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昌見到陸凡,也是一愣。
沒多想,跪下。
兩個頭後,陸凡心道,罷了。
死者為大。
“快起來~”
連忙扶起。
接著趙文昌頂著憔悴臉龐,繼續往前。
按照規矩,他需要前往親戚家報喪。
陸凡回到家的時候,趙家已經搭起了棚子,周圍鄰居已經先他一步到了趙家。
要說起來,這趙大爺的死還與他有關係。
一時間,陸凡心裡五味雜陳。
“我隻想要回我的地,你這老東西寧願死也要死在我家的地裡。你大爺的。”
罵了句。
前往趙家。
人已經收斂完成,香燭牌位還有幡已經擺上。
陸凡到靈前抽兩柱香點燃,趙家老大趙亭見此連忙站在靈堂旁邊。看著陸凡作揖將香插入五穀升內,然後點燃火紙。
最後磕頭時,趙亭跪在對麵回禮。
全程兩人默不作聲。
禮結束,同村人圍著桌子天南海北的聊起來。
自己泡茶,自己倒水。
半個多小時後,陰陽先生與地理先生回來,超度念經的道士也跟著到來。
下葬日子定下。
老村長連忙高呼同村幫忙人領執事。
“楊誌林,魏山,以上二人知客。”
念完,嗩呐鑼鼓小調響起,演奏片刻。
“王德彰,唐章宗,汪道兵,陸彥達。以上四人,打井。”
嗩呐,鑼鼓又響了一陣。
打井就是挖墳的意思,不過此刻墳裡還沒埋人,隻能稱呼井。
陸凡感覺好似回到古代上朝一般,祭天大典之後人事任命就是如此。
任命誰為什麼官,唱喝完成,一陣古樂小調,還都是交響樂、
隨著總管喊聲,一個個人上前領執事。
也就是毛巾工具還有兩根紅繩。
領到紅繩的,把紅繩係在胸口,或者第二顆紐扣上打個結。
“陸凡,以上一人放炮。”
嗯?
放炮。
這麼刺激的項目歸我?
上前領了執事。
所有執事,懂禮數的活計都排在前麵。
知客,打井,陰陽先生,放炮,領路紙香等等。接下來就是端盤,茶水,廚房,掃地等等。
音樂響了一陣又一陣。
各自領了執事後,都忙碌起來。
放炮,不是個簡單活。
魏晉時期還是炮竹,用的火油與竹筒。唐代改成了火藥,宋明就延續下來。
現在還有些地方的狠人直接點三眼銃。
南方某地還放六眼銃。
這玩意全靠技術。
不過現在放炮,就是打火機的事兒。
大部分朝代基本都用火藥,除了滿清大禮用的是鞭子。
清王朝屬水,人家的大祭司欽天監不讓用火藥,也禁止民間用。
認為火藥與水相克,會讓清朝產生動蕩。
整個清朝不僅名字含水,連民族也叫滿,意思水足夠。官帽也是漁夫鬥笠,帽子上的珠子也必須和水有關,珍珠,貝殼,珊瑚,青金。
官服上,還要帶著水紋。
彆說對火藥忌憚,就是火也是怕的不行。
領了執事,找到放置炮的倉庫,陸凡開始算起來。
什麼時間什麼事,要放什麼炮都有講究。
主人家給的這麼多炮,得提前規劃好,爭取在下葬前給禍禍完。
執事派完後就是寫禮單了。
一塊白布,將執事名單寫上去貼牆上公開。
寫法與聖旨沒什麼兩樣。
先寫什麼天,什麼地,然後在寫趙家老爺子怎麼了,孝子供上請,然後某某誰是大總管。
從右往左,從上往下。
第二份單子,就是寫親屬。
“李家這裡要不要加上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