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籌備了半個多月的新樂章,終於要在宮廷賞樂會上亮相了。為了這場演出,樂工們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排練,馬驥雖然隻負責搬運樂器、調試音準,卻比誰都緊張——因為這樂章裡,偷偷用了他提的幾個“創意”。
演出前一天晚上,馬驥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裡全是演出的場景:要是觀眾不喜歡怎麼辦?要是老臣們罵李延年怎麼辦?要是自己的“創意”被當成“異端”怎麼辦?他摸了摸胸口的掛墜,掛墜微微發熱,像是在安慰他,他才稍微安心了點。
演出當天,未央宮偏殿布置得格外莊重,殿內燃著沉水香,煙絲嫋嫋,梁上掛著五彩宮燈,照亮了整個大殿。皇室成員和重臣們坐在前排,左邊是後宮嬪妃,穿著華麗的宮裝,右邊是文武百官,穿著朝服,氣氛肅穆。
馬驥跟著樂府的隊伍來到後台,樂工們都在緊張地調試樂器:有人在調瑟弦,有人在擦編鐘,有人在試吹笙管,李延年站在中間,手裡拿著指揮用的木杖,不停地叮囑:“一會兒演奏時,節奏一定要穩,彆出錯!尤其是那段西市的段落,手鼓記得輕點,彆蓋過絲竹的聲音!”
“知道了李大人!”樂工們齊聲回答。
馬驥幫著搬了個瑟到台上,回來時看到小宦官正站在後台門口,探頭往裡瞅,他走過去問:“你怎麼在這?不用伺候貴人嗎?”
小宦官是負責給嬪妃們遞茶的,叫小祿子,平時跟馬驥挺熟,他小聲說:“貴人讓我來看看,說想聽聽新樂好不好聽。馬哥,這次新樂有你出的主意吧?我聽說你很厲害,能讓樂聲變好聽!”
馬驥有點得意:“還行吧,就是提了點小建議,能不能好聽,還得看大家的演奏。”話雖這麼說,他心裡卻更緊張了,手心都出汗了,不停搓著手。
演出開始了,李延年站在指揮位上,深吸一口氣,抬手示意。編鐘的宏亮聲音響起,“咚——”的一聲,帶著綿長的餘韻,接著是磬石的清脆,“叮叮咚咚”,然後是瑟弦輕撥,笙管悠揚,樂聲緩緩展開,歌頌著大漢的太平盛世。
起初,觀眾們沒覺得異樣,隻是靜靜地聽著,有的嬪妃輕輕點頭,有的大臣撫著胡須,表情嚴肅。當描繪長安西市的段落響起時,手鼓的節奏輕快起來,“咚噠、咚噠”,還隱約帶著點胡樂的味道,坐在前排的年輕貴族們眼睛亮了,忍不住跟著輕輕點頭,有的還小聲跟旁邊的人說:“這段不錯啊,比以前的樂聲有意思多了!”
馬驥在後台角落,緊張得心臟砰砰直跳,比台上的樂師還激動。他握緊拳頭,身體跟著節奏晃動,嘴裡無聲地念叨:“對!就是這個鼓點!再快一點…哎,正好!轉調了!漂亮!…那個笙音有點低,不過沒事,不影響!…完美!就是這樣!”他表情豐富,一會兒蹙眉一會兒咧嘴,手還跟著打拍子,看起來像個沉浸式指揮家,又像在跳奇怪的舞。
小祿子看得一愣一愣的,小聲問:“馬哥,你這是乾嘛呢?比台上的樂師還緊張。”
“你不懂!”馬驥沒回頭,“這可是我提的創意,要是不好聽,以後李大人就不讓我出主意了!”
演出繼續,當輪唱的段落響起時,兩個歌者的聲音一高一低,相互呼應,觀眾席上出現了一陣輕微的騷動,有人好奇地探頭,想看看是誰在唱。年老的大臣們皺起了眉,一位老臣對旁邊的人小聲說:“這唱法倒是新奇,就是有點太活潑了,不像祭祀的雅樂。”
演出終於結束,餘音繞梁,觀眾們鼓掌,掌聲不算熱烈,但也不算冷淡。李延年趕緊上前謝恩,後背都濕透了——他最擔心的就是老臣們反對,現在看來,雖然有爭議,但至少沒搞砸。
年輕貴族們卻很喜歡,圍在一起議論:“剛才那段西市的樂聲,太有意思了!比以前的雅樂提神多了!”“李樂監真有想法,下次還能再加點新東西嗎?比如多加點胡樂的節奏?”“那個輪唱也不錯,聽起來更有層次了!”
皇帝坐在禦座上,沒明確表態,隻是頷首說:“尚可,李延年,你樂府此次排練用心了。”雖然隻是簡單的一句表揚,但也讓李延年鬆了口氣。
李延年謝恩下台,剛走到後台,馬驥就興衝衝地跑過來,眼睛亮晶晶的:“李大人!怎麼樣?效果炸不炸?我就說加節奏有用吧!剛才我看到年輕的公子哥們都在點頭,肯定喜歡!下次咱們可以更大膽點,搞個說唱賦,就是用急板節奏念賦文,再加點手鼓,絕對帶感!或者加電…呃…加更多胡樂元素,比如烏德琴,肯定更好聽!”
李延年趕緊打斷他,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閉嘴!彆再提這些!沒看到老臣們都皺著眉嗎?這次隻是運氣好,陛下沒怪罪,下次再這麼胡鬨,咱們都得遭殃!回去好好學雅樂基礎,彆整天想些歪門邪道!”
馬驥撇撇嘴,心裡卻不服氣:“明明效果很好,就是老臣們太保守了。”不過他也知道李延年是為了他好,沒再反駁。
樂工們收拾樂器時,都在討論剛才的演出,有人說:“沒想到馬哥提的主意還真管用,下次有機會還能試試!”有人說:“就是老臣們太死板了,年輕人都喜歡這種新樂聲!”
馬驥聽著,心裡美滋滋的。他摸了摸胸口的掛墜,掛墜微微發熱,像是吸收了台下的各種反饋能量,溫度活躍,帶著股混合的勁兒。他心裡想:“雖然被李大人罵了,但肯定也覺得我的想法好,慢慢來,總有一天能讓他們接受更多新東西!”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