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除夕的夜晚,處處懸掛的紅燈籠渲染著新年的喜慶。
街道上華燈全開,夜色雖依舊寒冷,往來的行人卻絡繹不絕。
零星的鞭炮聲與夜空中偶爾綻放的煙花,為節日增添了濃鬱的年味兒。
沈衛東一家五口來到天安門廣場,隻見高大威嚴的天安門城樓在探照燈的映照下,光芒萬丈,熠熠生輝。
孫教授望著眼前景象,感慨萬千。
楊耀奎和孫姨站在他身邊,心中也滿是觸動。
天安門城樓,在華國人心中是神聖的存在。
站在它的腳下,每個人都會在心中默默祈禱:“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一家人在天安門廣場走走看看了很久,才往家走去。
回到家就開始張羅包餃子了。
餃子餡是楊耀奎拌的,麵是沈衛東和的。
包餃子得全家人都參與才有過年的氛圍。
“東東,你這皮擀得太厚了,擀薄點。”
小曼邊包餃子邊指點沈衛東擀皮。
沈衛東應了聲“嗯”,悶頭繼續擀。
孫教授洗完手也要過來幫忙。
孫姨瞅了她爸一眼:“爸!不用你,去邊上喝茶吧。”
孫教授沒聽,伸手拿過一張餃子皮,用筷子夾了些餡放上,放下筷子,熟練地雙手一捏,一個元寶形狀的餃子就成了。
“瞧瞧我包的餃子咋樣,是不是比你包的好看?”
小曼伸頭一看,驚喜道:“外公,你包的餃子像元寶,真好看!”
孫教授把包餃子的法子教給小曼和孫姨,蓋簾上內圈擺的餃子都像元寶似的,好看了起來。
楊耀奎沒參與包餃子,他還得炒菜。
等餃子包好、菜炒完,放完鞭炮,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開始吃年夜飯了。
孫教授是家裡的長輩,吃年夜飯前自然該他先說兩句祝福的話。
楊耀奎看向孫教授:“爸,今兒過年,您說兩句?”
孫教授端起酒杯,笑嗬嗬地說:“行,我說兩句。咱們這一家三代人能走到一起,是這年代給的緣分。除夕夜站在天安門城樓前,我真是感慨萬千。看著你們,覺得自己老了;看著欣欣向榮的國家,又覺得自己還年輕,還能為國家再做點什麼。”
說到這兒,他舉起酒杯:“來!咱們老中青三代,在新的一年裡,三羊開泰,羊年大吉!”
幾個酒杯撞到一起,眾人共同喝光了杯中酒。
“爸!我也說兩句吧,看到小曼和衛東,也覺得自己老了,聽您剛才說的這番話,我都有些慚愧。國家正往好的方向發展,我也該努力再進一步——咱們一家人都得努力,自己日子過好了,就該想著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孫教授滿意地點點頭:“你能這麼想就對了,四十多歲在仕途上是黃金年齡,我一直都看好你,好好努力!”
“行!就像您說的,三羊開泰,來!咱們再喝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