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人穿過長城關口,凜冽的風突然變得柔和——眼前的景象從連綿的山地驟變為無垠的草原,青綠色的草浪像海洋般鋪向天際,白雲低懸在湛藍的天空下,仿佛伸手就能觸碰。遠處的羊群如散落的珍珠,在草甸上緩緩移動,牧民的歌聲順著風飄來,帶著草原特有的遼闊與悠揚。林越站在關口,衣角被風獵獵吹動,丹田中平穩流轉的氣感竟隨這草原的氣息輕輕震顫,連心胸都覺得開闊了幾分。
“到了!這就是蒙古草原!”郭靖勒住馬繩,聲音裡滿是對家鄉的眷戀,他翻身下馬時動作格外輕快,伸手撫摸著馬頸的鬃毛,“前麵就是鐵木真兄的部落,咱們先去安頓——我早就讓人備好了溫順的好馬和稱手的弓箭,等你歇夠了,咱們就開始學騎射。”
黃蓉也跟著下馬,好奇地彎腰撥弄著腳邊的青草,指尖沾了些草葉的露水:“哇!草原的草比桃花島的茅草軟多了!空氣裡都是青草的香味,比海邊的鹹腥味好聞多了!”她轉頭看向林越,眼中閃著興奮的光,“林兄,等你學會騎射,咱們可以一起去草原深處找野果子,聽說蒙古的沙棘果又酸又甜,可好吃了!”
林越笑著點頭,目光卻被遠處奔馳的牧民吸引——他們騎著馬在草原上飛馳,手中的弓箭時而舉起,轉眼間就能射中遠處的獵物。“郭兄,蒙古騎射和中原武學差彆大嗎?”他忍不住問道,心中對即將開始的學習充滿期待。
“差彆不小呢!”郭靖一邊牽馬一邊解釋,“中原射箭講究‘靜中取準’,多是站在原地瞄準;蒙古騎射卻要‘動中求穩’,得在馬跑起來的時候射箭,還要應對獵物的移動。不過你有內功基礎,學起來肯定比旁人快——騎馬和練內功一樣,都要‘順氣自然’,你隻要找到節奏,很快就能上手。”
當晚,三人在鐵木真的部落裡受到了熱情款待。蒙古包內,銅爐裡燒著牛糞,溫暖的火光映得帳篷格外明亮。牧民們端上了烤全羊和馬奶酒,烤全羊的外皮烤得金黃酥脆,用刀切開時還冒著熱氣,肉汁順著刀刃流淌;馬奶酒裝在銀碗裡,喝起來清甜爽口,咽下後丹田處竟泛起一陣溫熱,讓白天趕路的疲憊消散了大半。林越喝了兩碗,隻覺得氣感在經脈中流轉得更順暢了,連內功修煉時的滯澀感都減輕了幾分。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草原上還帶著幾分涼意,郭靖就提著弓箭來找林越。兩人來到部落外的空地上,郭靖牽來兩匹黑馬——左邊那匹毛色油亮,四肢粗壯,正是他常騎的“踏雪”;右邊那匹體型稍小,眼神溫順,耳朵時不時輕輕晃動,看起來格外乖巧。“這匹叫‘追風’,是部落裡最溫順的馬,專門給初學者騎的。”郭靖扶著林越的胳膊,幫他踩著馬鐙上馬,“你先坐穩,雙手握住韁繩,拇指在上,四指在下,不要握得太緊——馬能感受到你的力道,你握得越緊,它越容易緊張。”
林越按照郭靖的指導坐穩,剛想調整姿勢,追風突然輕輕動了動,他頓時有些慌亂,雙手下意識地攥緊了韁繩。郭靖見狀,連忙按住他的手:“林兄,放鬆!你試著深呼吸,像練內功時那樣調整氣息——吸氣時感受馬的呼吸,呼氣時讓身體隨著馬的起伏輕輕晃動,把自己和馬的節奏合在一起。”
林越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的氣感上。他按照郭靖說的,把內功的吐納節奏融入騎馬——吸氣時,氣感順著經脈流向四肢,讓身體變得放鬆;呼氣時,氣感回流丹田,幫助他穩住重心。漸漸地,他不再緊張,追風也感受到了他的放鬆,輕輕邁著步子在空地上行走,馬蹄踩在草地上發出“沙沙”的輕響。
“很好!”郭靖騎著踏雪跟在旁邊,語氣中滿是鼓勵,“現在試著讓馬走快一點,用腳跟輕輕碰一下馬肚子——記住,隻要輕輕一碰,不用用力,馬很聰明,知道你的意思。”
林越小心翼翼地用腳跟碰了碰馬肚子,追風立刻加快了速度,從慢走變成了小跑。風從耳邊吹過,帶著草原的涼意,周圍的景色在眼前快速移動,林越隻覺得又刺激又緊張。他按照郭靖的指導,身體隨著馬的起伏上下晃動,氣感在經脈中輕輕流轉,像一雙無形的手在調整他的重心。剛開始還偶爾會晃一下,練了大約半個時辰後,他已經能穩穩地坐在馬背上,甚至能讓追風按照他的指令轉彎、停下。
