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那次“成功”的通譯經曆和陳富貴給的二錢定金,馬驥總算在澳門勉強安頓了下來。他租了一間狹小但乾淨的房間,每天除了在碼頭和市場裡閒逛,觀察西方商人與中國商人的交易,就是去找麥神父聊天。
馬驥發現,麥神父不僅中文說得不錯,還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他的理解大多很膚淺。而麥神父也似乎對馬驥這個思維奇特、對西方事物充滿好奇、又能說幾句英文的中國人很有興趣,時常找他聊天。一方麵,麥神父想通過馬驥了解更多中國的情況,為傳教做準備;另一方麵,他也想趁機向馬驥傳播天主教的教義。
兩人各取所需,聊得倒也投機。馬驥從麥神父那裡了解到了不少西方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科技發明,比如地球是圓的、西方有蒸汽機雖然還很原始)、有望遠鏡能看星星等等;麥神父則從馬驥那裡了解到了中國的科舉製度、儒家思想、四大發明等等。
這日,馬驥又來到聖保祿教堂附近找麥神父。恰好,麥神父正和幾位剛抵達澳門不久的歐洲傳教士及商人朋友在教堂旁邊的庭院裡聚會。庭院裡種著一些西方的花草,擺放著幾張石桌石凳,幾個人正圍坐在一起,喝著葡萄酒,聊著天。
其中,馬驥居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之前與他在市場裡有過“交鋒”的荷蘭商人範·德克。範·德克也看到了馬驥,眼神中還帶著上次的不快,冷哼了一聲,轉過頭去,不再看他。
麥神父看到馬驥,笑著站起身,向他走了過來:“馬先生,你來得正好。我給你介紹幾位我的朋友。”
他帶著馬驥走到石桌旁,向他的朋友們介紹道:“這位是馬驥馬先生,一位……嗯,見解獨到的中國朋友。他對西方文化很感興趣,也很願意和我們交流。”
幾位西方人禮貌性地向馬驥點頭致意,眼神中帶著審視和好奇。他們大多是第一次見到像馬驥這樣願意主動和西方人交流的普通中國人,之前接觸的中國人要麼是精明的商人,要麼是對他們充滿警惕的官員和百姓。
馬驥見這麼多“番鬼”聚在一起,頓時來了精神。他覺得這是一個展示“天朝上國”風采的大好機會,一定要讓這些番鬼見識見識中國的強大和富饒,讓他們知道,他們所謂的“文明”,在中華文明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清了清嗓子,挺了挺胸,開始用他那半生不熟的英語單詞,夾雜著大量手勢和中文,進行了一場極其誇張的“國情介紹”。
“o!everyone!china!great!verygreat!大家好!中國!偉大!非常偉大!)”他開場氣勢十足,雙臂張開,比劃著一個巨大的範圍,仿佛中國大到無邊無際。
西方人們被他誇張的動作和語氣逗得愣了一下,麵麵相覷,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麥神父連忙用拉丁語給他們翻譯:“他說中國非常偉大。”
馬驥繼續吹噓:“eikegod!像上帝一樣!住在……forbiddencity!紫禁城!god!全是金子做的!那麼大!”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一個巨大的、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比例,意思是紫禁城大到難以想象,全是用金子建造的。
西方人們聽得將信將疑。他們雖然聽說過中國的皇帝很富有,但全是金子做的宮殿,還是讓他們覺得難以置信。範·德克嗤笑了一聲,用荷蘭語說道:“吹牛!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全是金子做的宮殿?”
麥神父把範·德克的話翻譯給馬驥聽。馬驥臉色一沉,不服氣地說道:“not吹牛!true!真的!你們可以去看!”他心裡想,紫禁城雖然不是全金的,但金碧輝煌,比這些番鬼的城堡豪華多了!
他繼續吹噓中國的美食:“我們吃的東西,verygood!有……滿漢全席!一道菜……一百零八道!吃三天三夜!”他其實也沒見過滿漢全席,隻是在臨安說書時聽人說過名字,隨口胡謅,把滿漢全席說成了一百零八道菜,還能吃三天三夜。
“還有……北京烤鴨!外酥裡嫩!sicious!非常美味!)”他報出自己知道的幾種中國名菜,一邊說一邊做出流口水的樣子,引得幾位西方傳教士好奇地睜大了眼睛。他們大多隻吃過中國的米飯和簡單的菜肴,從未聽過這麼多神奇的美食。
接著,馬驥又開始吹噓中國的服飾:“我們穿的衣服,sik!絲綢!soft!柔軟!像……像雲彩!”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絲綢的柔軟質感,“還有……刺繡!beautifu!漂亮!花鳥魚蟲,栩栩如生!”
他嫌棄地指了指範·德克身上的呢絨衣服,說道:“你們這種……too!不好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範·德克臉色一沉,憤怒地用荷蘭語說道:“我們的呢絨衣服既保暖又耐用,比你們的絲綢好多了!你們的絲綢一碰就破,根本不實用!”
