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具人借著密道逃脫,如同在眾人心頭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鄭龍帶人試圖尋找暗門的機關,卻一無所獲,那麵石壁嚴絲合縫,仿佛從未開啟過。空氣中隻殘留著一絲血腥氣與那特殊的墨香,證明著方才驚心動魄的搏殺並非幻覺。
“清理現場,仔細搜查,不要放過任何角落!”趙雄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但更多的是一種臨危不亂的沉穩。他深知,對手的狡猾與組織的嚴密遠超預期,急躁隻會落入下風。
林小乙將那塊用帕子包好的神秘墨錠小心收好,這是至關重要的物證。他的目光隨即投向了石室內唯一未被激烈打鬥波及的區域——那張石桌,以及桌上靜靜躺著的《秋山問道圖》真容。
吳文早已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戴上薄棉手套,小心翼翼地檢查古畫。“畫作保存尚算完好,絹本質地、筆墨、題跋、印章……與我們先前的推斷基本吻合,確係元明時期的托古之作無疑。這些隱藏的鈐印,”他指著畫麵上幾處肉眼難辨的淡紅痕跡,“與拓印上的完全一致。”
然而,眾人的注意力很快被石室另一個角落吸引。那裡,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矗立著一件與這狹小密室格格不入的物件——一尊高約三尺,雙耳三足,造型古拙的青銅鼎。
鼎身遍布墨綠色的銅鏽,顯然年代極為久遠。但引人注目的,是鼎身內外,密密麻麻刻滿了扭曲怪異、前所未見的篆文!這些文字並非常見的鐘鼎文或小篆,結構更加抽象複雜,如同無數糾纏的蛇蟲,又似變幻的雲氣,透著一股神秘莫測的氣息。
“這是……什麼文字?”鄭龍湊近了看,隻覺得頭暈眼花。
吳文也被難住了,他仔細辨認良久,最終搖了搖頭:“非甲骨,非金文,亦非殳書、鳥蟲篆等常見變體……恕我孤陋寡聞,從未見過此種字體。看來,這‘墨社’不僅在畫作上做文章,連文字都自成一派。”
線索似乎在這裡又中斷了。一幅需要琴譜解讀的畫,一尊刻滿無人能識文字的鼎。
林小乙走到銅鼎前,伸出手指,輕輕撫過那些冰冷、凹凸的銘文。高逸的靈魂在高速運轉。前世處理過無數密碼案件的他,有一種直覺——這尊鼎,這怪異的文字,絕非簡單的裝飾或記事。它們是另一把鎖,另一重密碼。
“吳大哥,”林小乙沉吟道,“能否將這些文字完整拓印下來?或許……它們的排列、組合方式本身,就藏著信息。”
“正有此意。”吳文立刻從勘察箱中取出工具,開始仔細地清理鼎身浮塵,準備拓印。
趁著吳文工作的間隙,林小乙再次將目光投向那幅展開的《秋山問道圖》。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細,不再局限於山水輪廓和題跋印章,而是關注畫作本身的材質——絹本的經緯線。
在高逸前世的知識體係中,利用載體本身的物理特性如紙張纖維、絲綢紋理)作為密碼柵格,是相當高級的加密手段。這幅畫所用的絹帛,經緯線看似均勻,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是否能發現某些特定的疏密變化?
他向吳文借來了那個珍貴的水晶放大鏡,俯身貼近畫作,一寸寸地檢視。
時間在寂靜中流逝,隻有吳文拓印時發出的細微沙沙聲,以及眾人壓抑的呼吸聲。
突然,林小乙的身體微微一頓。在畫作右上角,描繪遠山雲霧的區域,透過放大鏡,他清晰地看到,那裡的絹絲經緯線交織的網格中,存在著一種極其細微但具有規律性的疏密變化!並非所有格子都是標準的正方形,有些略長,有些略扁,形成了某種潛在的、非視覺的“網格坐標”!
“找到了!”林小乙低呼一聲,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這絹布的織法有古怪!經緯線形成了隱藏的格子!”
眾人立刻圍攏過來。趙雄眼中精光閃動:“說清楚!”
“這像是一種密碼柵格!”林小乙解釋道,“這些怪異的篆文,或許不能按照常規字義去解讀,而是需要對應到這畫作的經緯網格上,按照特定的順序或規則來‘映射’,才能讀出真正的信息!”
就在這時,吳文也將銅鼎上所有的怪異篆文完整地拓印了下來,足足鋪滿了三大張宣紙。
林小乙拿起拓片,將其與《秋山問道圖》並置。他嘗試著將拓片上的第一個字符,對應到畫作經緯網格的某個起始點。然後,根據字符的筆畫走向、轉折,在網格上移動,記錄下經過的“節點”……
這是一種極其繁複且考驗想象力的工作。他假設了多種映射規則:順時針、逆時針、依循筆畫順序、甚至與琴譜的旋律節奏結合……
一次,兩次,十次……汗水浸濕了他的額發。
鄭龍看得眼花繚亂,忍不住嘀咕:“這比抓賊費腦子多了……”
趙雄卻始終沉默地看著,他相信林小乙這種近乎“癡狂”的專注背後,必然有著明確的思路。
終於,當林小乙嘗試著將篆文筆畫視為在經緯網格上的“行走路徑”,並以畫中那條隱現的“問道”小徑為隱含導向時,散亂的字符仿佛被賦予了生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些扭曲的筆畫,開始在無形的網格坐標上,勾勒出一個個熟悉的文字!它們不再是怪異的符號,而是被拆分、重組後,指引出的坐標方位對應的字詞!
“頭兒!吳大哥!破譯出來了!”林小乙的聲音因激動而沙啞,他指著草紙上根據映射規則寫出的結果。
那並非一段完整的敘述,而是一句看似沒頭沒尾的古老諺語:
“書山有路,墨海無涯;金石不語,卻指歸家。”
“書山有路,墨海無涯;金石不語,卻指歸家……”吳文低聲念誦著,眉頭緊鎖,“這像是勸學格言,但又似乎意有所指……‘書山’、‘墨海’、‘金石’……‘歸家’?”
林小乙目光灼灼,思維飛快地連接著所有線索:“‘書山’……縣學藏書樓!平安縣內,唯有縣學藏書樓堪稱‘書山’!‘墨海’自然指向‘墨社’及其秘密。‘金石’即指這銅鼎,它本身不言語,但其上的密碼,卻指向了‘書山’藏書樓)這個‘家’,也就是下一個地點!”
他的分析如同撥雲見日!
這尊銅鼎,這怪異的篆文,並非最終的答案,而是又一個路標!它利用《秋山問道圖》的絹本經緯作為解碼器,將探查者引向下一個舞台——縣學藏書樓!
“墨社”的層層設防,機關的環環相扣,令人心驚。但也從側麵證明,他們所隱藏的秘密,是何等重要。
趙雄深吸一口氣,果斷下令:“清理痕跡,將古畫、拓片、銅鼎全部妥善運回縣衙!鄭龍,派人暗中監視聽鬆彆院,看是否有可疑人物返回!吳文、小乙,隨我回衙,準備下一步行動!”
目標,直指縣學藏書樓!那看似莊嚴肅穆的文教之地,究竟隱藏著“墨社”怎樣的秘密?“金石”所指的“歸家”之路,又將通往何方?
金石為鑰,開啟的是一扇通往更深邃迷宮的大門。
喜歡現代神偵探古代小捕快請大家收藏:()現代神偵探古代小捕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