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亞洲最大的溫度計?”
在出租車上,徐錚還在思考,這個是什麼。
他是魔都人,但一時之間還真想不起來。
好在的是,他念了出來,開車的出租車司機聽到了他的嘟囔。
“一個塔呀!”
出租車司機,提醒後排的徐錚。
“是有一個塔嗎?”
徐錚意外靠過去,追問出租車司機。
“對,不是有一個什麼煙囪改造的溫度計嗎?”
“哦對對,你說煙囪我就想起來了。”
另外一邊,吳限自己也已經和黃勃上車。
剛上車,黃勃就苦惱:“你知道這個最大的溫度計是什麼嗎?”
沒有回答黃勃,吳限對司機報出他們要去的目的地。
“師傅,當代藝術博物館。”
“好嘞。”得到準確的地址,司機馬上出發。
“你知道在哪兒?”還苦惱的黃勃,驚訝問吳限。
“知道。亞洲最大的溫度計,其實就是一個大煙囪改造成的溫度計。”
“就在魔都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位置。”吳限說道。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去過?”黃勃問他是不是去過。
“肯定去過。”他肯定有去過那地方
“我不是有好多部劇,都是在魔都拍攝的嗎?”
“為了寫這些劇本,我肯定有逛過魔都,去看看那些地標性的建築。”
“特彆是這幾年,寫魔都搞事業的電視劇比較多。”
“偶像劇,也是寫的在魔都這邊。”
了解到是這樣,黃勃才若有所思點頭。
“你們做編劇的,的確是需要采風。”
“平時寫劇本,要不要出國,或者是去旅遊采風什麼的嗎?”
問到這個問題,吳限肯定得說一說。
其實很多看節目的觀眾,對這個也很好奇
“大部分的劇都得去采風看一下地,不然不好寫。”
“特彆是一些都市生活劇,像《愛情公寓》、《咱們結婚吧》、《父母愛情》、《虎媽貓爸》、《何以笙簫默》、《忠國合夥人》這些,在寫劇本的時候,基本上都得考慮一下要出現的建築。”
“古裝劇的話,大部分不需要,但需要翻閱大量的資料。”
了解到是這樣,黃勃想到自己想問的
“其實按照你個人的想法,你想寫什麼題材的作品?”
這個問題問的好,成功把吳限問沉默。
想寫什麼題材的作品嗎?
“如果說不是接一個項目,而是自己喜歡想寫的。”
還沒等他說完,黃勃急忙打斷:“什麼意思?”
“接項目和自己喜歡寫的,不一樣是嗎?”黃勃問道。
“肯定不一樣!”
“接項目,就是一個影視公司找到我。”
“然後跟我談,他們想要拍一個什麼樣的作品,讓我來寫。”
“我知道他們要拍這個題材,我就需要去考慮能不能寫?”
“如果我能寫,那我就答應下來,這就是接項目寫劇本。”
黃勃若有所思的點頭,原來是這樣。
這麼說的話,的確是,他知道有這樣的。
“自己喜歡寫的呢,就是看心情。”
“比如說你偶爾看一本書,覺得這個故事有意思,然後你就改編出來。或者是,以這個故事為主,創作一個劇本出來。”
“又亦或者是,你看到一個新聞,這個新聞說的故事、事件,你覺得有意思,也可以寫成一個劇本。”
“也或者是,像自己看見過的身邊生活現狀。”
“比如《咱們結婚吧》這個電視劇,就是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很多大齡剩女相親,又有很多人恐婚,然後就把這個所聞所見寫出劇本。”
“也或者是,看到一些成功人士接受采訪聊自己的經曆。”
“像《忠國合夥人》就是看了那三位的專訪,覺得不錯就寫了出來。”
“也有自己喜歡的小說,想要把它影視化了,自然而然就去爭取版權,然後親自改編成電視劇劇本,這種就會比較多。”
最近在寫劇本的黃勃,也有這方麵的考慮。
其實他現在也想要自己拍一部電影。
看到徐錚轉型成功,黃勃自己當然也想要嘗試嘗試。
每一個演員,其實都有一個導演夢。
演了這麼多戲,誰不想自己試著導演一部自己想象中的電影?
不想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演員。
“改天等你有時間了,得找你談談。”
“這兩年有點難。”吳限聳聳肩,為難的說道:“這兩年會比較忙。”
“我估摸著明年還得忙一年,等到2018年會放慢一點。”
“不然這兩年,每年基本上都三四部戲。”吳限說道。
“真的假的?”黃勃嚇一跳。
“去年5月到8月底,拍《花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