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國內各媒體渠道都在努力報道著有關六院文化交流大會的新聞消息。
可是一連三天熱搜榜全是國內一眾頂級藝術學院,不敵國際上的藝術學院。
“龍國藝術教育平平!”
“龍國沒有藝術教育的土壤!”
“藍星流行娛樂還得看漂亮國的好萊塢,歌劇舞台劇還得看歐洲大毛子和英吉利……”
”國外的藝術節目是高大上的,國內就是隻能唱幾首口水歌,能有什麼可看的。”
“土嗨俗自娛自樂一下還行,拿這些出去不就是丟人嗎!”
諸如此類的報道到處可見可聞,網友的銳評留言更是蝦仁豬心的刀,刀刀都插在大會東道主心窩上。
可惜,事實就是如此!
由於是平行宇宙世界,此時藍星的娛樂文化水平,大概就是地球上世紀90年代晚期左右的樣子。
但要說科技、國力、人們生活水平這些的話,又大概是地球新世紀10年左右吧!
就更不用說前世齊磊耳熟能詳的那些娛樂圈明星,或者影音綜等各方麵的神作,在藍星上是一個都沒有。
但凡事都是相對的,沒了齊磊曾經熟悉的那些地球神作,或者名人名事後,藍星也發展出一大批另行獨美的各種藝術神作或者名人的替代品。
比如,這幾天齊磊在主會場看的一出名為《皇家盛宴》的歌舞劇便是。
這是藍星上藝術領域裡的一個神作,其藝術地位堪比地球歌舞劇神作《貓》的存在。
本歌舞劇最先由18世紀一批英吉利的皇室宮廷音樂演奏家,描述皇家日常所排練的一個小節目。
隨後經過英吉利著名歌舞劇大師維尼重新編排,最後才漸漸形成如今聞名全藍星的歌舞劇神作《皇家盛宴》。
而作為神作誕生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這批藝術生們對這個節目,簡直就不要太熟悉了!
他們演出的《皇家盛宴》,在本次交流大會上與其他同類作品相比,在所有人的目光當中直接疊了n層自帶皇家氣質濾鏡。
其他歌舞劇節目,單純論牌麵這點,就輸得十分徹底了。
至於說舞台表現力,劇情內容展現的文化深度之類的,就更不用多說。
能成為藍星歌舞劇扛把子的作品,誰還能與之相提並論。
所以,唯一能讓觀眾評判的,就隻能是演員本身對作品的演繹了。
同樣,和歌舞劇幾乎相同境遇的,還有器樂演奏這塊。
鋼琴,作為現代器樂之王,在本次交流大會的演出深受普羅大眾們的關注。
然而演出開始後,龍國一眾頂級藝術學院說派出的精英弟子,無一例外全敗在漂亮國鋼琴界的明日之星史密斯手下。
哪怕是帝都音樂學院被人寄予厚望,國內知名鋼琴大師黃老關門弟子李迪,也僅僅隻是個人節目得了個亞軍,鬥琴環節直接5回合就被ko下了台。
一時間,國內的網上,或者是人們的心裡,這次大會基本可以宣告龍國的失敗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會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天,綜合彙演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