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站在校場邊緣的旗台下,手中握著一卷攤開的圖紙,指尖在某處停頓片刻,又緩緩劃過另一行標注。天色微明,晨風掠過空曠的演武場,吹得他肩甲上的舊傷隱隱作痛。昨夜他未曾合眼,案前堆滿了戰報與草圖,每一張都記錄著上一次北境遭遇戰的潰敗細節。
他記得那場戰鬥的第三刻鐘,敵騎自左翼斜衝而入,速度極快,方向飄忽。我方弓陣尚未完成第二輪齊射,防線已被撕開兩處缺口。後續調度遲緩,傳令旗搖擺不定,兵卒進退失據,最終靠死守中軍才勉強穩住陣腳。傷亡數字壓在心頭,不是因為慘重,而是本可避免。
“不是兵不行。”他低聲說,聲音不大,卻讓身旁幾名等候指令的都尉聽得清楚,“是陣法跟不上敵人節奏。”
這時,李瑤從營帳方向走來,手裡拿著一份簡冊。她腳步穩健,目光落在李驍手中的圖紙上,未多言,直接將冊子遞過去:“這是昨夜整理出的傷亡時間節點分布,按你要求分了段。”
李驍接過翻開,眉頭漸漸收緊。數據清晰顯示,敵軍每次衝鋒間隔約為十一息,而我方弓手裝箭、瞄準、齊射周期平均為十四息——整整慢了三息。這三息,在戰場上足以決定生死。
“他們不是亂衝。”李驍合上冊子,語氣沉了下來,“是有章法的。散而不亂,進退有序。我們若還用老辦法布陣,隻會一次次被拖垮。”
一名年長的校尉忍不住開口:“太子殿下,古陣曆經百戰錘煉,豈能輕易改動?況且士卒訓練已久,臨時更替口令旗號,恐生混亂。”
李驍沒有反駁,隻是轉身指向沙盤:“你們看,若敵騎分三路襲來,我軍全數前置強弓壓製,一旦其中一路是佯攻,主力便立刻陷入被動。等發現真偽,已來不及調兵。”
他頓了頓,拿起一支紅杆小旗,插在校場中央偏後的位置:“我要改的不是陣型本身,是節奏。前排射畢即退,不等命令;中排接續覆蓋,後排同時裝箭預備。三段輪轉,火力不斷。就像……水流不停。”
眾人麵麵相覷。這種打法聞所未聞,既無固定停頓,也無統一收勢,完全打破傳統“整進整退”的操典模式。
李瑤忽然道:“機關圖譜裡有連弩車的運作邏輯,三組弓弦交替發箭,保持持續輸出。他這是把車陣原理搬到了人陣上。”
李驍看了她一眼,點頭:“正是這個意思。我不求人人如機械般精準,但必須形成慣性——射完就退,退後就裝,裝好就補位。隻要節奏穩住,哪怕單次殺傷不如從前,整體壓製力也能翻倍。”
那名校尉仍皺眉:“可萬一退得太早,敵騎趁機突入怎麼辦?”
“所以不能隻靠弓手。”李驍從懷中取出另一張圖紙,鋪在沙盤旁,“我設計了‘斥候鏈預警體係’。遊哨十騎一組,分前後三層放出去,最遠探至十裡外。一旦發現敵蹤,立刻以鼓聲傳訊,主陣提前準備。”
他指著圖上幾個標記點:“第一層示警,第二層確認方向,第三層測算距離與規模。等敵騎逼近八裡,我們這邊已經完成布防。不再是倉促應戰,而是以靜製動。”
李瑤快速掃過圖紙,隨即抬頭:“鼓點怎麼編?太複雜士兵記不住,太簡單又容易誤判。”
“用長短組合。”李驍伸手比劃,“一下長代表發現敵情,兩短一長是確認來襲方向,三急促則是高速接近。每層哨騎敲擊不同音高的鼓,層層遞進,主將一聽就能明白局勢。”
營帳外傳來腳步聲,李毅悄然走近,站在人群後方聽了一陣,才開口:“我已經讓暗部試過這套鼓語,在夜間五裡外也能分辨清楚。隻要鼓手訓練到位,問題不大。”
李驍看向他:“你能保證沿途無乾擾?”
“不能完全排除。”李毅語氣平穩,“但我可以安排雙線傳遞,一路明鼓,一路暗哨接力傳令。哪怕一方被截,另一方仍能送達。”
李瑤補充:“我可以讓文書隊先做一套簡易操典,印成小冊發下去,配上圖示,讓基層軍官帶兵背熟。”
李驍點頭,隨即下令:“今日先調五百人封閉演練,不分晝夜,直到動作成型為止。旗語、鼓令、退位路線,全部重新校準。”
校場上很快集結起一支隊伍。起初演練混亂不堪,前排弓手射完不願後退,擔心被人視為怯戰;後排急於上前,反而擠撞成團。幾次傳令旗誤讀,導致兩側同時撤退,中間空虛暴露。
李驍親自執旗站上高台,一聲令下打斷演練。
“記住!”他聲音不高,卻穿透全場,“這不是個人勇武的戰場。誰能堅持到最後一輪齊射,誰才是真正的勝者!”
接下來三日,校場幾乎未曾停歇。士兵輪班操練,飯食送至陣前。李驍始終立於旗台,一遍遍糾正節奏,調整間距。終於在第四日清晨,舉行對抗測試。
五十名新陣法兵對陣百人舊製弓隊。模擬敵騎三次衝鋒,皆被提前預警攔截。最後一次衝擊距陣線不足三十步時,第三段箭雨恰好壓上,密集箭矢如牆推進,迫使“敵軍”止步潰散。
觀戰的老將們沉默離場。
當天傍晚,李震步入軍營主帳,手中拿著一份批文。他將文書放在案上,看著滿臉風塵的李驍:“準予擴訓三營,所需箭矢、鼓具、標識旗優先調配。另外,從工坊調二十輛改良盾車配合陣型掩護。”
李驍抱拳行禮,沒有多言。
李震停頓片刻,又道:“你母親常說,治國要以人為本。打仗也一樣,不能總靠將士拿命去填漏洞。你能想到從節奏入手,而不是一味增兵加械,說明真正開始懂戰爭了。”
李驍低頭:“我隻是不想再看到兄弟們死在本該避開的衝鋒下。”
帳外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一隊士兵正列隊進入校場,肩上扛著新製的黃皮大鼓。李瑤站在營門處,正與一名軍需官核對清單。她抬頭望了一眼旗台方向,見李驍仍站在那裡,手中握著那支指揮旗,目光落在沙盤新增的幾條紅色路徑上。
夜風漸起,卷過空曠的演武場,吹動了旗角。
李驍抬起手,將旗杆插入台前鐵環。
鼓聲響起第一響。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