麥神父又把範·德克的話翻譯給馬驥聽。馬驥反駁道:“oursikis高貴!高貴!ony有錢人能穿!你們的呢絨……cheap!便宜!”他雖然不知道“高貴”和“便宜”的英文怎麼說,隻能用中文發音,配合著鄙夷的手勢。
場麵一時有些緊張。麥神父連忙打圓場,用拉丁語對朋友們說:“馬先生可能有些……誇張了。中國的絲綢確實很有名,也很精美,而我們的呢絨也有自己的優點。”
但馬驥興致正高,根本停不下來。他又開始吹噓中國的科技:“我們早就有…gunpoder!火藥!不是用來打仗!是……放煙花!beautifu!好看!轟!啪!”他一邊說一邊比劃著煙花爆炸的樣子,“比你們的教堂……比你們的教堂鐘聲還響!還好看!”pass!指南針!能找路!沒有它,你們……你們的船,都到不了這裡!”這倒算是實話,指南針確實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對西方的航海大發現起到了重要作用。馬驥說這話時,語氣得意洋洋,仿佛指南針是他發明的一樣。
“我們還有…printing!印刷術!印書,快!非常多!”他伸出手指,比劃著印刷機快速印刷的樣子,“你們的聖經……一本一本抄,太慢啦!我們很快!一天印很多本!”他完全忘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區彆,也不知道西方此時已經有了活字印刷術。
一位西班牙傳教士忍不住用生硬的官話說道:“我們西方也有印刷術,也能很快印書!”
“no!你們的……不好!我們的……最好!”馬驥固執地說道,根本不相信西方也有先進的科技。
最後,他總結道:“so!cd!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你們……都是……barbarian!蠻夷!”他一時想不起“蠻夷”英文怎麼說,直接用了中文,但他臉上的鄙夷表情,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了!
在場的西方人,尤其是那些自視甚高的傳教士和商人,臉色都變得非常難看。他們來自文藝複興後的歐洲,帶著航海大發現的自豪感和傳播“文明”的使命感,一直認為自己是文明人,而中國雖然富饒,但也是一個落後的異教徒國家。如今,被一個他們眼中的“異教徒”稱為“蠻夷”,這讓他們怎麼能忍受?
範·德克首先忍不住,猛地站起身,用荷蘭語大聲譏諷道:“無知的東方人!你們才是蠻夷!你們的皇帝閉關鎖國,不讓你們了解外麵的世界,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西方有更先進的軍艦、更強大的火炮、更精密的鐘表和望遠鏡!你們有什麼?隻有絲綢、瓷器和茶葉!”
一位意大利傳教士也用拉丁語憤怒地說道:“麥神父,您的這位朋友太無禮了!他缺乏對歐洲文明最基本的了解與尊重!我們來中國是為了傳播天主的福音,帶來先進的文明,他卻把我們當成蠻夷!”
另一位葡萄牙商人也附和道:“就是!我們的船能橫渡大西洋和印度洋,你們的船隻能在近海航行!我們的火炮能摧毀堅固的城堡,你們的武器還很落後!他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有多先進!”
場麵一度十分尷尬,劍拔弩張。幾位西方人的情緒都很激動,七嘴八舌地用不同的語言指責馬驥,馬驥雖然聽不懂他們具體在說什麼,但能感受到他們的憤怒和不滿,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
麥神父無奈地看著馬驥,又看看憤怒的朋友們,不知該如何收場。他沒想到,馬驥的言辭會如此偏激和無禮,居然直接稱呼他們為“蠻夷”,這無疑是觸碰了他們的底線。
馬驥卻還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天朝上國”的榮光裡,覺得自己鎮住了這幫番鬼,頗有些洋洋自得。他雖然看到了西方人的憤怒,但並不在意,反而覺得他們是被自己說中了要害,惱羞成怒。
他胸口的掛墜,在馬驥這番極度誇張、充滿民族中心主義的“吹噓”中,吸收到了一種膨脹而虛浮的“文化輸出”能量,同時也感應到了對方傳來的不悅與排斥的波動,悸動變得有些浮躁不安,光芒也忽明忽暗,仿佛在為這場即將爆發的衝突感到不安。
麥神父見場麵越來越失控,連忙站出來,用拉丁語和中文交替著安撫雙方:“大家冷靜一下!冷靜一下!馬先生隻是有些誤解,他對歐洲文明不太了解,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而各位也不要太過激動,中國確實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學習,而不是相互指責。”
他轉向馬驥,語氣嚴肅地說道:“馬先生,歐洲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航海技術、天文曆法、數學幾何等等。我們不能盲目自大,認為自己什麼都好,彆人什麼都不好。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應該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馬驥雖然心裡不服氣,但見麥神父臉色嚴肅,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話可能太過火了。他哼了一聲,沒再說話。
幾位西方人見馬驥不再說話,麥神父又在一旁勸解,情緒也漸漸平複了下來,但看向馬驥的眼神依舊充滿了不滿和警惕。
這場原本輕鬆愉快的聚會,因為馬驥的一番“吹牛”,最終不歡而散。幾位西方人紛紛起身告辭,臨走前還不忘瞪馬驥一眼。
馬驥也覺得沒趣,向麥神父道彆後,轉身離開了庭院。他走在回去的路上,心裡還在嘀咕:“這些番鬼,真是輸不起!我說的都是實話,他們就是蠻夷!”
他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和對西方文明的無知,不僅破壞了一場友好的交流,也為自己埋下了隱患。在這個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港口城市,缺乏對不同文明的尊重和了解,遲早會惹來麻煩。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