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靠在氣閘艙那金屬的內壁上呢,呼吸還哆哆嗦嗦的。
剛剛那失壓就跟爆炸似的,差點就把我小命給弄沒了,到現在我耳朵裡還嗡嗡的,就好像有好多蜜蜂在我腦殼裡搭窩似的。
但我可沒功夫緩過勁兒來啊,氧氣警報雖然不響了,可這門沒開呢,就算我撿回條命,這不還被困在這個鐵疙瘩裡頭了嘛。
我就四周看了看,這艙體的結構那叫一個光滑,連個螺絲、焊縫啥的都沒有,就好像一整塊月岩被啥神秘力量直接給整成這樣的。
就在右邊牆根那塊兒,有一塊手掌大小的透明晶板嵌在表麵上,那晶板就跟是塊有生命的玻璃似的。
上頭有不斷變化的符號在流淌著,那些線條看著挺古樸的,不過又有一種很精密的節奏感,像是某種狀態的記錄,又像是一道難題。
我伸手摸了摸它。
啥反應都沒有。
我就說:“把門打開啊。”
沒動靜。
我又提高了嗓門兒:“係統啊,有沒有人啊?我是陸宇,是人類,沒危險的,讓我出去唄!”我還拍了下牆呢。
還是死一般的安靜。
我算是明白了,它聽不懂我說的話。
這可不隻是語音識彆的事兒,是整個交互的邏輯都不一樣。
現代的計算機是靠電平高低來傳輸信息的,可這兒呢,這些符號流動的樣子太奇怪了,就好像是用光脈衝在作詩一樣。就在我都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我眼角餘光好像瞥見了什麼東西在閃。
【基礎環境讀取】正在激活呢……
【檢測到低頻電磁波動|頻率:7.3赫茲|周期性調製|好像是編碼信號】
哈哈,就是它!天賦樹的能力還沒失效呢!
我一下子就把目光死死地鎖定在那塊晶板上,然後閉上眼睛。我得強迫自己不去看那些像亂碼似的圖紋,而是去感受它們背後隱藏著的那種節奏。
嘿,你還彆說,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我真的感覺到有一股特彆微弱的電磁脈動從晶板的背麵傳過來。這感覺就像是心跳似的,又有點像摩爾斯電碼變了個樣兒。
不過我懂這個呀。我以前在農場弄自動化灌溉係統的時候,就老是用震動傳感器去捕捉植物根係的微電流活動呢。那種信號也是特彆微弱,很有規律,就藏在那些噪聲裡頭,就像是植物的生命語言一樣。
我趕忙從背包的殘骸裡翻出了實驗記錄本的半頁紙,又掰下了一小截碳棒。這碳棒啊,本來是在量子對撞機旁邊用來標記設備的,誰能想到現在還能當筆使呢。
我這手啊,一直在抖,但是我還是一筆一劃地把接收到的脈衝序列記了下來:長、短、長、短、短短長……總共是十二組呢。
接著,我又把手機碎片掏了出來。還好,備用電池還能再撐幾分鐘。我打開了本地緩存的《華夏上古符號考》電子檔。這本是我打算拿回去裝飾溫室牆麵的,用來做文化元素設計參考的,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我就開始對照啊,比對啊。我這心跳也越來越快了。那些看起來很抽象的圖形啊,其實是有結構的呢。每個圖形都是由兩個基本單元組成的,一個是實心點,還有一個是空心圈,這倆分彆就相當於“1”和“0”。不過它們的排列方式可不是一條直線那樣簡單,而是像甲骨文似的,堆疊起來、互相嵌套,還能表達意思呢。
這可不是普通的二進製編碼啊,這得叫象形二進製!
上古的人可不用0和1來打字,他們畫個“天”就表示通,畫個“地”就表示斷,用圖騰組合成指令集呢。
我在書裡翻到了一個講“伏羲卦符與早期信息存儲”的章節,可算是弄明白那一串符號到底是什麼意思了:身份沒驗證,不準通行。
哎呀,這不就是個門禁係統嘛!
可我呢,沒身份卡,也不知道密碼,就連dna樣本都拿不出來啊——除非我把自己腦袋砍下來塞到掃描口那兒去,這怎麼可能嘛。
那可咋整呢?
我就盯著自己的手背看,皮膚白白的,血管在下麵一跳一跳的。
生物特征……能不能靠這個蒙混過關呢?
突然,我腦袋裡靈光一閃。
我們農場有那種智能育苗床,它能通過微電容陣列感覺到幼苗是不是活著呢。健康的番茄苗會發出特定頻率的生物電波,大概在6.8到7.5赫茲之間,是正弦共振的狀態。這個係統就靠著這個來判斷“這棵苗還活著呢,值得給它營養”。
我現在測到的電磁波動,頻率正好是7.3赫茲呢。
這節奏一樣,波形也一樣啊。廣寒宮的係統,會不會也是用“生命共振”來認證權限的呢?
不管了,就賭這一把吧。
我把防護服內襯扯下一角,這內襯是導電纖維織物,本來是用來防靜電的。
再從太陽能板殘片上掰下一小點矽基材料,拿碳棒當導線,幾下就焊成了一個簡易的電容陣列,然後貼到晶板背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