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的餘韻還在全球樂壇回蕩,那股由極致技巧帶來的震撼尚未平息。京西基地裡,團隊成員們還沉浸在勝利的興奮中,蘇圓圓捧著平板電腦,一遍遍刷新著國外音樂論壇上那些從質疑轉為頂禮膜拜的評論,笑得合不攏嘴。
“淩老師,你看這幫人,前倨後恭的嘴臉!”她指著一條評論念道,“‘我之前竟然懷疑過淩雲先生,我懺悔!’”
劉曉雖然沒說話,但緊繃的嘴角也鬆弛下來,默默檢查著基地安保係統的日誌。
淩雲臉上卻不見多少得意。他站在基地樂器收藏室的中央,四周是靜默陳列的華夏古樂器:桐木古琴、紫竹洞簫、紅木琵琶、蟒皮二胡……還有一把鋥亮的銅嗩呐,在射燈下泛著暗金色的光。
這裡是他真正的寶庫,遠比任何錄音棚更讓他心緒澎湃。
《鐘》是利劍,劈開了荊棘,掃清了障礙。
但現在,該請出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讓深埋千年的靈魂發聲了。
林悅輕輕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剛整理好的古籍數字化資料。“這是剛從國家圖書館調來的《神奇秘譜》殘卷影印本,裡麵有幾首失傳曲目的線索。”她將資料放在旁邊的案幾上,目光掃過那些古老的樂器,最後落在淩雲沉靜的側臉上,“要開始了嗎?”
“嗯。”淩雲點頭,走到那把唐代古琴“九霄環佩”前,手指虛懸於琴弦之上,並未觸碰。“劍已出鞘,該讓世界聽聽,什麼是真正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他閉上眼,心神沉入識海。不再需要激烈的索求,隻是一種平靜的呼喚與接納:讓它們醒來吧。讓這片山河孕育的聲音,經由我,響徹這個世界。
係統回應了。
不再是雷霆貫耳,是春回大地,萬物複蘇。
浩瀚如星海的華夏古典樂器演奏技法、數千首傳承或失落的古曲精髓、對不同樂器音色特質與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如同溫潤的泉水,無聲無息地浸透他意識的每一寸土壤。
琵琶的輪指掃弦,輪拂滾奏的戰爭模擬;
古琴的吟猱綽注,虛實相生的哲學意境;
古箏的按滑揉顫,流水高山的情致寄托;
笛簫的吐納顫疊,空靈悠遠的天地氣息;
還有……那件被譽為“樂界流氓”,能一聲裂石、一響驚天的樂器——嗩呐的循環換氣、滑音剁音、舌頂音、氣頂音……所有技巧,所有韻味,所有沉澱在曆史長河中的情感與故事,在這一刻與他渾然一體。
他睜開眼,再看滿室樂器,感覺已截然不同。它們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一個個亟待傾訴的古老靈魂。
沒有大張旗鼓的預告。
幾天後,淩雲的個人平台與國際音樂賬號、寰宇文化官方賬號,同步更新了一個係列專輯,標題隻有簡單的兩個字:《根》。
專輯封麵是水墨渲染的華夏山河,係列下包含數支單曲視頻:
《十麵埋伏》——琵琶
《高山流水》——古琴
《廣陵散》——古琴
《梅花三弄》——簫
《二泉映月》——二胡
……
以及,壓軸的、《百鳥朝鳳》——嗩呐。
視頻製作精良,但焦點完全集中在樂器與演奏者身上。淩雲身著簡約的深色中式服裝,神情專注,背景或是蒼茫大漠,或是幽靜竹林,或是雲霧山巔,與樂曲意境完美融合。
全球的樂迷,尤其是那些剛被《鐘》征服的聽眾,懷著好奇與期待點開了視頻。
然後,他們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來自東方古樂的靈魂洗禮。
《十麵埋伏》的琵琶聲起,輪指疾如暴雨,掃弦利如刀鋒,金戈鐵馬、殺機四伏的戰爭場麵隨著音樂撲麵而來,聽得人心臟揪緊,血脈賁張!
《高山流水》的古琴音瀉,空靈的音符勾勒出山之高聳,水之流轉,那份尋覓知音的孤高與相遇的欣悅,超越了語言,直抵心靈深處。
《廣陵散》的慷慨悲歌,聶政的複仇意誌與悲劇命運在琴弦的吟猱間激蕩,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讓無數聽眾潸然淚下。
《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訴,二胡的弦音將一個盲人的坎坷與對光明的渴望演繹得淋漓儘致,哀婉纏綿,催人淚下。
每一種樂器,都展現出獨一無二的音色魅力與強大的表現力。它們不像鋼琴那樣追求和聲的宏大,而是在單旋律線條中,通過極其豐富的演奏技法,營造出深邃的意境和飽滿的情感。
國際樂壇再次被震得七葷八素。
“這……這就是華夏的古樂?太可怕了!一把琵琶就能模擬出整個戰場!”
“我以為《鐘》是技巧的儘頭,沒想到這些古老的樂器,在情感表達上竟然能達到如此深度!”
“《高山流水》讓我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原來音樂真的可以療愈靈魂。”
“《廣陵散》聽得我汗毛倒立!這是穿越千年的刺客之心!”
格魯伯教授聽完了整個《根》係列,在書房裡呆坐了整個下午。他給淩雲發了一封簡短的郵件,隻有一句話:“我聽到了文明的心跳。感謝你打開這扇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霍華德博士則徹底放棄了分析,他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寫道:“放棄用我們的理論框架去解構它們。聆聽,然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