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大隊的...”
“介紹信沒問題,感謝同誌配合!”
為首的青年把槍又掛到了肩上,對著曹安民敬了個軍禮就帶著幾個娃娃散開。
“應該的,”曹安民差點按耐不住沸騰的血脈,強行壓下回禮的衝動。
“二爺,你知道紡織廠怎麼走吧?”過了橋沒多久,曹安民便看到了斑駁廢棄的城牆。
密密麻麻的彈孔無不訴說著這裡曾經經曆過怎麼樣的苦難。
“進了城往南再走兩三裡就是縣紡織廠了,”袁二爺覺得這小子有點看不起自己。
作為大隊專業養驢拉驢車的,他沒少跟著公社往縣城裡跑。
紡織廠作為縣城最大的廠,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那行,到了縣裡我請你吃飯,”曹安民有前身的記憶知道現在國營飯店並不是沒有糧票就不能吃,值不高價格會高個幾成。
“花那冤枉錢乾嘛?我帶了馬鈴薯,餓了吃這個就行,”袁二爺搖搖頭,兩斤白麵已經很多了,他也沒有坑這小子的意思。
“行,那我們先去紡織廠,”曹安民也也沒再堅持。
他也是第一次來縣城,隨處可見的標語都是她親眼見證的曆史。
興修水利,確保豐收。
時刻準備著殲滅來犯的敵人!
堅決肅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保衛社會主義建設!
戰無不勝的***思想萬歲!
人民萬歲!
沒有親身經曆這年代的人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現在的曹安民看著牆上的標語都能感覺到自己體內滾燙的血液。
...
蘇北作為種棉地區,阜寧縣紡織廠規模還是很大的。
全廠一共四個車間,近千名工人。
此時地方的紡織廠並沒有京城國字號的棉紡織廠那樣機械化。
此時重工業都集中在北方,南方基礎薄弱,更彆說阜寧這個小縣城了。
這紡織廠也是縣裡的支柱型產業,其中大部分生產出來的棉織品都供需著整個縣裡一百多萬的人口。
“同誌,我想找你們的廠長,您幫我通報一下可以嗎?”曹安民還以為看門的會是大爺呢,讓袁二爺在路邊等著,他來到門口保衛室一看,裡麵有三個穿著藍色製服的中青年。
“你?找我們廠長?”坐在曹安民麵前中年漢子眉頭一挑,打量著曹安民,隨後詢問,“你認識我們廠長?”
“不認識,”曹安民搖搖頭。
“那我們廠你有認識的人嗎?”中年人樂了,又問。
“沒有,”曹安民依然搖頭。
“那小同誌你跟我說說,你能找我們廠長有什麼事?”中年人冷著臉站起身,這才發現曹安民還高了他大半頭。
本來想給這小子一些壓力,沒想到這毛頭小子麵色竟然沒有絲毫變化。
看著土裡土氣衣服都不合身的小青年,李衛國收起輕視,也等待曹安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