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南麵吹來,帶著泥土與未乾漆料的氣息。李震仍站在宮門高台,手中那塊殘碑碎片邊緣硌著掌心,指節微微泛白。
蘇婉走上台階,腳步很輕。她沒有說話,隻是並肩而立,目光落在遠處燈火通明的天壇方向。那裡人影還在移動,搬運最後一車石料。玄晶石已嵌入壇心,表麵浮著一層極淡的光暈,像是晨露將凝未凝時的模樣。
“明日這個時候,”李震開口,聲音低得幾乎被風吹散,“這地方就不一樣了。”
蘇婉側頭看了他一眼,“你心裡已經定了?”
他沒答,卻將手中的殘碑緩緩舉起,對著微亮的天際。那上麵字跡模糊,隻依稀能辨出一個“雍”字的偏旁。片刻後,他手臂一鬆,碎片墜下,在空中劃了半道弧線,落入台下火盆。火焰猛地跳了一下,燒得劈啪作響。
天邊泛起青灰,第一聲鐘響自皇城東角樓傳來。九響畢,天色初明。
李驍早已率禁衛列陣於天壇四周。鐵甲在身,長戟斜指地麵,三千將士無一人晃動。深紅的盔纓隨風擺動,如一片靜止中起伏的潮。
李瑤捧著詔書與玉璽,立於禮台側位。她今日換了素色廣袖袍服,外罩暗金紋披帛,發髻上隻插一支烏木簪。趙德送來的《登基儀軌草案》已被她批注過三遍,此刻靜靜壓在袖中。她抬頭望了望東方,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光線斜照在壇階上,每一塊來自不同州郡的石板都映出了不同的色澤——隴右的灰岩、江南的青石、嶺南的赭土磚。
李毅隱在高台後的陰影裡,手指搭在腰間刀柄。他的視線掃過觀禮區前排的百姓代表:扛著鋤頭的老農、抱著藥箱的醫師、滿臉風霜的工匠。沒有人喧嘩。他們安靜地站著,像等待一場注定要發生的事。
鼓樂起。
李震整了整衣冠,踏上第一級台階。玄底金紋龍袍隨著步伐展開,肩頭山河圖在朝陽下漸漸清晰,背後“民為邦本”四字沉穩有力。
一級一級,他走得不快,也不停頓。壇下萬人仰首,呼吸仿佛都放輕了。
登至最高處,他轉身麵向四方。李瑤上前一步,雙手奉上玉璽與詔書。他接過,指尖觸到玉璽底部刻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深淺適中,是李瑤親自監製的版本,去掉了前朝繁複的蟠螭紋,隻留簡潔篆體。
“大雍失道,苛政累年。”他的聲音不高,卻順著風傳遍全場,“士族專權,賦役無度。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冤者不得伸。朕承天命,順民心,廢偽君之統,正天下之序。”
人群開始騷動。有人跪了下來,不是因為命令,而是自發。
“自今日起,革故鼎新,建國號曰:大晟!”
最後一個音落下,萬籟俱寂。隨即,一聲“萬歲”從東南望台炸開,緊接著西、北、南三麵齊應。不似舊時對帝王的敬畏呼喊,這一聲聲“萬歲”,像是壓抑太久後的釋放,帶著哭腔,也帶著笑。
李瑤展開詔書,朗聲宣讀:“即日起,均田賦,減徭役;開科舉,不論出身;興醫教,設官學;重農商,允百姓自由販運;律法所及,士庶同責,官民一體!”
話音未落,河西進鼎使者已將青銅鼎推至壇前,兩名老匠人合力抬起,叩首三次,高呼:“願我大晟,國祚綿長!”
江陵書院學子捧著銅鐘,就地跪坐,以木槌輕擊。鐘聲清越,穿透晨霧,與皇城九鐘共鳴。嶺南獻種的老者顫巍巍取出一袋稻種,撒在壇階之下,喃喃道:“新朝新土,願五穀豐登。”
李震抬手示意肅靜。全場瞬間安靜。
他指向壇心玄晶石:“此石取九州之土熔鑄而成,嵌於龍脈之上。它不照帝王威儀,隻映百姓之心。若我有失德,願此光自滅!”
話音剛落,玄晶石忽地亮起。不是刺目強光,而是一種溫潤的輝芒,如同春水初生,緩緩漫過整個高台。李明在後台盯著機關盤,低聲對身旁助手說:“龍脈節點全部激活,家族氣運鏈已接入地脈,穩定運行。”
蘇婉站在觀禮區最前,看著丈夫的身影被光芒籠罩。她沒動,也沒說話,隻是將手按在胸口,那裡貼著一封邊地母親寫給陣亡兒子的信。她原想把它編入勸進文書彙編,如今覺得不必了——眼前這一切,已是最好的回信。
李驍握緊手中長戟,眼角微微發熱。他想起三年前在北境雪地裡帶隊衝鋒,凍裂的手掌還抓著斷刀。那時隻想著活下來,護住身後的人。現在他知道,他們打下的不隻是疆土,是一個能讓普通人挺直腰杆的時代。
李瑤低頭檢查詔書副本,確認無誤後輕輕合上。她的目光掠過台下那些熟悉的麵孔——曾經蜷縮在破屋裡的難民,如今站在陽光下大聲歡呼;曾被士族踩在腳下的寒門子弟,此刻眼中燃著光。她忽然明白,所謂新政,並非寫在紙上的條文,而是千萬人終於敢抬起頭來看這個世界。
李毅依舊藏在暗處,手指始終未離刀柄。他注意到一名男子在人群中突然抬手,動作可疑。他正要上前,卻發現那人隻是抹了把臉,低頭啜泣。他收回手,微微頷首。
李震再次舉起雙手。人群又一次安靜下來。
“今日不是結束。”他說,“是我們一起走的第一步。往後每一年的今日,我要在這裡聽到你們的聲音——是滿意,還是不滿;是讚許,還是批評。隻要這聲音還在,大晟就在。”
他頓了頓,看向台下,目光掃過蘇婉,掃過李驍,掃過李瑤,最後落在李毅藏身的方向。
“從今往後,我不隻是你們的君主。”
“我是這條路的守夜人。”
最後一句落下,東方升起的太陽正好越過天壇頂端。金光灑下,照在龍袍肩頭的山河圖上,也照在壇階每一寸來自不同州郡的石頭上。
蘇婉抬手扶了扶鬢角,嘴角浮現一絲笑意。她準備走上台階,參與接下來的冊封典禮。
李驍挺直身軀,長戟微微上揚,準備迎接下一環節的儀仗調度。
李瑤將詔書交予禮官宣讀,自己退後半步,從袖中取出一份新的冊子——那是她連夜整理的首批政令草案,封麵寫著“科舉改製細則”。
李毅的目光最後一次掃過全場,確認無異常。他緩緩鬆開刀柄,右手垂下,指尖輕輕碰到了懷中那份名單——所有參與籌備卻被調離核心崗位的舊吏姓名,一個不少。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