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央視官網和各大社交平台同步公布了春晚節目單。
這張節目單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今年春晚有點東西啊!”第一個發現節目單變化的網友在微博上驚呼。
節目單上,沒有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流量明星排列組合,沒有刻意模仿海外風格的歌舞,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久違的名字:
78歲的京劇大師梅葆森將演出《貴妃醉酒》選段;
80高齡的豫劇大師馬金鳳將演出《穆桂英掛帥》選段
72歲的相聲名家馬季將帶來新作《歡聲笑語》;
藏族老歌手才旦卓瑪將演唱重新編曲的《北京的金山上》;
還有已經淡出舞台多年的小品演員趙麗蓉的弟子們,將演出致敬經典的新作……
更讓人驚喜的是,節目單上明確標注:“本場晚會所有作品均為原創,傳承經典,銳意創新。”
“這才叫春晚!”
“看到這些老藝術家的名字,眼淚都要出來了!”
“期待淩雲的新歌《萬疆》!”
“那個《昨天今天明天》的小品,光看名字就很有意思!”
網絡上的期待聲一浪高過一浪。往年被吐槽雞肋的春晚,今年突然成了全民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在東京的一間和室內,東瀛映畫的新社長山本一郎正對著電腦屏幕咬牙切齒。
“八嘎!他們竟然要走傳統路線!”他狠狠地將茶杯摔在地上,“我們的計劃全都白費了!”
原本,他們花費重金收買了幾個國內製作人,準備在春晚上推出幾個模仿日韓風格的節目,以此證明“華夏文化離不開我們的影響”。現在,這一切都落空了。
“社長,我們還有備用方案。”助理低聲說,“已經在海外社交媒體準備了五千個賬號,隻要晚會開始,就全麵發動攻擊。”
山本眼中閃過狠厲:“那就讓他們在全世界麵前丟儘臉麵!”
除夕夜,北京時間晚上八點。
央視一號演播大廳燈火通明。隨著開場鐘聲響起,一場注定要載入史冊的晚會拉開了帷幕。
梅葆森大師的《貴妃醉酒》第一個登場。78歲的老藝術家扮相依舊雍容華貴,唱腔婉轉悠揚:
“海島冰輪初轉騰,
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
緊接著豫劇大師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選段,這位被譽為“洛陽牡丹”的老藝術家雖然需要弟子攙扶上台,但一亮相,那個威風凜凜的穆桂英仿佛又回來了: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
頭戴金冠壓雙鬢,
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
馬老嗓音依舊高亢激越,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段都凝聚著七十年的舞台功力。鏡頭掃過觀眾席,台下年輕觀眾看得目不轉睛,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傳統戲曲可以這麼美、這麼震撼。瞪大眼睛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
相聲節目更是精彩紛呈。薑昆、戴誌誠這對黃金搭檔帶來新作《趣說方言》,把各地方言的特色說得妙趣橫生:
“天津人說話像說相聲,東北人開口就是小品,
廣東人講話像唱歌,上海人說話像撒嬌……”
每一個包袱都引得全場爆笑,更難得的是在笑聲中增進了大家對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與親近。
來自港台的歌手陣容同樣令人驚喜。
74歲的港島歌後徐小鳳重現經典《順流逆流》,她那獨特的磁性嗓音一開口,就勾起了幾代人的回憶:
“不知道在那天邊可會有儘頭,
隻知道逝去光陰不會再回頭。
每一串淚水伴每一個夢想,
不知不覺全溜走……”
這位淡出歌壇多年的天後為了這次演出,特地重新練習了普通話發音,她說:“我要用最標準的發音,唱給所有同胞聽。”
台島民歌之父胡德夫則與大陸少數民族歌手合唱《橄欖樹》,當他彈著鋼琴唱起那熟悉的旋律時,海峽兩岸的觀眾都沉浸其中: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彩排時,胡德夫動情地說:“這棵樹,根在大陸,枝葉在台島,但我們始終同根同生。”
更讓人感動的是,節目組還邀請到了旅居海外多年的歌唱家吳雁澤,這位七十歲的老藝術家專程從意大利回國,將演唱《我的太陽》的中文改編版。當他那依舊輝煌的高音響徹演播廳時,很多老觀眾激動地站起來鼓掌:
“啊,我的太陽,
那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