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鏡”的初步成功與“蝕空之痕”的發現,如同在時雲起心中點亮了一盞燈,照亮了前路,卻也映出了更深的黑暗。他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恐怕都在那位“摯友”的注視之下。
他變得更加沉默,除了必要的公務,幾乎足不出戶,整日埋首於觀星台,名義上是繼續銘刻陣紋、調試鏡體,實則是利用“巡天鏡”那超越常理的洞察力,悄無聲息地掃描著整個京城,尤其是那些已被標記的“蝕空之痕”和可能存在“窺探之印”的區域。
進展緩慢而隱秘。
這一日,午後。時雲起正對著一卷關於空間結構穩定的古籍蹙眉沉思,周衍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絲欲言又止的猶豫。
“監正……”
“何事?”時雲起頭也未抬。
“是……是關於軒轅公子的事。”周衍低聲道,“您之前讓下官留意他的動向,下官發現……他近日常去城西的貧民窟,似乎……是在施粥贈藥,接濟那些因之前魔災和加稅而流離失所的百姓。”
時雲起翻動書頁的手指微微一頓。
施粥贈藥?接濟百姓?
軒轅道?
他幾乎要冷笑出聲。一個視眾生為螻蟻、布局玩弄命運的古神,會去做這等“善事”?
“還有呢?”他聲音平淡,聽不出情緒。
“還有……他似乎與幾位在士林中頗有清名的老學士交往甚密,常在一起談詩論畫,品評時政……風評極佳。”周衍小心翼翼地補充,“如今京城之中,皆言軒轅公子仁心俠骨,淡泊名利,實乃濁世中的清流。”
仁心俠骨?淡泊名利?濁世清流?
好一個完美的偽裝!好一個深入人心的“人設”!
時雲起甚至可以想象,軒轅道在與那些老學士交談時,是如何的溫文爾雅,見解獨到,偶爾流露出對時局的“憂心”和對百姓的“憐憫”,引得那些自命清高的大儒們引為知己。
他這是在織網。一張以“名聲”和“人望”編織的,更加無形,卻也更加牢固的網。他在為自己這個“護國真人”的“摯友”身份,增加更多的可信度與親和力,甚至……可能在為將來某個時刻,取代或者影響自己,埋下伏筆。
“知道了。”時雲起合上書卷,臉上依舊看不出喜怒,“還有彆的事嗎?”
周衍看著他平靜無波的臉,心中越發沒底,隻得躬身道:“沒……沒有了。”
“下去吧。”
周衍退下後,值房內重歸寂靜。
時雲起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灰蒙蒙的天空。皇城的重建仍在繼續,但空氣中似乎總彌漫著一股驅不散的壓抑。
他想起那日在引靈大陣前,軒轅道“受傷”後看向自己的眼神,那深處一閃而逝的訝異與玩味。
對方顯然已經察覺到了自己的懷疑,甚至……可能已經知道自己正在暗中調查。
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反而讓他更加肆無忌憚地完善著自己的偽裝。
這是一種絕對的自信,一種篤定時雲起即便看穿,也無力反抗,甚至……最終不得不依賴他這“唯一”的“摯友”的傲慢。
時雲起緩緩握緊了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必須加快速度。
必須在軒轅道這張“人望之網”徹底織成之前,找到足以打破他偽裝的……決定性證據!
他轉身回到書案前,鋪開一張京城詳圖,上麵已經用隻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號,標記出了幾處確認的“蝕空之痕”和可疑的“窺探之印”。
他的目光,落在了城西貧民窟的位置。
那裡,是軒轅道近日頻繁活動的地方。
那裡,流民彙聚,怨氣與絕望交織,是負麵情緒最濃鬱的區域之一。
那裡,會不會也隱藏著……某種特彆的“痕跡”?
夜色再次降臨。
觀星台上,“巡天鏡”在時雲起的操控下,再次散發出微光。這一次,鏡光更加凝聚,更加小心,如同最纖細的探針,悄無聲息地刺向城西那片混亂、肮臟的區域。
鏡光掠過破敗的窩棚,掠過麵黃肌瘦、眼神麻木的流民,掠過軒轅道白日裡施粥的那個簡陋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