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畔日出的震撼與感動之後,直播團隊稍作休整,便移步前往下一個地點
——承載著江城百年煙火氣的古街老巷。
主持人江聽雪在鏡頭前,為上午的江邊直播做了個簡短的總結,
她的聲音依舊悅耳,但細心的觀眾能發現,
她提及淩默和那兩首詩時,語氣中多了幾分之前沒有的、發自內心的推崇與敬意:
“觀眾朋友們,相信剛才淩默老師帶來的《望江晨笑》和《憶江南》,
以及那句你我的日出,已經深深印在了大家心中。
淩默老師用他的才華,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江城清晨。
而接下來,我們將跟隨淩默老師的腳步,
走進江城的脈搏深處,去感受這座城市最鮮活、最溫暖的
——市井煙火氣。”
車隊緩緩駛入古街區域。
當淩默一行人下車,步入青石板鋪就的狹窄巷道時,仿佛瞬間穿越了時空。
陽光透過兩旁老建築錯落的屋簷,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食物誘人的香氣——
剛出籠的包子蒸汽騰騰、油鍋裡炸物的滋滋作響、熬煮多時的骨湯濃香、還有糖炒栗子的甜膩……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
小販悠長的吆喝、店家熱情的招呼、街坊鄰居的閒聊、遊客驚喜的讚歎,共同譜寫了一曲活色生生的生活交響樂。
直播鏡頭跟隨著淩默。
他依舊戴著帽子,但不再像在江邊那樣遙不可及,而是融入了這熱鬨的街景中。
他的目光帶著些許好奇,掃過兩旁琳琅滿目的傳統小吃攤和手工藝品店鋪。
淩默在一個生意興隆的早餐攤前停下腳步。
攤主是一對淳樸的中年夫妻,丈夫炸著油條,妻子忙著盛豆漿。
淩默要了一碗鹹豆漿和一根剛出鍋的油條。
老板娘看到鏡頭和後麵跟著的一群人,有些緊張,
但淩默很自然地接過碗,用江城方言道了聲:“謝謝阿姨,生意興隆。”
這句地道的方言瞬間拉近了距離,老板娘愣了一下,隨即笑開了花:
“哎喲,小夥子zei),你也是江城人呐?借你吉言,借你吉言!”
淩默嘗了一口豆漿,點了點頭,對著鏡頭簡單評價:
“很地道,是小時候的味道。”
他又掰了一截酥脆的油條泡進去,動作熟練。
彈幕立刻沸騰:
「啊啊啊默哥說方言!好蘇!」
「老板娘好可愛!被默哥一句方言搞懵了!」
「看起來好好吃!地址呢?求定位!」
「默哥小時候也吃這個嗎?瞬間感覺好親切!」
「已截圖!默哥吃早餐的樣子也太接地氣了!」
江聽雪適時地笑著問道:
“淩老師,看來這家店勾起了您很多童年回憶?
能和我們分享一下您記憶中的江城味道嗎?”
她的提問不再僅僅是流程式的,而是帶著真誠的探尋意味。
淩默想了想,看著碗裡的豆漿油條,語氣平和:
“記憶裡的味道,其實很簡單。
就是清晨巷口的熱氣,和這份能暖到胃裡的踏實。”
他沒有多說,因為他想起了另一個世界的家,但話語中的情感卻讓彈幕又是一陣“淚目”和“想家”。
路過一個做糖畫的小攤,一位精神矍鑠的老爺爺正用小勺舀著熔化的糖漿,
手腕飛快轉動,不一會兒,一條栩栩如生的糖龍便出現在石板上,引來圍觀小孩的陣陣驚呼。
淩默駐足觀看,眼中流露出欣賞。
老爺爺抬頭看到他,先是沒在意,隨即似乎認出了他,或許是早上也看了直播,眼睛一亮,笑著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問:
“後生仔,要不要來一個?給你畫個複雜的!”
淩默笑了笑,沒有拒絕。
老爺爺興致勃勃,手腕翻飛,這次畫的卻不是動物,而是……一行字!
糖漿勾勒出飄逸的輪廓
——“江城如畫”。
周圍的人都驚呆了,隨即爆發出掌聲和笑聲。
淩默也明顯愣了一下,隨即接過那幅特殊的“糖畫”,真誠地道謝:
“謝謝老爺子,手藝絕了。”
彈幕笑瘋了:
「哈哈哈老爺子是懂應景的!」
「糖畫版《望江曉》!」
「這老爺子肯定看了早上的直播!」
「默哥那愣住的表情我能笑一年!」
「這互動太有愛了!」
「求問老爺子攤位的具體位置!我也要去定製!」
江聽雪也忍俊不禁,對著鏡頭說:
“看來我們淩默老師的詩句已經深入人心,連糖畫老爺爺都成了您的粉絲,用他獨特的方式向您致敬呢!”
