的交響樂。他手腕輕轉,每一次攪拌都恰到好處,既不讓麥殼飛揚,又確保麩皮麻渣與“穩子”充分融合。陽光透過棚頂的縫隙,斑駁地照在牛槽裡,和老黃牛美味佳肴的麩草上,金黃色的光芒與草料的色澤交織,營造出一種溫暖而誘牛的氛圍。三叔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慈愛,他偶爾抬頭望向老黃牛,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眼睛裡,滿是對這辛勤夥伴的疼愛與期待。隨著攪拌的加速,空氣中彌漫的香氣愈發濃鬱,仿佛連時間都沉醉在了這份簡單卻純粹的幸福之中。讓牛兒,驢兒吃好,才能確保第二天乾活有勁,如果吃不好,沒有力氣,牛兒也會撒嬌,臥在犁溝裡不起身,抬也不起,打也不起,走走停停,不好好乾活。
忙碌的一天,也是收獲希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