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村口,曹安民從空間裡取出背簍,在裡麵放了一隻母雞,兩份糖都拿出來一小半,另外把布鞋解放鞋都拿出來一雙,布料也拿出來兩卷,大概二十幾尺的樣子。
現在快到中午了,曹安民也不知道具體時間。
剛進村,村口一棵老槐樹下就有七八位老頭老太太坐在石頭上閒聊著。
二十幾個8歲以下的孩子在圍著老槐樹玩耍,這些孩子一件成文的衣服都沒有,好幾個孩子的衣服都是麵袋子改的,不過好歹也算衣服,能遮風蔽體。
“幾位老祖宗在呐?”前身的性格是六親不認的自私性人格,從進鄉裡上學開始就厭惡自己是鄉下人,但曹安民不是,從背簍裡掏出一把1塊1一斤的什錦硬糖,臉上帶著笑容走過去打招呼。
“是永正家的安民啊,早飯吃過沒有啊?”一位穿著黑色馬褂束腿褲老太太看見曹安民笑著點頭回應。
曹安民在村裡名聲倒也不算多壞最多就是不上工不乾活,他對不起的更多是家裡人。
在座的老祖宗隨便拎出一位都是曹安民爺爺奶奶的長輩,而剛說話滿頭白發的老太太腳上的鞋都隻有三四寸,腳脖子還纏著布。
“老祖宗,我吃過早飯了,剛從鄉裡回來回來,來,您張嘴嘗嘗這什錦糖,”在印象中這些曆經‘三朝’的老祖宗們都挺和藹可親的,雖然也會跟著一些碎嘴的大媽傳著閒話,其他倒也沒什麼三觀不正的。
“哎喲,這糖可是金貴的東西,你快拿回...唔...好甜...”老太太話沒說完就被曹安民強行投喂了一顆。
“給您嘗嘗,幾位老祖宗都有!”這糖平均下來兩分錢3顆,對現在有十幾塊巨款還有糧有肉有係統的曹安民來說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哎,是甜,安民小子,你有心了!”一個拄著拐棍帶著58解放帽的老太爺上一次吃糖果都是在老妖後在位的時期了,感受到嘴裡的甜味,臉上帶著回憶。
“嗨~,孝敬幾位老祖宗都是應該的,以前我不懂事,冷落了幾位老祖宗,這不是來賠不是的嘛~”曹安民說的真心實意。
阜寧縣在解放前夕可是全國去台島人口最多的縣城,該跑的都跑了。
這裡又是紅色根據地,麵前的幾位基本上都是幫助過組織的老人,其中三位下麵兩代更是革命犧牲的。
這幾位可是村裡也是公社裡的定海神針,就是縣委來人都是親自來拜訪的存在。
不過老人家不占組織便宜,倒是從來沒收過任何禮物,有公社保障的基本口糧就已經很滿足了。
曹安民倒是沒有刻意討好,但是跟這些老祖宗處好關係總歸沒有壞處。
“曹四叔...”一個小不點紮著兩條麻花辮的女娃娃在曹安民邊上弱弱的打招呼,兩隻臟兮兮的小手在身前擺弄著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這些小孩都很麵熟,畢竟一個村子的。
但喊得出名字的不多,這小娃娃就是其中之一。
王橋村或者說大半個蘇北在抗日時期可是淪陷過幾次。
之所以大會戰沒聽過江浙地區的軍隊就是因為幾乎都死完了
江浙地區的軍隊在當時可是鼎鼎大名的存在中央軍。
這也導致這片地區大多都是外來人口,雖然叫王橋村,姓王的卻沒幾戶了。
而這小不點就是姓王,和老曹家一樣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和爺爺家是對門的鄰居,曹安民把她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這小家夥的姐姐是她小時候的跟屁蟲。
雖然差著輩分,但又沒有血緣關係,兩人小時候可是形影不離的存在。
不過從進鄉後,前身就漸漸嫌棄小家夥的姐姐,慢慢就變成見麵也不說話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