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藝術大學,梧桐葉已微微泛黃,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在走廊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齊磊剛結束一堂《古典音樂鑒賞》課,合上教案,在學生們意猶未儘的目光中,微微頷首,步伐從容地走出了教室。
這是答應了學院他新開的一門課程,還彆說聽課的人真不少呢!
而這半個月時間裡,對他而言,堪稱是冰火兩重天。
自從他決定成立個人工作室,正式踏入娛樂圈,並憑借那期《我的田園生活》爆火出圈後,他原本在校園裡寧靜的“教書匠”生活便被徹底打破。
每一天都像是被上了發條似的,經紀人蘇晴仿佛化身最嚴苛的“時間管理大師”,將他的日程表填充得密不透風。
上午可能還在學院裡對著學生講解藍星上那幾位大師的奏鳴曲,下午就要奔赴某個商業活動或媒體訪談,應對形形色色的應酬;
晚上回到工作室,還要處理堆積如山的內部文件,從團隊人員配置到未來發展規劃,事無巨細,都需要他過目或決策。
這還僅僅是他剛在娛樂圈嶄露頭角的狀態!
齊磊偶爾在深夜裡揉著發脹的太陽穴想,若是按照蘇晴勾勒的藍圖,未來真的躋身三線、二線,甚至衝擊一線頂流,那接踵而至的工作量,怕不是真的要排到明年、後年去了?
想想都讓人覺得……刺激又頭皮發麻!!!
好在,經過這半個月近乎連軸轉的瘋狂忙碌,明星這塊的初期鋪墊工作總算被理順了七七八八,各項事務逐漸步入正軌。
然而,唯獨有一件他最放在心上,也是眾多粉絲翹首以盼的事情,卻卡住了——錄製他的個人純音樂鋼琴專輯。
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如登天。
問題並非出在齊磊自身,而是出在“硬件”上。
他計劃收錄進專輯的那幾首鋼琴曲,例如那首驚鴻一瞥的《interstear》變奏,以及他腦海中其他幾首來自地球的經典之作,其音樂結構之複雜,情感層次之豐富,對演奏技巧和錄音環境的要求都達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東海市本地的幾個錄音棚,無論是設備等級還是聲學環境,根本無法滿足這種頂級古典鋼琴音樂的錄製需求,錄製出來的效果連齊磊自己這關都過不了。
無奈之下,這個重擔隻能壓在蘇晴肩上,讓她動用在帝都和魔都積累的人脈關係,去尋找國內最頂尖、能滿足錄製古典大師級作品要求的專業錄音棚。
這溝通、協調、篩選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直接導致了專輯錄製計劃一拖再拖。
而專輯錄製的延遲,又間接導致了另一件讓齊磊自己都沒想到會如此嚴重的事情——他又玩“消失”了。
在《我的田園生活》播出後,他那“邪修釣魚佬”、“劈柴高手”、“碎磚猛男”、“鋼琴詩人”、“治愈歌者”的多重反差形象,以及接連兩首《interstear》片段和《夜空中最亮的星》帶來的極致震撼與感動,讓他瞬間圈粉無數。
無數新晉粉絲懷著滿腔熱情,嗷嗷待哺地想要搜尋他更多的消息、作品、甚至是日常動態,準備好好“粉”他一場。
結果呢?
綜藝播完,他人沒了!
社交媒體?除了工作室官微那條公式化的開業聲明,再無更新。
新聞報道?除了節目熱度帶來的幾篇通稿,再無後續。
就連狗仔,都好像摸不清他的行蹤,拍不到任何有效物料。
他就像一顆投入湖麵的巨石,在激起千層浪後,自己卻沉底了,杳無音訊。這可把剛剛入坑、正處在最狂熱階段的粉絲們給急得、氣得,直接在網絡上“炸了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