她看向淩默的眼神,帶著明顯的笑意和一絲她自己都沒察覺的親近。
隨著直播進行,認出淩默的市民和遊客越來越多。
大家雖然激動,但或許是受這古街祥和氛圍的影響,並沒有造成混亂,而是熱情地打著招呼。
“淩默,歡迎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淩老師,你寫的詩真好!”
“多吃點,江城好吃的多著呢!”
淩默也一一頷首回應,偶爾會停下腳步,與街邊下棋的老人聊兩句棋局,或者在賣傳統糕點的店鋪前,聽老板娘熱情地介紹自家祖傳的手藝。
他話依然不多,但態度溫和,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完全融入了這市井煙火之中。
在整個過程中,江聽雪對淩默的態度與早上初見麵時形成了鮮明對比。
她的提問不再是預設好的流程,更像是朋友間的閒聊,充滿了好奇,
例如“淩老師,您覺得這家店的蔥包檜兒和您記憶中的味道一樣嗎?”、“您看這個傳統手工藝品,是不是很有巧思?”
她看向淩默的眼神,不再是純粹的職業性欣賞,而是帶著愈發濃厚的興趣與欽佩。
在淩默與市民互動時,她會很自然地站在他身側稍後的位置,臉上帶著真誠的微笑,仿佛在為他感到驕傲。
當淩默品嘗了幾樣小吃,感受了古街氛圍後,江聽雪麵對鏡頭,由衷地感歎道:
“觀眾朋友們,跟隨淩默老師走過這條古街,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食和手藝,更是一種流淌在江城人血液裡的、溫暖而堅韌的生活態度。
淩默老師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江城的魅力,不僅在山水樓閣,更在這尋常巷陌、一粥一飯的人間煙火裡。”
這番話,顯然是她被現場氛圍感染後的真情實感。
直播間的彈幕也一直沉浸在一種溫暖、歡樂和“饞哭了”的氛圍中:
「這才是生活啊!看著好治愈!」
「淩默好溫柔,和市民互動好有愛!」
「主持人小姐姐看默哥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哈哈哈!」
「已加入江城旅行必吃清單!」
「看著直播我都聞到香味了!」
「默哥帶火了江城日出,又要帶火這條古街了!」
淩默在這市井煙火中,沒有吟詩,沒有高歌,隻是用最樸素的行走、品嘗和交談,便將江城的另一麵
——溫暖、質樸、充滿生命力的生活畫卷,生動地展現在了全國觀眾麵前。
隨著直播的進行,淩默在古街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開。
起初還隻是古街本身的遊客和商戶,他們驚喜地發現淩默出現在這裡,紛紛停下腳步,
或從店鋪裡探出頭來,熱切地望向那個被鏡頭和工作人員環繞的挺拔身影。
緊接著,更多本地居民收到了消息
——“淩默在古街直播呢!”
“真的?就是早上寫詩那個?”
“快去看看!”
