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興的北上,如同在張學良紛亂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塊巨石。
兄弟二人連日密談,張宗興雖未直言曆史走向,卻以兄弟情義和天下大勢為由,極力勸阻張學良勿行險著,反複強調“聯合抗日”應尋求更穩妥、代價更小的途徑。
張學良雖未完全被說服,但心中那原本熾熱的、傾向於激烈手段的念頭,確實被澆了一盆冷水,變得更為審慎和糾結。
他需要時間消化,也需要觀察南京方麵的進一步動向。
恰在此時,南京發來邀請,為一批1928年派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及陸軍大學深造、如今學成歸國的黃埔係高級軍官舉行接風宴暨授銜儀式。
作為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張學良自然在受邀之列。
“六哥,此去南京,正好可以探探老蔣的底。”張宗興分析道,“看看他對抗日到底還有幾分真心,對東北軍和西北軍,又是作何打算。”
張學良沉吟片刻,點了點頭:“也好。宗興,你且在我這裡住下,北平雖不比上海自在,但安全無虞。我去幾日便回。”
……
南京,勵誌社大禮堂
燈火通明,將星雲集,政要薈萃。
這是蔣介石展示其“勵精圖治”、“培養軍事人才”成果的重要場合,也是一次各方勢力暗中觀察、較量的舞台。
張學良一身戎裝,將官禮服筆挺,肩章上的三顆金星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他本就身材挺拔,容貌俊朗,此刻更顯英氣逼人。雖年僅三十餘歲,卻已是統兵三十萬、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舉手投足間,既有軍人的剛毅,又不失世家公子的倜儻風流。
他一入場,便吸引了無數目光,有敬佩,有嫉妒,也有審慎的打量。
蔣介石親自在門口迎接,笑容滿麵,與他緊緊握手:
“漢卿一路辛苦!你來了,這場宴會才算圓滿!”言辭懇切,仿佛二人仍是親密無間的兄弟搭檔。
宴會開始,觥籌交錯,氣氛熱烈。
那些留學歸來的軍官們,個個意氣風發,言談間對日本的軍事技術、戰術思想推崇備至,卻也帶著一股學成報國的豪情。
張學良與他們交談,心中卻五味雜陳。這些人將來,或許會成為抗日的中堅,也或許,會成為“剿共”甚至製約他東北軍的利器。
……
就在張學良與幾位元老寒暄之際,一陣淡淡的、優雅的香風襲來。
他轉頭,隻見宋美齡款款走來。她穿著一襲墨綠色絲絨旗袍,頸間一串圓潤的珍珠項鏈,妝容精致,氣度雍容華貴,笑容得體而略帶疏離。
“漢卿,好久不見,風采依舊。”宋美齡伸出帶著絲質手套的手,聲音悅耳,卻帶著一種屬於權力核心的、不容置疑的沉穩。
“夫人。”張學良執手行禮,態度恭敬。
麵對這位對他有知遇之恩、又在政治上對其多有影響的“大姐”,他心情複雜。
兩人交談了幾句時局和風物,看似融洽,卻都心知肚明,彼此立場已因對日政策而產生了難以彌合的裂痕。
宋美齡的言語間,依舊是為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辯護的那一套,張學良心中失望,卻隻能唯唯稱是。
送走宋美齡,張學良心中微悶,信步走到宴會廳外的露台,想透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