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落的房屋規劃,林一選擇從半山腰開始建,
洪水退去之後,大河邊留下了很開闊的一片土地,
大約長3公裡,寬2公裡,部落很多人一開始以為林一會將部落建在這片空地,
但自從洪災退去之後,從山頂多了兩條留下來的小溪,
林一就明白大洪災為大地帶來的不止是災難,也有它的好處,
大洪災能對生態環境起到獨特的改善作用。,
一方麵,洪水攜帶大量泥沙和養分,為土地帶來了天然肥料,
當洪水退去,這些肥沃的土壤沉積在泛濫平原,
使土地肥力大幅提升,有利於後續農作物的生長,
在一些河流中下遊地區,周期性的洪水泛濫造就了廣袤的肥沃農田,孕育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另一方麵,洪水重新塑造了濕地、河流等生態係統,
它為眾多水生動植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擴大了生物棲息地範圍,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增加,
許多珍稀物種在洪災過後的新生環境中找到了繁衍生息的空間,維護了生態係統的穩定與平衡,
洪災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改善水資源狀況,洪水是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形式,
在乾旱或水資源短缺地區,大洪災可以將大量的水儲存於河流、湖泊以及地下含水層中,
這些新增的水資源,不僅為周邊地區的居民提供了更充足的生活用水,
也為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提供了保障。同時,洪水的衝刷作用有助於疏通河道,
減少河道淤積,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和自淨能力,改善水體質量,
所以在大旱之後迎來大洪災的水源補充,山頂才會有了兩條小溪流下來,
有了固定的水源,林一決定將部落新的房屋建在高處,
這樣選址有著多方麵原因。從安全防禦角度看,高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在能有效抵禦外敵入侵和野獸侵襲,保障部落成員生命財產安全,
在通風采光方麵,高處受周圍障礙物遮擋少,空氣流通順暢,能保持室內乾燥,減少疾病滋生;
同時充足陽光照射利於居住環境健康,也滿足晾曬農作物等日常生產生活需求,
而且,高處視野開闊,便於觀察梯田及周邊環境,
利於及時發現自然災害如洪水、泥石流等,提前做好防範應對措施;
還能掌握莊稼生長狀況和周邊動態,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牲畜破壞等情況及時處理,
至於低處的開闊地,林一將來準備在那裡建大集市,
是的,大集市!這種人類最早用來做物資交換的場所,林一肯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原始部落大集市是一種獨特且充滿魅力的傳統交易形式,
它對各部落的生活和社會發展有著諸多重要好處,
從經濟層麵來看,大集市為各部落提供了物品交換的平台,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分配,
每個部落所擅長生產和擁有的物資不同,有的部落擅長狩獵,獲得肉類和皮毛;
有的部落精於采集,擁有各類果實和草藥,
通過集市,他們能將自己多餘的物品換取所需,使各種資源在部落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滿足了成員多樣化的生活需求,保障了各部落整體的生存與發展,
同時,集市也刺激了各部落的生產積極性,
為了在交換中獲得更多想要的東西,各部落會努力提高生產技能和產量,
推動了簡單的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的萌芽,有助於部落經濟的初步發展,
在社交方麵,大集市成為各部落溝通交流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