許多人放下手中的活計,甚至有些正在家裡準備午飯的,也顧不上解下圍裙,急匆匆地就往古街趕來。
還有那些原本就在觀看直播的本地粉絲,看到熟悉的古街背景,確認了位置,
立刻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出發,目標明確地奔赴而來。
於是,以淩默所在的團隊為中心,人群開始如同溪流彙入江河般,悄然而迅速地聚集起來。
青石板路的兩旁,漸漸站滿了人。
有拄著拐杖、滿臉慈祥看著淩默的老人,
有抱著孩子、指著淩默方向興奮低語的年輕父母,
有結伴而來、激動地捂著嘴生怕叫出聲的學生模樣的女孩,
還有許多得到消息匆匆趕來的年輕人,他們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沒有人高聲喧嘩,沒有人試圖強行突破工作人員組成的鬆散“防線”。
大家隻是靜靜地、熱切地看著隊伍中央的淩默。
看他駐足在糖畫攤前與老爺爺交流,看他接過那幅特殊的“江城如畫”糖畫時露出的些許訝異和笑意,看他品嘗小吃時微微點頭的專注模樣……
每當淩默有所動作,或與旁人有所互動,人群中便會響起一陣壓抑著的、低低的興奮議論聲和輕笑聲,眼神裡充滿了善意的光芒。
他們自發地跟隨著直播團隊的移動而緩緩前行,形成了一條無聲卻無比龐大的“隨行隊伍”。
直播鏡頭自然也捕捉到了這壯觀而溫情的一幕。
彈幕再次沸騰:
「哇!好多人啊!大家都好有秩序!」
「這就是江城的鄉親們嗎?好溫暖啊!」
「大家看默哥的眼神都好慈愛,像看自己家孩子出息了回來了一樣!」
「沒人吵鬨,沒人擁擠,好感動的場麵!」
「默哥這是回家了呀!家鄉人民用這種方式歡迎他!」
「快看那個老奶奶,笑得好開心!」
「幸好有團隊圍著,不然默哥肯定被‘淹沒’在愛的海洋裡了!」
「這種被默默注視和跟隨的歡迎,比任何尖叫都更有力量!」
江聽雪也注意到了周圍越來越多的人群,她對著鏡頭輕聲解釋道:
“觀眾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江城朋友來到了古街,
他們用這種安靜而溫暖的方式,來表達對淩默老師的歡迎和支持。
這份來自家鄉的深情,真的非常令人動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淩默自然也感受到了周圍那一道道熾熱而克製的目光。
他偶爾會抬起頭,目光掃過周圍的人群,對著那些熱切的臉龐微微頷首,或是露出一絲極淡卻溫和的笑意。
每一次他目光的掃視,都能引起那片人海中一陣小小的、喜悅的騷動,仿佛被陽光照到的水麵,泛起粼粼波光。
他沒有多說什麼,但那份與家鄉人之間無需言說的默契與溫情,卻通過鏡頭,清晰地傳遞給了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
這條古老的街道,因為淩默的到來,因為這份安靜而洶湧的鄉情,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溫暖。
團隊的移動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但沒有人催促,所有人都沉浸在這獨特而美好的氛圍中。
就在淩默於古街沉浸於市井煙火,感受著家鄉父老無聲而盛大的歡迎時,
網絡世界早已因這場前所未有的直播而徹底沸騰。
熱搜榜徹底被“淩默”和“江城”相關詞條占領:
1.淩默江城行(爆)
2.日出江花紅勝火(爆)
3.你我的日出(熱)
4.淩默筆下的小時候味道(熱)
5.江城古街煙火氣(新)
6.淩默方言(新)
7.被江城人民暖到了(新)
8.淩默直播(推薦)
各大社交平台熱議焦點:
詩詞圈、文學愛好者:
瘋狂分析和解讀《望江晨曉》與《憶江南·江城好》,
尤其是“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被奉為神來之筆,各種賞析文章、視頻解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許多學者、作家也紛紛發文,盛讚淩默的古典文學功底和將現代情感融入傳統詩詞的非凡能力。
旅遊愛好者、攻略博主:
直播間鏡頭下的江城江畔日出和古街煙火,成為了最鮮活、最動人的旅遊宣傳片。
“跟著淩默遊江城”瞬間成為熱門話題。
各大旅遊平台,“江城”、“江城古街”、“江邊日出”等關鍵詞搜索量呈指數級增長,
相關旅遊產品谘詢量和預訂量開始顯著上升。
無數人在評論區或朋友圈曬出正在查詢機票、火車票的截圖,配文:
“默哥等我!江城等我!”
淩默粉絲群:
陷入了巨大的幸福和亢奮之中。
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長時間、如此深入地“陪伴”淩默,
看他創作,看他漫步,看他與家鄉互動。
粉絲們瘋狂截取直播中的精彩瞬間
——淩默寫字的側影、品嘗小吃時微動的喉結、與市民交流時溫和的動作、以及那句蘇倒眾生的“你我的日出”,
在各個粉絲群、超話裡分享、舔屏、討論,幸福感幾乎要溢出屏幕。
即使不是淩默的粉絲,也被這場直播呈現出的高質量內容、深厚文化底蘊和溫暖人情味所吸引。
許多人表示:
“就算不為追星,為了這詩詞裡的景色和這誘人的美食,也值得去江城一趟!”
“這才是真正有內涵的直播,看得人心曠神怡,又溫暖感動。”
江城本地人、尤其是那位收到淩默“生意興隆”祝福的早餐攤老板娘:
她的攤位和她的笑容通過直播傳遍了全國,她本人也瞬間成了“網紅老板娘”。
麵對聞訊趕來采訪的本地媒體,她激動得語無倫次,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光彩:
“哎呀,淩默那孩子,真好!
一點架子都沒有!他說我家豆漿油條是小時候的味道!
我這心裡啊,比吃了蜜還甜!
