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疫防治局的設立,如同在沸騰的油鍋裡投入了一塊冰,瞬間壓製住了表麵激烈的氣泡,但油鍋本身的滾燙與危險,卻絲毫未減。皇帝的旨意將牛痘之法收歸國有,名義上是為了“統籌規劃”、“穩妥推行”,實則是一場精妙的權力回收與平衡遊戲。
開封周王府內,朱橚對那道明褒實貶的旨意,表現出近乎完美的順從。他每日依舊準時前往編纂局,與那位愈發挑剔的李院判探討藥性,或是埋首於浩繁的典籍之中,校對《救荒本草》的圖繪與注疏。對於那場以他的發明為核心、卻在遠離他的地方轟轟烈烈展開的“防疫大業”,他不置一詞,仿佛那真的與他毫無乾係。
這份沉靜,讓奉命監視的王太監和李院判逐漸放鬆了警惕。在他們發回南京的密報中,周王殿下的形象愈發單薄,隻剩下一個“癡迷故紙堆、不通世務”的學者王爺輪廓。
然而,朝廷主導的推廣,卻遠非一帆風順。痘疫防治局內,太醫院、兵部、戶部、乃至各地督撫派駐的官員,為了疫苗的分配、人員的派遣、經費的劃撥,爭吵不休,公文履行,效率低下。第一批南下接種的隊伍,尚未出京,就已經因為主副使人選、護衛兵力構成等問題,耽擱了數日。
而更深遠的影響,則在朱橚因牛痘之事名聲大噪後,悄然顯現。
這一日,編纂局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約莫四十歲年紀,麵容清瘦,目光矍鑠,身著半舊儒袍,卻自有一股不容忽視的氣度。他自稱姓方,名孝孺,字希直,乃浙江寧海人士,聽聞周王殿下致力於醫藥典籍編纂,特來拜會請教。
方孝孺!這個名字讓朱橚心中微微一動。他知道此人,是當下江南士林中極負盛名的青年才俊,以學問淵博、品行剛直著稱,深受大儒宋濂賞識,在清流文官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隻是此人一向專注於理學經義,怎會突然對醫藥感興趣?
朱橚不動聲色,以禮相待。方孝孺談吐不凡,對儒家經典信手拈來,但在談及醫藥時,卻明顯透著一股疏離和審視的態度。他更關注的,似乎是朱橚編纂醫書的“動機”與“理念”。
“王爺潛心醫藥,惠澤蒼生,其誌可嘉。”方孝孺語氣恭敬,眼神卻銳利,“然孝孺竊以為,醫道雖是小術,亦當合乎聖人之理,歸於正心誠意之本。若一味追求奇技巧方,恐舍本逐末,甚至偏離大道,墮入旁門左道之境。不知王爺以為然否?”
這番話,看似探討學術,實則暗藏機鋒,隱隱指向那驚世駭俗的“牛痘”之法,質疑其是否符合儒家正統價值觀。
朱橚心中了然,看來自己這番“揚名”,不僅引來了權力覬覦,也引來了這些秉持傳統理念的士大夫的警惕和審視。他們不在乎這法子能救多少人,更在乎它是否“正確”,是否合乎他們心中的“道”。
“希直先生所言甚是。”朱橚微微一笑,語氣平和,既不反駁,也不接招,“醫者,仁術也。其本在於濟世救人。無論經典新知,有效方能活人。本王才疏學淺,編纂藥書,不過是將前人智慧與民間驗方彙集整理,去偽存真,以求實用罷了。至於大道根本,非本王所能妄議。”
他巧妙地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純粹的“技術整理者”,避開了意識形態的爭論,讓對方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方孝孺深深看了朱橚一眼,似乎想從他平靜的表情中看出些什麼,最終隻是拱了拱手:“王爺虛懷若穀,孝孺受教。”但他離去時,眉宇間那抹疑慮並未散去。
幾乎與此同時,北方邊鎮。燕王府內,朱棣看著來自京師的密報,冷笑一聲,將信紙遞給身旁的道衍。“咱們這位五弟,如今可是香餑餑了。朝廷成立了什麼防治局,吵得不可開交。江南的酸儒也坐不住了,跑去探他的底細。哼,真是熱鬨。”道衍看完密報,枯瘦的臉上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周王殿下如今是身懷重寶,立於危牆之下。陛下將其束之高閣,看似冷落,實則是將他暫時護了起來,免得被這狂風驟雨撕碎。不過,這風雨,遲早會找到他頭上。”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咱們的人,還沒找到門路弄到那牛痘的詳細法子?”“王爺恕罪。”道衍搖頭,“防治局看守極嚴,所有相關之物皆登記造冊,專人看管。開封那邊,周王看似配合,實則密不透風。不過……聽聞江南疫情蔓延,流民漸增,或許……混亂之中,會有機會。”朱棣冷哼一聲:“機會是人找的!繼續想辦法!這東西,咱們必須要有!”
