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村。
吳大嫂紅著眼收拾碗筷,文月要過來幫忙,她硬是不要。
吳大有讓女兒坐下:“月兒,隨你娘收拾吧,明日一早你就隨你姑父去京城。
不是爹娘狠心讓你遠嫁,實則上附近真的沒有比王齊山更好的小子了。
他現在是盼兒的外管事,跟著他們後麵好幾年了,你表哥表嫂日後前程不會差,他們身邊的管事比縣城一個大掌櫃都隻好不壞,不然我們也不會同意你大哥跟著去。
到了京城,一切都要聽你姑和姑父,還有表哥表嫂的,你大哥大嫂也在旁邊,遇事都可以跟他們商量。
家裡那麼多人在京城,比你留在安平嫁到鄰村強一百倍。”
“爹,我知道。”
錢氏拿了一個荷包過來:“文月,祖母也沒啥好東西給你,這裡有五兩銀,還有一個銀鐲、一個金簪,銀鐲是你姑送我的,金簪是你二嬸給的,我隻有你一個孫女,都給了你吧。”
堂屋裡的人都不吱聲。
連灶房走過來的陳氏都大驚,這個繼婆婆平日跟她們話不多,想不到月兒出嫁,她拿了這麼多好東西。
“奶奶,你自己留著,我跟前有,大嫂、表嫂還有表姐都給過我好東西,這些我不要。”
錢氏把東西往她手裡一塞:“連夜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明兒天不亮就得動身了。”
陳氏跟繼婆婆道了謝:“月兒,你就收著吧,記得家裡人對你的好,有機會就跟他們回來,帶著王家小子。”
文月這才點點頭。
她心裡也是萬般不舍,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家住上半個月,還是去姑家學繡花。
這次竟然是去京城,還是去嫁人,此去怕是短時間回來不了。
怕倒是不怕。
畢竟那麼多親人都在那,如爹說的,比嫁到鄰村或者更遠的地方強一百倍。
嫁到那些地方,如果遭欺負了,才真正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次文星跟洪天明、陳軒、萬華都沒有回來。
吳再有傍晚前才趕回家,下午他趕車去了鎮上一趟,萬家說有東西帶給萬華
“爹,大哥,我去洗漱一下,今兒真熱。”
吳再有看一家人有些鬱鬱寡歡,失笑道:“有什麼不舍得的?文月就是嫁去鄰村,也是逢年過節才能回來一趟,你們就當她是嫁到鄰村就好了。
這對文月是最好的親事,王齊山聽說很能乾,他又是盼兒手下,自是不會對文月不好。
反而嫁到外村,文月又是老實人,說不定真會受人欺負,好說話的婆婆還是不多的。
回頭二叔二嬸給你十兩銀的添妝,其他就看你二嬸了,多了我可沒有。”
他說完就進了自己的房間。
陳氏心裡歡喜起來。
自家拿了十兩,婆婆給了五兩銀還有金銀首飾,到了京城,小姑子還有盼兒她們也不會少了添妝,加加起來就不少了。
除了春燕,文月的嫁妝在十裡八鄉也是很能看了。
吳再有那句“嫁到鄰村也是逢年過節才能回來”的話,像是一劑猛藥,讓吳大有和陳氏心頭的不舍稍微淡了些。
的確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