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三樣東西,性質不同。
精鹽,關乎國計民生,更是朝廷重要的稅賦來源,曆來管製極嚴,這塊肥肉,我們顧家不能碰,也碰不起,必須由朝廷完全掌控。
但香皂和白糖則不同,它們更偏向於民生改善之物,市場也廣闊,由我們顧家來負責一部分經營,協助朝廷管理工坊、開拓市場,最為合適。”
他看向陳知禮,明確表態:“這兩樣的經營權,我們顧家可以接下。
至於其他的工坊等,我們就不摻和了,貪多嚼不爛,也容易惹人眼紅。
有香皂和白糖這兩項,足夠顧家和盼兒日後……嗯,足夠我們賺的了。
而且,正如你所說,方子是‘咱們顧家’自己想的,我們參與經營,任誰也挑不出太大的錯處來。
實在不行,接下一樣也可。”
顧四彥和顧蘇沐在一旁聽著,也紛紛點頭,讚同顧蘇合的決定。
顧家立足之本在於醫術,經商乃是輔助,能借此機會將這兩樣或者其中一個穩賺不賠的產業抓在手裡,已是天大的機緣,確實不宜再涉足過深。
事情議定,幾人又就合作的具體模式、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與官府對接等細節討論了許久,直到天色徹底黑透,書房內早已點起了燈燭。
下人將晚餐直接送到了書房,幾人便圍著書案,邊吃邊談,氣氛熱烈而又務實。
這一晚,陳知禮一家三口都在嶽家睡的,並沒有回家。
次日巳時,戶部一間寬敞的議事堂內,周尚書端坐上位,陳知禮坐在旁邊,下方坐著的是方嚴知還有被挑選出來的七八名官員。
陳知禮將皇帝的旨意和盤托出,並將與顧家商議後的一些想法也融入其中,作為討論的基礎。
接下來的整整一日,議事堂內爭論與商討之聲不絕於耳。
一條條框架被提出、質疑、修改、完善。
從工坊的選址、工匠的招募管理、原料的采購標準、生產的工藝流程、品質的管控、成品的定價與銷售渠道,到與像顧家這樣的合作商如何分潤、如何訂立契約、如何審計監督……事無巨細,皆需一一明確。
陳知禮和方嚴知無疑是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一個把握大方向,思路清晰,一個心思縝密,善於查漏補缺,兩人配合默契,有效地引導著討論的進程。
周尚書則坐鎮上方,關鍵時刻拍板定調,排除乾擾。
半個月後,經過多方協調與最終核定,相關的章程終於正式出爐。
顧蘇合如願以償,代表顧家,與戶部簽訂了一份詳細的契約,拿到了香皂與白糖在指定區域內的生產與經營權。
雖然契約明確規定,所得純利,朝廷要占去七成,但顧蘇合臉上依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很清楚,即便是剩下的三成,也足以讓顧家日進鬥金,財富積累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且這種生意,你隻要保證產量、品質,彆的不需要擔心。
其實,十一月上旬,在陳知禮和方嚴知的全力推動下,許多事務就開始有條不紊地啟動起來。
工部的工匠被調動起來,依照方子研製更高效的生產工具;
京城周邊合適的工坊用地被迅速圈定;招募工匠、培訓人手的告示貼了出去;
農業方麵,一些負責的官員層層落實到下麵州府、縣城,年底時間實在來不及的,開春可以做,畢竟農耕得三四月份,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
盼兒的肚子一日比一日大,而陳知禮開始忙的昏天黑地起來。
陳富強跟吳氏知道兒子忙正事,家裡家外他們老兩口都幫著擔起來。
陳鈞自然不用他們擔心,連四歲的嬌嬌也跟著哥哥後麵,認真讀書寫字,因為想當很厲害的人,清晨也起來跟著父兄一起習武,小小的孩子,竟然自製力超強,一日也不願意停下。
陳富強老兩口心疼孫女冷,心疼孫女累,卻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