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基地的深夜,隻有淩雲辦公室的燈還亮著。
桌麵上攤開著《山河歲月》紀錄片的初步大綱——厚重的曆史資料,翔實的數據圖表,嚴謹的時間軸線。很規範,很全麵,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淩雲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目光越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望向窗外沉靜的夜色。八十年的風雨征程,豈是簡單的史料堆砌能夠承載?它需要靈魂,需要一種能夠讓每個觀眾在瞬間被擊中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他閉上眼睛,意識沉入深處。這一次,他的訴求更加具體:需要一種全新的紀錄片敘事方式,一種能夠讓曆史活過來、讓文物會說話、讓血脈共鳴的表達。
係統回應了。
不再是單純的樂譜灌注,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影像風暴席卷他的腦海!
他“看”到了—
不再是枯燥的史料羅列,而是鏡頭穿越雲層,俯瞰紫禁城的金色琉璃瓦在晨光中蘇醒,鴿群掠過天際,鐘鼓聲穿越六百年的回響。
不再是呆板的專家訪談,而是運用最頂尖的cg技術,複原大明王朝的萬國來朝,百官身著朝服,步履從容地行走在禦道上,氣象萬千。
曆史不再是課本上扁平的文字,它變成了流動的畫卷,變成了可觸可感的生命體。“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個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劃時代的紀錄片創作理念,如同燈塔,瞬間照亮了淩雲所有的思路。
不僅如此,與這宏大敘事完美契合的音樂也如同江河彙入。
片頭曲,大氣磅礴,以《沁園春.雪》為核心: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歌聲起,配合著山河壯麗的航拍鏡頭,曆史的厚重感與民族的豪情噴薄而出。
片尾曲,深沉內斂,卻又蘊含著無儘的力量:
這江山我起筆民族血脈又幾萬裡
幾世紀六百年裡龍的傳人曆經風雨
這京畿中軸地一如君子氣節不移
九龍壁瓦上琉璃曆史從這衰落又崛起
這龍鱗卻曾經鏗鏘落地猶如碎冰
一片鱗一寸心故事飄搖我不忍聽
...................
這龍鱗卻曾經鏗鏘落地猶如碎冰
一片鱗一寸心以小成其大我堅信
將民族的命運昂首抬起再次複興
遊天地尋龍鱗龍的血脈蔚然成林
淩雲猛地睜開眼,瞳孔中仿佛有曆史的煙雲掠過。他打開電腦,雙手在鍵盤上飛舞,幾乎不需要思考。全新的紀錄片腳本、分鏡頭構思、音樂植入方案、技術實現路徑……如同早已醞釀於心,此刻奔流傾瀉。
他將這部煥然新生的紀錄片,命名為——《紫禁城:時空的回響》。
三天後。
國家文化部、宣傳部聯合審閱會議。不大的會議室裡坐滿了人,氣氛嚴肅。趙剛導演略顯緊張地搓了搓手,儘管他對淩雲有信心,但這次的任務層級太高,容不得半點閃失。
文化部陳部長環視四周,聲音沉穩:“開始吧。淩雲同誌,請闡述你的創作方案。”
淩雲站起身,沒有拿厚厚的文稿,隻是連接了電腦投影。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決策者。
“各位領導,趙導。”他的聲音清晰而平靜,“我們拍的,不隻是一部記錄八十周年的紀錄片。我們拍的,是一個古老文明在新時代的成人禮,是向世界展示,何為夏國。”
一句話,讓所有人的脊背都不自覺地挺直了。
他點開ppt。
第一頁,不是文字,是一段他連夜趕製的、融合了初步cg效果和《天地龍鱗》旋律的概念片!
龍鱗般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爍,鏡頭急速推進,穿越宮門,掠過金水橋,曆史的塵煙與新時代的朝氣在音樂中猛烈碰撞!
僅僅一分鐘!
會議室裡落針可聞。幾位見多識廣的領導瞳孔放大,身體微微前傾。
淩雲開始闡述他的核心理念:“我們將打破傳統編年史的框架,采用以城見國,以物言史的結構。以紫禁城六百年的生命軌跡為明線,折射我們國家八十年複興之路的暗線。用最頂尖的視聽語言,讓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成為曆史的見證者和講述者……”
他詳細解釋了如何運用技術重現曆史場景,如何將《天地龍鱗》等音樂完美嵌入敘事節奏……
他沒有堆砌專業術語,每一個創意都配上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概念圖或動態演示。他描繪的,不再是一個冰冷的項目,而是一場即將開啟的、震撼人心的時空之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闡述完畢。
淩雲坐下。
會議室裡陷入了長達半分鐘的絕對寂靜。
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