他是我們江城的驕傲!”
她的自豪感,代表了無數江城人此刻的心聲——與有榮焉!
直播間數據再創新高:
本就居高不下的直播間熱度,隨著古街溫情畫麵的傳播和網絡熱議的發酵,再次迎來了恐怖的攀升!
在線人數突破了開播以來的最高記錄,並且還在持續上漲!
彈幕的滾動速度快到肉眼幾乎無法捕捉,禮物的特效幾乎形成了一道永不停歇的光幕。
平台技術部門不得不再次緊急擴容,以確保直播間不會因為過於龐大的流量而崩潰。
導播在耳機裡不斷收到數據反饋,臉上的表情已經從最初的興奮變成了麻木的震驚。
江聽雪在直播間隙,通過助理得知了網絡上的盛況和再次飆升的數據,
她看向前方那個依舊平靜地漫步在青石板上的身影,心中的波瀾已然無法用言語形容。
她主持過無數大場麵,但像今天這樣,一個人的影響力能如此直觀、如此迅速地轉化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旅遊驅動力,
並且引發如此廣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鳴,是她職業生涯中前所未見的。
這場《江城行:一日詩與樂的交響》直播,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宣傳活動的範疇,它正在成為一種現象級的事件。
淩默用他的才華和影響力,真正意義上地為家鄉江城,完成了一次無比成功、深入人心的“烙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下午的時光,直播團隊繼續著《江城行》的旅程。
跟隨著淩默的人群非但沒有散去,反而如同滾雪球般,越發壯大。
大家臉上洋溢著興奮與開心的笑容,自發地、有序地跟隨著,形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他們穿過熙攘的街巷,走向更能體現江城文化底蘊的靜謐場所。
團隊來到了綠樹成蔭、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的江城文化公園。
公園內坐落著有著數百年曆史的著名書院
——鬆嵐書院
踏入青磚黛瓦、古木參天的鬆嵐書院,喧囂仿佛被隔絕在外。
淩默緩步走在回廊間,指尖拂過刻滿歲月痕跡的欄杆,目光掠過懸掛的曆代先賢匾額。
他在書院主講學堂外那株據傳植於明代的古鬆樹下駐足,
仰頭望著虯龍般的枝乾伸向蒼穹,仿佛在聆聽曆史的回響。
書院院長早已聞訊等候,熱情地迎了上來,眼中滿是期待。
寒暄過後,院長看著這古鬆,感慨道:
“淩先生,此鬆見證了我書院數百年文脈,不知今日是否有幸,能得您墨寶,為此景添一份意境?”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淩默身上。
跟在後麵的人群也屏息凝神,直播間的彈幕也慢了下來。
淩默凝視古鬆片刻,微微頷首。
“好。”
文房四寶早已備於廊下的石案上。
淩默上前,江聽雪再次主動上前,挽袖研墨,動作比清晨時更多了幾分嫻熟與鄭重。
淩默凝神靜氣,提筆蘸墨,手腕懸動,一行行蒼勁而靈動的字跡躍然於特製的灑金宣紙上:
《題鬆嵐書院古鬆》
森森千丈鬆,雖磊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朗朗百代客,縱風雨侵身,立於天地,存讀書之魂。
筆落,滿場皆寂!
當淩默寫下《題鬆嵐書院古鬆》的最後一句“立於天地,存讀書之魂”,筆尖離紙的刹那——
“轟!”
現場仿佛被無形的衝擊波席卷!
圍觀的學子、老師、以及跟隨而來的市民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張,臉上寫滿了極致的震撼!
短暫的死寂之後,是如同火山噴發般的驚呼與嘩然!
“我的天!棟梁之用!讀書之魂!”
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學子激動地抓住同伴的胳膊,聲音都在顫抖,
“這八個字,簡直是把我們書院幾百年的脊梁骨給點出來了啊!”
“這格局!這氣魄!”
一位老教授扶著眼鏡,湊近了看那墨跡未乾的字,手指在空中虛點,激動得語無倫次,
“淩先生此言,振聾發聵!振聾發聵啊!”
院長更是渾身劇震,他幾乎是撲到案前,雙手虛懸在宣紙之上,生怕自己的呼吸玷汙了墨寶。
他反複咀嚼著那幾句詩,老淚縱橫,聲音哽咽:
“森森千丈鬆……朗朗百代客……
好!好!太好了!
淩先生,您這不是在題詩,您這是在為我們書院立傳啊!
此乃無價之寶!是我鬆嵐書院未來千年的精神圖騰!”
