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將至,陳家一行人來到村口。
牌坊被紅綢覆蓋,隻露出底部精美的石雕。
牌坊前已經圍滿了十裡八鄉的村民,見陳家人到來,自動讓開一條路。
“知縣大人到!”
隨著一聲吆喝,人群如潮水般分開。
哪怕陳知禮如今已經是從六品官,還是京城大理寺的,可村民心裡就是敬畏正七品的縣太爺。
知縣身後跟著縣丞、主簿等一眾官吏。
陳知禮整了整衣冠,上前相迎。
“下官見過陳大人,今日貴府大喜事,我等特地前來道賀。”
陳知禮連忙還了一禮:“知禮多謝各位大人。”
他又帶著父親跟其他官員一一打過招呼,讓所有前來恭賀的客人真正感覺到何為如沐春風。
這邊盼兒帶著婆婆也給同來的官家太太打招呼。
吳氏多少有些怯場,但好在身邊有盼兒在,對方那些人又一個個笑容可掬的,不一會,她也放鬆了心情。
寒暄過後,吉時已到。
知縣登上臨時搭建的高台,清了清嗓子:“陳氏一族,耕讀傳家,今有子知禮高中傳臚,皇恩浩蕩,賜建進士及第牌坊,以彰其德,以勵後學!”
文皺皺的話村民們不見得聽懂了多少,但不妨礙他們激動的心。
話音落下,鞭炮齊鳴。
陳富強和陳知禮執一根係著紅綢的竹竿,另外一頭,知縣跟知州執一根係著紅綢的竹竿,兩邊同時挑開覆蓋牌坊的紅綢。
“哇!”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歎。
陽光下,新建牌坊的玉石橫匾上刻著“進士及第”四個鎏金大字,簷角飛翹,雕工精美。
“真真是氣派到了極點!”
“陳家村出了這樣的人物,真正是祖宗保佑啊!”
“聽說陳家今日還要辦進士宴,嫁閨女,三喜臨門呢!”
……
“不知道這次會不會發毛筆?不,是喜筆?我想讓我兒沾沾喜氣。”
“是哦,我也想要,我給我孫子,我孫子已經是童生了。”
……
……
鄉親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陳知禮站在牌坊下,仰頭望著那金光閃閃的字跡,心中百感交集。
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所有的所有,都凝聚在這座牌坊之中。
早有畫師準備好紙筆,將這一幕繪入畫中。
陳知禮站在牌坊下,一邊是滿麵紅光的父母,一邊是身著官服的知縣,周圍簇擁著喜氣洋洋的鄉親。
這幅畫日後將被掛在陳家祠堂,世代相傳。
陳富才帶著族中小輩撒了許多的喜糖,喜錢也撒了一大筐。
許多人心心念念期望的喜筆也發了二百支。
一時之間,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牌坊揭幕禮畢,眾人回到陳家院子。
此時兄弟倆的院中已經擺開了二十多張八仙桌。
高澤帶兄弟們正有條不紊地上菜。
紅燒肘子、清蒸魚、老母雞湯、……一道道硬菜看得人眼花繚亂。
“諸位請入席!”陳富強滿麵紅光地高聲招呼,“今日區區薄酒,不成敬意,請大家務必吃好喝好!”
陳富強父子都被推上主桌首席,左右是知縣和縣學教諭等衙門各位大人。
陳知禮起身舉杯:“知禮僥幸得中,全靠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教誨之德、親人扶持之義。今日借此一杯水酒,聊表謝意!”
……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院中氣氛愈發熱烈。
突然,一陣歡快的嗩呐聲由遠及近。
“接親的來了!”
“孟進士來接新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