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你也辛苦了,但還需你多費心,協助穆大人和張縣令,將後續收尾做紮實。
尤其是物證的搜尋和口供的完善。
孟濤的筆錄做的很不錯,還請繼續做好,並多錄一份存檔。”
“下官責無旁貸。”陳知禮拱手領命。
“是,大人。”孟濤也挺起胸來。
接下來的幾日,河縣陷入了更大的震動與喧囂。
李氏和石昆很快被緝拿歸案。
李氏被帶出趙府時,披頭散發,眼神空洞,口中隻反複念叨著“報應…報應…”
對趙慎的指控供認不諱,承認自己的兩個孩子的確非趙慎親生。
石昆則百般抵賴,但在趙慎瘋狂的指證和李氏破碎的證詞下,以及衙役在他一處隱秘外宅搜出的與李氏往來的情信、信物麵前,最終也癱軟認罪。
大慶對奸夫淫婦的懲罰還是比較重的。
在趙慎書房一處極其隱蔽的暗格裡,搜出了他行凶時穿著的血衣和那雙特製的硬底靴,靴底紋路與現場拓下的印痕完全吻合。
而殺害孩童所用的、帶有倒鉤的凶器,也在他交代下,從城郊一處枯井中打撈了上來。
鐵證如山!
河縣百姓從最初的震驚、恐懼,到得知真相後的嘩然、憤怒。
對趙慎的同情瞬間化為滔天的唾罵,對那四個無辜慘死的孩子更是充滿了無儘的惋惜和悲憫。
尤其是那兩個被當作障眼法殺害的貧家孩童和商賈之女,他們的父母哭得死去活來,聞者無不落淚。
而趙慎自以為那兩個孩子也是野種的事,根本是誤會。
一場因扭曲恨意引發的悲劇,毀掉了四個家庭,其慘烈程度,令人扼腕。
陳知禮的名字,伴隨著這樁驚天大案的迅速告破,如同颶風般傳遍了河縣,並迅速向府城和京城擴散。
“大理寺神斷”、“慧眼如炬”、“智破偽善凶徒”……種種讚譽紛至遝來。
穆知府在呈遞給刑部和內閣的奏報中,更是將陳知禮的功勞寫得清清楚楚,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陳知禮並未沉浸在這些虛名之中。
他冷靜地協助穆知府和張縣令、孟濤整理案卷,完善所有證據鏈,確保此案辦成毫無瑕疵的鐵案。
他知道,這份功勞,將隻是他仕途上極其重要的一塊踏腳石。
讓他欣慰的是,他成功阻止了三年後另外九條無辜生命的逝去。
這才是他重活一世最大的意義。
在離開河縣的前一晚,陳知禮站在縣衙後院的回廊下,望著趙家的方向。
那裡如今空寂無人,夜風吹過,仿佛還能聽到趙慎那絕望而扭曲的嘶吼,以及李氏空洞的囈語。
“大哥。”孟濤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一絲疲憊,更多的卻是振奮,“案卷都整理好了,明日便可啟程回京複命。”
孟濤也得到了劉大人上報案情的具名表揚,對他日後也是有好處的。
陳知禮轉過身,點點頭:“好。辛苦你了,孟濤。”
孟濤看著陳知禮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沉靜的側臉,忍不住道:“大哥,這次…我真的服了。若不是你…”
陳知禮抬手止住了他的話,目光投向京城的方向,聲音低沉而堅定:“此案已結,有些話咱們自己就不必說出來了。
咱們該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