他猛地轉身,對身邊人吼道:
“快!快去請最好的裝裱師傅!
不!我親自去請!此寶必須用最上乘的工藝,供奉於書院正堂!”
直播間彈幕更是如同遭遇了末日風暴:直接給跪了!!!棟梁之用!讀書之魂!」
「這格局炸穿天際了!默哥你是文曲星下凡吧?」
「院長哭了!我也哭了!這評價太重了!」
「這已經不是詩了,這是給一個學術聖地注入靈魂!」
「求高清拓印!求同款字帖!我要臨摹!」
「鬆嵐書院這下徹底出名了!有這首詩在,誰敢說它沒底蘊?」
「現場的人太幸福了!親眼見證神作誕生!」
「默哥,考慮出個詩集吧!不,出字帖!我買爆!」
而最受震撼的人,就是離他最近的江聽雪!
當淩默提筆,飽蘸濃墨,即將落筆的瞬間,
江聽雪站在研墨的位置,能清晰地感覺到周圍空氣的凝滯,
以及從淩默身上散發出的那種難以言喻的專注氣場。
她屏住呼吸,目光緊緊跟隨著那支狼毫筆的筆尖。
隨著第一個字“森”落在灑金宣紙上,那蒼勁而靈動的筆觸瞬間抓住了江聽雪的全部心神。
她不是不懂書法,作為省台花旦,她接觸過不少名家,
但淩默的字……完全不同!
那不僅僅是技巧的嫻熟,更是一種筋骨與風神的完美融合,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力量與意誌。
當“有棟梁之用”一行寫下時,
江聽雪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這比喻……太精準,太宏大了!
直接將這棵古鬆與家國棟梁聯係起來,格局瞬間打開,超越了尋常詠物詩的範疇。
而緊接著,“存讀書之魂”落下最後一筆時,
江聽雪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被重重一擊!
“讀書之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四個字,像一道閃電劈開了她之前的某些認知。
她原本以為淩默的才華更多體現在藝術表達和情感觸動上,或許有些恃才傲物的文人習氣。
但這一刻,她從這力透紙背的四個字裡,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一種對知識、對文明傳承的深刻理解與崇高敬意!
這與他之前略顯冷淡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讓她意識到,他那份疏離之下,隱藏著的或許是更為深沉和廣闊的精神世界。
他……他心中裝的,竟是這樣的乾坤?
江聽雪怔怔地看著淩默收筆的側影,帽簷遮住了他的眼神,但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之下蘊含的智慧與力量。
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欽佩,如同潮水般衝刷著她的內心。
之前那點因為被冷淡對待而產生的不快和職業性的評判,在這一刻顯得如此可笑和渺小。
她看著那幅墨寶,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字如其人”,
不,是這字、這詩,超越了她之前對“才子”的所有定義。
她站在這裡,不再僅僅是一個主持人,更像是一個被引領著,窺見了一座巍峨文學殿堂一角的幸運學徒。
而站在人群稍外圍一些的林薇,她的震撼則更為直接和……帶著一絲瘋狂的占有欲。
當淩默揮毫潑墨時,林薇的眼睛就死死地黏在他的手上,黏在那流淌出的墨跡上。
她不懂太多深奧的文學鑒賞,但她能感受到那字裡行間磅礴的力量和美!
那種美,讓她窒息,讓她心跳加速,讓她渾身血液都像是在燃燒。
“棟梁之用……讀書之魂……”
她喃喃重複著,眼睛越來越亮,裡麵閃爍著極度興奮和與有榮焉的光芒,
仿佛寫出這驚世詩句的人是她的一般。
這就是我看中的男人!他就該這樣光芒萬丈!
隻有這樣的他,才配得上我林薇的喜歡!
院長激動落淚,宣布此為“鎮院之寶”時,
林薇更是激動得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她看著那幅被眾人如同神明般敬畏注視的墨寶,一個瘋狂的念頭在她心中滋生:
如果……如果我能得到他……
哪怕隻是他隨手寫的一張紙,那該是多麼榮耀的事情!
不,我要的不是一張紙,我要的是他這個人!
他的才華,他的光芒,都應該屬於我!
淩默的才華,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
對江聽雪而言,這磁石吸引她的是深不可測的文化底蘊和精神世界,讓她心生敬畏與探究。
而對林薇而言,這磁石散發出的則是令人無法抗拒的、想要徹底占有其光芒的致命誘惑。
兩人同樣震撼,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情感方向。
隨後,團隊參觀了江城美術館。
正在展出的是一場關於江城近現代藝術發展的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