而此時的南京城中,另一股潛流也開始湧動。皇長孫朱雄英徹底康複,已經能下地行走,馬皇後憐惜孫兒,時常召其至坤寧宮陪伴。每一次見到生龍活虎的孫子,她對朱橚的感激就更深一分。
某次,朱元璋來坤寧宮用膳,見馬皇後氣色好轉,正與朱雄英說笑,心情似乎也不錯,便看似隨意地提了一句:“老五這次,倒是誤打誤撞,立了一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馬皇後何等聰慧,立刻聽出了丈夫語氣中那絲複雜的鬆動。她放下筷子,輕聲道:“陛下,小五那孩子,性子是軸了些,就愛鑽那些旁人不碰的牛角尖。但這次,若非他這鑽牛角尖弄出的法子,雄英怕是……臣妾這心裡,實在是感激他,也心疼他。”她頓了頓,觀察著朱元璋的神色,繼續道:“臣妾知道朝廷有朝廷的法度,陛下有陛下的考量。隻是……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方是明君之道。小五獻方救人,於國有功,於家更有大恩,如今卻隻在開封編書,外麵那些臣子們為了他獻出的方子爭得頭破血流,他本人卻……臣妾隻是覺得,是否有些……寒了孩子的心?”
她沒有直接要求什麼,隻是以母親和妻子的身份,訴說著一份心疼和些許不平,言辭懇切,句句落在人情之上。
朱元璋聽著,沉默了片刻,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反駁或露出不悅,隻是淡淡道:“他的功勞,朕記著。但賞罰之事,朕自有分寸。眼下疫情未平,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
話雖如此,但他緊繃的語氣卻似乎緩和了一絲。馬皇後知道不能急於求成,便不再多言,隻是細心地為他布菜。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數日後,一份來自揚州府的八百裡加急奏報,再次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奏報是痘疫防治局派駐揚州的官員發出的,內容駭人:首批運抵揚州的牛痘疫苗,在為首批一支衛所官兵接種後,竟有十數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高燒不退,昏迷不醒,情況危急!當地民情瞬間激憤,謠言四起,紛紛指責朝廷用的乃是“害人之術”、“妖法”,甚至有暴民衝擊官倉和接種公所!
消息傳回京師,朝野震動!剛剛平息下去的質疑聲浪瞬間再次高漲!“臣早就說過!此術來路不正,必有後患!”“定是周王隱瞞了關鍵禁忌!其心可誅!”“請陛下立刻下令,停止接種,嚴查周王欺君之罪!”
剛剛成立的防治局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和互相指責之中。剛剛啟程前往其他地區的接種隊伍也被緊急叫停。
朱元璋聞訊,臉色鐵青,剛剛因馬皇後之言而有的一絲鬆動瞬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猜疑和怒火!
“查!給咱徹查!到底是疫苗問題,還是操作失誤!若是朱橚敢欺瞞於咱……”帝王的聲音冰冷刺骨,蘊含著可怕的風暴。
一道新的、帶著凜冽寒意的旨意,再次發往開封周王府。同時,一隊精銳的錦衣衛緹騎,也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南京城。
風波再起,而且直指核心!朱橚和他的牛痘之法,再次被推到了懸崖邊緣。
第九十一章完)
喜歡洪武:醫聖朱橚請大家收藏:()洪武:醫聖朱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