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知文、陳軒都準備去江南書院,如今九月十六日,陳富強兄弟倆跟陳富明商量就二十六或者二十八那天動身,六是六六大順,八等於發,肯定要挑一個好日子。
陳富強把酒席就定在三日後,陳富明這些年在縣城混的不錯,得村裡、縣城兩頭辦喜席,村裡就定在六日後。
秀才文書是接到通知後的三日內去縣衙辦,陳知禮跟爹娘一商量,乾脆明日去縣城,他在縣城辦事,書鋪還得去一趟,還得送幾張請帖。
爹則去外祖家報喜,順便確定小舅是不是同去江南,如果去,則告訴他們動身的日子。
另外自己也得去鏢局和商行跑一趟,看看顧二爺是否給他們安排好了。
這些事情都迫在眉睫,不能拖了。
陳富強兩口子自然同意。
吳氏走不了,她得留在家跟弟妹準備準備兩日後的席麵,可能還有一些前來送禮的客人要招待。
陳富才則要去村子裡許多人家商量開席用的桌凳碗筷,這些家裡不可能有許多,得相處不錯的人家吃席時自己帶過來,事後一家給點喜糖就行。
次日清晨。
陳富強父子的騾車就出了村子,跟隨其後的還有陳富明父子。
半道上,陳富強就獨自抄近路去了吳家村。
陳富明則把知禮跟陳軒送到了孟濤的家門口,他自己也匆匆忙忙回了家。
這些年他在縣城行醫,人緣也很是不錯,所以得村裡和縣城兩頭擺席,無形中就忙了許多。
但忙也是高興的,兒子有出息,最高興的就是爹娘。
昨日他跟兒子回村,娘子則在家裡迎客收禮。
孟濤見阿福帶了大舅哥跟陳軒進來,喜笑顏開道:“恭喜恭喜。”
陳軒跟陳知禮也笑起來:“同喜同樂!”
三個人都笑了起來。
陳知禮跟陳軒拿出他們兩家的喜帖,遞給孟濤。
陳知禮道:“我跟堂兄來給你家送請帖,我家是三日後開席,堂兄家村裡、縣城兩頭開,到時候你們一定要來吃席。”
孟濤也拿出自家的喜帖:“我爹娘出去有事去了,這是我家的請帖,四日後開席,你們來剛好省了我家送,也是一樣的話,到時候務必參加。”
“孟濤,我們準備去衙門辦秀才文書,還要辦路引,你要不要一起去?
回頭我還得去商行看看,不知道顧二爺有沒有幫我們安排好商隊,如果有,還得確定好動身的日期。
我們兩家商量,是想這個月二十八清晨出發的。”
孟濤點點頭:“那就一起吧,秀才文書本就規定在三日內完成,路引也得辦,前後也沒有多少日了。”
路引跟秀才文書辦的很順利,三個人的加一起不過小半個時辰。
這邊剛辦好,那邊衙差就說縣太爺請他們過去。
黃縣令笑眯眯地請他們坐下,茶水、點心不說,還一人給了一個紅包。
三個人自然推辭。
“知禮,你們一定要收下,隻是本官的一點點心意,算不得什麼。”
三個人隻好收下謝過。
黃縣令心裡喜歡,他做夢也想不到今年他的縣裡,竟然出了一個院試第一名,這是怎樣的概率?
有了這個第一名,起碼他有了教化之功,和縣這些年的科舉年年都不好,差不多是墊底的存在,想不到陳知禮送了一個大禮給他。
所有剛給的三個紅包,那兩個少年一人五兩,而陳知禮是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