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千的東海演唱會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漣漪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一周過去了,關於那場演唱會的話題非但沒有降溫,反而持續發酵,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地改變了娛樂圈的生態。
各大媒體平台、娛樂號仿佛發現了新大陸,瘋狂分析解讀著這場“非典型”演唱會成功的原因。
《c位之爭?不,是情感共鳴!淺析薛千演唱會伴舞“造反”背後的營銷哲學》
《從“演員”到“被演”:薛千演唱會開啟明星與團隊互動新模式》
《學院派力量崛起:東藝大團隊如何助力薛千打造現象級舞台?》
《顛覆與創新:論演唱會營收的“船新”打開方式——口碑與話題的終極變現》
這些文章從各個角度剖析,將一場臨時起意的“玩鬨”上升到了行業創新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麵鏡子,照出了當下娛樂圈內容的蒼白與同質化的根本:除了粉絲刷榜、數據造假、明星高高在上地表演“完美”,還能不能有更真實、更接地氣、更能引發大眾共鳴的互動方式?
恰在此時,一直對“飯圈文化”亂象、流量至上歪風恨惡已久的官方,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時機。
薛千演唱會帶來的正麵討論和清流效應,成為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和示範案例。
重拳,毫無預兆地驟然砸下!
網信辦、光電總局等多個部門聯合行動,以“淨化網絡環境、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整頓娛樂行業不良風氣”為由,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清朗行動。
一大批依靠炒作緋聞、製造對立、刷數據灌水、發布低俗內容的營銷號被永久封禁;
數個涉嫌數據造假、偷稅漏稅、品行不端的“劣跡藝人”被通報批評,作品下架,代言取消;
各大平台被要求即刻整改,限製打榜、控評等非理性應援行為……
行動雷厲風行,效果立竿見影。
曾經烏煙瘴氣、熱搜被各種無聊話題霸占的社交平台,仿佛一夜之間被雨水洗刷過一般,清爽了許多。
網友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支持聲浪:
“早該管管了!天天都是誰誰誰手指破皮了,誰誰誰機場穿搭了,煩死了!”
“支持清朗!還我一個乾淨的衝浪環境!”
“哈哈哈,看到那幾個天天買熱搜的流量咖消失,心情無比舒暢!”
“這才是正能量!支持有實力有作品的藝人,拒絕塑料演員和數字歌手!”
“感謝薛千,一曲《演員》這次可真是送走了娛樂圈中的好多‘演員’!”
“朗朗乾坤啊!雖然可能隻是暫時的,但看著那是真舒服啊!”
明星藝人們則集體噤若寒蟬,尤其是那些依靠流量和人設吃飯的,更是人人自危。
璀璨、輝煌、天悅等巨頭公司反應迅速,立刻內部整頓,主動撤下了旗下不少流量咖和小鮮肉的通告和推廣計劃。
什麼原定播出的選秀節目延期,什麼粉絲重金籌辦的應援活動取消,什麼“手指劃傷叫救護車”的矯情通稿瞬間絕跡……
資本嗅到了風向的變化,跑得比誰都快。
與之相對,那些有實力的演員和歌手則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他們的作品、他們的專業能力被更多地提及和討論,迎來了久違的、基於作品本身的關注度。
娛樂圈仿佛經曆了一次快速的“新陳代謝”,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可能是陣風,但至少當下,空氣清新了許多。
……
然而,在這股席卷行業的旋風中,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來自港城皇冠娛樂的歌手嚴紫,就成了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她並非流量藝人,唱功和作品在港樂圈都有一席之地。
但為了開拓內地市場,公司為她規劃的這次內地巡回演唱會,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些“市場化”元素:邀請內地的當紅小鮮肉作為嘉賓撐場、設計一些迎合粉絲的互動環節、甚至在宣傳上也偏向於炒作話題熱度。
如今,官方鐵拳砸下,所有計劃全盤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