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雲的邊關哨所慰問演出結束,時間也已悄然來到了訓練結束的日子了。
鋼鐵七連的訓練場上,九十天的淬煉讓這片土地見證了蛻變。
王小兵匍匐前進時帶起的塵土,孫強單杠上繃緊的肌肉線條,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這群演員已經成了真正的兵。
格鬥訓練區的喊聲震天響,雷虎雙手背在身後,目光掃過全場,嘴角難得地微微上揚。
淩雲手持剛剛送達的紅頭文件,聲音在訓練場上空回蕩:同誌們,上級正式批準,劇名《基石》正式定為《士兵突擊》!
掌聲如雷,演員們相互擊掌,眼中閃著光。三個月的汗水,終於要見真章了。
一輛軍綠色吉普車駛入營區,揚起淡淡塵土。車門打開,先落地的是一雙製式皮鞋,隨後是筆挺的軍裝。一個中年男人從車上下來,肩章顯示著他大校的軍銜。張導,軍委特派的資深導演,目光如炬地打量著這片土地。
淩將軍。張導伸手相握,目光在淩雲臉上停留片刻,你在薩爾茨堡的《華夏》,我在國內看了直播。
兩人相視一笑,那場音樂節的輝煌還曆曆在目。
開機儀式選在訓練場中央。沒有紅毯,沒有香檳,隻有一麵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第一場戲,許三多入連儀式。
王小兵站在隊列裡,汗水順著帽簷往下滴。他的眼神怯懦中帶著倔強,活脫脫就是那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兵。
張導突然喊卡,情緒還差一點。許三多此刻應該是...
是渴望被接納。淩雲輕聲接話,像新兵第一次聽到連歌時的心情。
張導怔住了。這個解讀比他想的更貼近士兵心理。
淩雲走到王小兵麵前:記得你第一次戴上鋼七連臂章時的感覺嗎?手在發抖,心裡卻熱乎乎的。
王小兵眼睛一亮,深吸一口氣重新站好。
這一次,當他說出我要做鋼七連的兵時,聲音裡的顫抖恰到好處,眼中的渴望真實動人。
張導盯著監視器,久久無言。他不得不承認,淩雲對軍人心理的把握,比他這個拍過多年軍旅戲的導演還要精準。
接下來的拍攝中,淩雲展現出驚人的導演才能。他總能精準地指出問題,用最貼近軍營的方式啟發演員。有時是一個標準的持槍動作示範,有時是一句熟悉的連隊口號,總能喚醒演員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係統提示:解鎖新技能軍魂之眼,可精準感知軍人角色狀態,指導效率提升200】
傍晚時分,又一輛軍車駛入營區。後座車門打開,先是一雙小巧的製式皮鞋,隨後是筆挺的文工團禮服。林悅站在夕陽裡,肩章上的星星閃著金光。
她遠遠就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三個月不見,他瘦了些,但身姿更加挺拔。
淩雲抬頭時,正好迎上她的目光。他放下對講機,快步走來。
林悅。他的聲音裡帶著驚喜。
總政派我來慰問演出。林悅微微一笑,指了指身後的文工團車隊,聽說你們今天開機。
他們走在訓練場邊的林蔭道上,夕陽把兩道身影拉得很長。
這三個月,你的飛信越來越短了。林悅輕聲說。
淩雲愣了一下:拍攝任務重..中間還去了邊關哨所慰問...........
不用解釋。我都知道。林悅打斷他,你在薩爾茨堡的《華夏》,我們都看了直播。文工團的姑娘們都說,這才是中國軍人的風采。
她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他:那首《文明頌》,讓很多人流了淚。
淩雲想起音樂節上的場景。當《華夏》的旋律響徹音樂廳,當《文明頌》讓外國觀眾起立鼓掌,他確實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力量。
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嗎?林悅突然笑道,在軍區彙演上,你彈著鋼琴唱《當那一天來臨》,把台下女兵都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