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曼走了,沈衛東又恢複了單身生活。
寂寞的時候,總會讓沈衛東想起“棒槌溝”這個他生活了近兩年的地方。
他不知道的是,“棒槌溝”大隊前一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
一樁樁,都是大事。
第一件大事:李大牛子的兒子李栓柱,原名叫寧延亮,是香港商人寧承澤的兒子。
寧承澤的父親是一名愛國實業家,新中國成立後,決心將家裡企業交給國家管理。
然而在1958年國內掀起的一場“大運動”中,他被扣上了“不法資本家”的帽子。
最終,寧承澤的父親心灰意冷,選擇自殺身亡。
寧承澤的妻子扔下一歲的兒子,跟他離婚後回了娘家滬城。
偌大家中隻有照看孩子的保姆,這個保姆就是李大牛子的母親。
寧承澤一個人在國內無法再待下去,他想冒險逃往香港,但寧延亮才一歲多,便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李大牛子的母親,並給了她家裡大部分的錢和票。
李大牛子的母親對寧承澤家很忠心,答應照顧撫養寧延亮。
她告訴寧承澤,會把孩子抱回老家吉省的“棒槌溝”,讓兒子李大牛子撫養,就說是自己的孫子,改名叫李栓柱。
等將來有機會回國內找孩子,就到“棒槌溝”李大牛子家,兒子李栓柱就是寧延亮。
寧家在香港有產業,寧承澤到了香港後很快接手了家業,但他一直掛念兒子,卻不敢跟國內聯係。
直到今年國家政策變好、變寬鬆了,他才聯係上國內一些老關係。
在老關係的幫助下,他順利聯係上江岔縣領導,說明自己的情況,並答應給縣裡捐了一筆錢。
寧承澤回到國內,直接到了江岔縣,在江岔縣委書記的親自陪同下,來到“棒槌溝”見到了兒子。
李大牛子怎麼將寧延亮撫養長大的,寧承澤已經打聽清楚。
兒子沒遭過罪,也沒接受過良好教育,還跟李大牛子一樣懶,但李大牛子對他是真的好,村裡沒人懷疑過寧延亮不是李大牛子的兒子。
但李大牛子還是在寧延亮身上耍了些心思,讓他兒子跟李大牛子女兒睡在一間房裡,想把女兒強塞給自己兒子。
這些心思寧承澤知道後沒責怪李大牛子,人性使然,他懂,也理解。
不過兒子寧可出去睡彆的女人,也沒跟自己以為是親妹妹的李大牛子女兒做過違背倫理的事,這是優秀品德,還是天生的。
寧承澤帶走兒子時,也把李大牛子女兒帶走了。
他沒說讓李大牛子女兒做自己兒媳婦,但會像對親生女兒一樣,給她富裕的未來,算是報答李大牛子和他母親的恩情。
李大牛子他母親去世好幾年了,他之所以懶,是因為他家根本不缺錢花。
“財不外露”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通用,他母親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一再告誡他。
所以外人隻看到了他的懶,沒注意到他們一家人皮膚油光鋥亮的。
李大牛子家房子重新翻蓋了,蓋的是三間紅磚大瓦房,由寧承澤出錢、公社土建隊來蓋。
房子蓋得比大隊部還氣派。
村裡人都說李大牛子這是積了大德。
閨女跟著寧老板去香港享福了,老兩口在家住著最好的房子,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這就叫“懶人有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