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夜襲,林一雖然沒有被風的箭直接射中,但巨大的衝擊力仍舊給林一造成了內傷,
更重要的讓林一認識的,沒有足夠的保護,自己的生命顯得很脆弱,
這一次是射在後心,被石板擋住了,可要是下一次是射頭呢?
總不能用石頭做個頭盔吧!而且就算用石頭做頭盔,太薄了依舊擋不住,太厚了自己根本戴不動,
這時,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和這次夜襲,豹的繩結隻剩五個了,
林一和豹商量之後,決定豹先帶手下返回,繼續在鹹魚下麵臥底,
而林一則將冶鐵的事宜再次提上日程,林一先視察了部落,
這時水稻種植已經種植約兩個月了,部份分水稻開始進入拔節期。
水稻莖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由扁變圓,植株高度迅速增加。
內部的幼穗也開始分化發育,這是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
此時水稻的生長中心從以分蘖為主逐步轉向以莖稈和幼穗生長為主,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更為迫切。
林一便讓管理田地的野人找一些草和樹枝來燒掉,形成草木灰,灑在田裡,
另外再追加一些糞便,在現有條件下,林一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而獸騎在豹走之後,又回複了老樣子,一副與林一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
林一也懶得管他們,分出一部分騎兵出去打獵,用弓箭或陷阱捕獲獵物,
部落裡的其他勞作人員,在農閒之時已經跟著林一學會了用竹子編製竹筐等竹製品,
在麗的帶領下,每天都在給部落增加新的器具,同時捕魚和采野菜、竹筍等活也是麗在監督執行,
帶給部落最大震撼的,是林一帶著梟一幾人用木頭製作了幾輛簡易的大車,
之前篩選戰馬時淘汰下來的幾匹野馬,被林一用來拉車,
麗第一次坐在車上趕著車前進時,望著老師的眼睛裡都冒出了小星星,
把部落裡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後,望著光、明和梟一幾人,林一覺得經過這半年的調教,他們應該可以配合自己冶鐵了,
林一決定用土法冶鐵,這是是一種古老的金屬冶煉技術,承載著人類曆史發展的重要記憶。
林一從之前采集的鐵礦石裡精心挑選富含鐵元素的礦石這些礦石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最終鐵的品質。
然後把選好的礦石破碎成合適大小,同時準備好燃料,一般以木炭為主,
正好林一之前燒製了大量木炭,這個冬天並未用完,現在正好用上。
接下來是冶鐵環節,林一采用的冶鐵設備是土高爐。
林一指揮光幾人用耐火材料搭建土高爐,這種耐火材料是就地取材做的,用黏土、砂石等混合製成。
在爐內,分層放置鐵礦石、木炭和石灰石。木炭作為燃料提供熱量,石灰石則用於造渣,去除鐵礦石中的硫、磷等雜質。
通過獸皮做的風箱不斷向爐內鼓風,提高爐內溫度,使鐵礦石逐漸被還原成鐵。
當爐溫達到一定程度,火紅的鐵水從爐底流出,冷卻後形成了粗燥含雜質的鐵塊。
得到鐵塊隻是第一步,還需要對其進行精煉,以提高鐵的純度和性能。
林一決定采用反複折疊鍛打的方法,就是古代著名的“百煉鋼”工藝。
他讓梟一幾人將鐵塊加熱至紅熱狀態,放在砧子上,用錘子反複錘打,
使鐵塊內部的組織更加致密,雜質進一步被擠出。每一次折疊和錘打,都能讓鐵的質量提升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