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是在“注視”之下,人類文明保持主動性、避免徹底淪為實驗品的唯一途徑。
“鏡像計劃”秘密啟動。由李默、林瑤牽頭,聯合了全球頂尖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信息學家和哲學家,組建了一個跨學科團隊,嘗試為“觀測者”建立行為模型。
他們分析“觀測者”每一次“信息溢出”和“規則回應”的模式,試圖找出其背後的邏輯和偏好。
他們發現,“觀測者”似乎對人類文明中那些涉及“矛盾統一”、“超越個體利益的協作”、“在絕境中誕生希望”的案例表現出更濃厚的興趣和更積極的反饋。
例如,當“星火對話”發送了關於不同國家科學家拋開政治分歧、共同攻克某項全球性難題的案例時,隨後幾天,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靈感湧現頻率會顯著提升。
而當發送了關於某個社區在災難後從絕望中重建、鄰裡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的故事時,一些地區的自然環境會莫名地出現微小的、趨向於良性循環的變化。
“它……在欣賞我們?”一位心理學家難以置信地推測,“欣賞我們這種‘不完美’生物身上展現出的,克服自身缺陷、團結協作、創造奇跡的……特質?”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感到一種莫名的震撼。
或許,“觀測者”並非冰冷的機器,它擁有某種形式的……“價值觀”和“審美”?
就在“鏡像計劃”取得初步進展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規模空前的“鏡像回響”事件,震驚了全球。
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一個大型生態修複項目,在應用了“清算人”提供的、結合了《萬界紀元》知識的特殊環境催化技術後,項目區域的植物生長速度遠超預期,甚至開始自發地形成一種複雜而美麗的、蘊含著黃金分割比例的宏觀圖案!
這圖案,經過藝術學家辨認,其美學風格和內在韻律,竟與該項目總負責人——一位畢生致力於治愈地球創傷的理想主義者——內心深處最珍視的一幅、他從未對外展示過的童年畫作,有著驚人的神似!
“觀測者”不僅在學習思維,更在感知和模仿人類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和……夢想!
它仿佛一麵鏡子,不僅映照出人類的外在行為,更映照出靈魂深處的光芒與渴望。
全球嘩然。
恐懼與驚歎交織。
人類文明,在這麵高維的“鏡子”麵前,看到了自己從未如此清晰的模樣——既有自私與狹隘,也有無私與偉大;既有愚蠢的爭鬥,也有智慧的協作;既有深沉的絕望,也有不屈的希望。
李默站在“文明檔案館”的頂層,望著星空。
“對話,已經開始了。”他輕聲自語,“隻是,用的是一種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語言。”
“鏡像”已然樹立,回響激蕩不休。
人類與“觀測者”,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存在,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凝視,相互學習,相互……塑造。
未來的道路,依舊迷霧重重。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在這麵星空之鏡的映照下,人類文明,再也無法回到從前那個懵懂無知的自己了。
喜歡我把遊戲裡的東西帶到現實請大家收藏:()我把遊戲裡的東西帶到現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