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陣騷動。終於有個年輕人接過種子:“我來試。”
蘇婉笑了。她轉身從車上搬下那具曲轅犁模型,親手演示如何組裝、牽引、翻土。泥土翻起的瞬間,不少人眼睛亮了。
“以前犁地要兩頭牛,三人拉。”她說,“這個,一頭牛就能走,省力一半。工具有樣圖,縣衙可以統一打造,成本均攤。”
日頭漸高,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蘇婉一直站在田埂上,講到嗓子微啞,才停下。
回城路上,她靠在車廂角落閉目養神。隨行的小宦官低聲問:“夫人,真能增產這麼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實測數據如此。”她睜開眼,“但關鍵不在數字,在他們願不願意改。老法子用了百年,誰敢第一個動?隻能一點點來。”eane,李瑤坐在情報司值房內,麵前堆著十七份剛到的糧情簡報。她一手執筆,一手翻頁,將各州數據逐一錄入《天下糧道圖》。
河北滄州報存糧八萬石,但她查了三個月前的轉運記錄,發現曾有一批四萬石漕糧入境,此後無消耗記載。她提筆圈出,標注:“疑虛報,派暗線核查。”
河南許州主動提出願捐糧兩萬石支援京師,她卻多留了個心眼,調出當地近五年收成檔案,發現今年春澇嚴重,本地尚需賑濟,何來餘糧?
“這是試探。”她對身旁文書道,“回函婉拒,就說感激美意,但不必勞煩。”
正說著,一隻青羽信鴿撲棱棱落在窗台,腳上綁著密筒。她取下打開,是北境細作傳回的消息:鐵木真部近日頻繁調動,似有南侵之意。
她盯著那行字看了許久,提筆在《糧情七日推演》末尾加了一句:“北線戰備不可鬆,預調十五萬石糧入天倉備用。”
然後合上冊子,吹熄蠟燭。
三日後,第一批跨州調糧抵達城西第七轉運點。
十二輛大車滿載稻穀,由禁軍押送。李瑤親自到場監卸,每車過秤後,由執鑰人開啟天倉入口,整袋投入。
空間內,糧倉區已劃分整齊,按產地、品類、入庫時間分區存放。活體靈獸區還養著幾頭健壯耕牛,是為將來應急墾荒準備。
最後一車卸完,李瑤在登記簿上簽下名字,抬頭問執鑰人:“總量多少?”
“實收十萬零三千七百石,誤差不足百石。”
她點頭:“封倉。明日發通報,各州知悉。”
深夜,政事堂。
李震批完最後一份《糧儲調度令》,將“天倉”鑰匙交給值守官員,命其密封入庫。他走出大殿,夜風拂麵,遠處宮燈連成一線。
蘇婉已在醫館整理《春耕防疫指南》,準備明日繼續巡診。李瑤伏案繪製《糧情風險矩陣圖》,朱筆圈出三個紅色預警州郡。
李震站在廊下,望著北方天空。雲層低垂,似有風雨將至。
這時,一名小宦官匆匆跑來,手裡捧著一封剛到的密報。
李震接過,拆開,隻看了一眼,眉頭驟然收緊。
密報上寫著:“崔府昨夜接待賓客三人,其中一人攜箱而入,箱角露出半截竹簡,刻有‘宗正’字樣。”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