“接下來學射箭!”郭靖見林越騎馬已經熟練,便從背上取下一把弓箭——這是一把蒙古特製的牛角弓,弓臂是用黑色的牛角製成,上麵刻著簡單的花紋,弓弦是用牛筋擰成的,摸起來格外堅韌。“蒙古弓比中原的弓拉力大,你剛開始不用拉滿,先找到發力的感覺。”郭靖將弓箭遞給林越,自己則站在他身邊,手把手地調整姿勢,“左手握住弓臂的中點,食指和中指夾住弓身,右手拉弦時,要讓弓弦貼住臉頰,眼睛瞄準目標,三點一線才能射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越按照郭靖的指導舉起弓箭,左手剛握住弓臂,就覺得有些吃力——這把弓的重量比他想象中重多了,手臂很快就開始微微發抖。郭靖見狀,從身後扶住他的左臂:“你試著把丹田的氣感引導到手臂上,用氣感支撐力量,不要隻用肌肉發力——內功就是用來‘借力’的,你把氣感運到手臂,就能輕鬆多了。”
林越點點頭,集中注意力引導氣感——丹田中的溫熱感順著帶脈流向左臂,手臂頓時覺得充滿了力量,發抖的症狀也消失了。他深吸一口氣,拉著弓弦向後退,直到弓弦貼住臉頰,眼睛瞄準遠處的草垛——那是一個用乾草堆成的靶子,中間插著一根紅色的木棍,作為瞄準的目標。“拉弓時吸氣聚氣,放箭時呼氣送氣,讓氣感跟著箭一起出去。”郭靖在一旁提醒。
林越屏住呼吸,在呼氣的瞬間鬆開右手——箭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嗖”地一聲射了出去,雖然沒有射中中間的木棍,卻也射在了草垛上,離目標隻有不到一尺的距離。“好!第一次就能射中草垛,比我當初厲害多了!”郭靖忍不住歡呼,“我當初練了三天,箭都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還是鐵木真兄手把手教我,才慢慢找到感覺。”
林越心中一喜,又連續射了幾箭。剛開始,箭要麼偏左,要麼偏右,有時還會射高。但他沒有著急,而是按照郭靖說的,每次射箭後都回想剛才的動作——氣息是否平穩,氣感是否順暢,姿勢是否標準。漸漸地,他找到了竅門:拉弓時,氣感要集中在左臂,保持弓身穩定;瞄準後,氣感順著右臂流向指尖,放箭時讓氣感帶著箭一起飛向目標。到了中午,他已經能連續三箭射中草垛中間的木棍,拉弓的力量也從最初的15公斤提升到了20公斤,手臂卻不像剛開始那樣酸脹。
就在林越專注練習時,眼前的麵板彈出淡藍色提示,詳細記錄了騎射技能的學習進度與屬性變化,讓每一點進步都清晰可見:
【檢測到宿主完成“蒙古騎射基礎訓練”騎馬平衡+靜態射箭+動態銜接),技能適配與熟練度顯著提升,同步觸發屬性增長!
騎射技能蒙古式):
技能適配邏輯:
初始狀態:“騎射保留):入門18.5”基於中原武學“精準控製”基礎的適配度,僅能完成靜態射箭);
適配調整:因蒙古騎射“力量主導+動態平衡”特性,適配度暫降至15.3主要差異:中原射箭依賴手腕微調,蒙古騎射依賴手臂力量與身體平衡,需重構發力習慣);
適配優化:通過2小時“氣感借力”練習,重新建立“內功騎射”適配邏輯用氣感支撐手臂力量,用吐納節奏同步馬的起伏),適配度回升至20.1,為後續熟練度提升奠定基礎。
熟練度提升細節2小時累計練習):
騎馬模塊:完成“慢走30分鐘)→小跑40分鐘)→轉彎急停20分鐘)”訓練,平衡成功率從60提升至90,其中“小跑狀態下無搖晃”時長從5分鐘延長至25分鐘,可在小跑時穩定調整韁繩力度;
射箭模塊:累計射箭50次,射中率從20前10箭僅2中)提升至65後40箭26中),10米外草垛中心直徑30厘米)命中10次,拉弓穩定時間從3秒延長至8秒,箭速標準差從15降至8氣感輔助力量控製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