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夜靜得能聽見草葉生長的聲音,一輪滿月懸在墨藍色的天空,銀色的月光像流水般鋪滿大地,將遠處的羊群染成一片朦朧的白,連蒙古包的羊毛氈都泛著柔和的光。林越坐在蒙古包外的草地上,雙腿盤成標準的“五心朝天”姿勢,身前鋪著一塊青色的麻布,上麵放著一本泛黃的《道德經》——這是他從清虛觀帶出的唯一典籍,書頁邊緣被手指磨出了毛邊,“道法自然”四個字旁邊,還留著當年道長用朱砂批注的“順則通,逆則滯”。
白日拜見成吉思汗時的對話突然在腦海中清晰浮現:“草原的草順應季節生長,馬順應地勢奔跑……”林越指尖輕輕拂過書頁上的批注,心中豁然開朗。以往練內功時,他總像在“趕路”——刻意引導氣感流向經脈,稍有阻滯就強行衝擊,結果氣感紊亂,經脈還隱隱作痛;可草原的萬物從不會“強求”,草不會急著開花,馬不會逆著風向奔跑,那氣感,是不是也該像草原的風一樣,順著經脈的“紋路”自然流淌?
他閉上眼睛,摒棄以往“凝神聚氣”的習慣,轉而按照《道德經》中“致虛極,守靜篤”的法門,讓心神慢慢放空。月光落在眼皮上,帶著一絲清冽的涼意,丹田中原本沉寂的氣感竟緩緩蘇醒——不再是以往刻意凝聚的滾燙暖流,而是像初春融化的溪流,帶著溫潤的溫度,順著經脈緩緩流動,連以往最容易阻滯的“手少陽三焦經”,都沒有絲毫卡頓。
“吸氣時,氣感隨月光入體,順督脈而下;呼氣時,氣感隨晚風而出,循任脈而回。”林越在心中默念,將道學“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吐納。他試著讓呼吸與草原的風保持節奏——風來則深吸,風去則慢呼,丹田中的氣感也隨之起伏,像潮汐般與自然呼應。以往練內功時,他總覺得氣感與身體是“分離”的,像在操控一團陌生的力量;如今氣感卻與四肢百骸融為一體,手指能清晰感受到草葉的紋路,耳朵能分辨遠處馬蹄的節奏,連氣感在經脈中流動的“沙沙”聲,都與草原的風聲融為一體。
氣感從丹田出發,順著帶脈流向腰側時,林越突然想起道長曾說“腰為腎之府,氣藏於腎”——以往他總忽略腰部氣感的滋養,如今刻意放鬆腰腹,氣感竟像找到了“蓄水池”,在腰側緩緩回旋片刻,再向上流經膻中穴。以往這裡像有一道“關卡”,氣感需用力衝擊才能通過,今日卻格外順暢,氣感像穿過開闊的草原,輕輕漫過膻中穴,流向雙臂時,指尖竟泛起一陣酥麻的癢意,像有細密的電流在遊走。
接著,氣感順著“足陽明胃經”向下,流過足三裡穴時,林越下意識地調整呼吸,讓氣感與腳步輕觸草地的節奏同步——每一次腳掌貼地,氣感就向下沉一分,與地麵的微涼氣息相觸時,竟泛起一陣輕微的共鳴,氣感瞬間變得更清晰,像在溪流中加入了新的水源。他忽然明白,道長說的“順則通”,不僅是順應經脈,更是順應自然——草原的土地、晚風、月光,都是滋養氣感的“養分”,以往閉門修煉,就像在“斷流”的河道裡行船,自然艱難。
不知過了多久,丹田中突然泛起一陣溫和的暖意,氣感像被風吹動的溪流,流速驟然加快,卻依舊保持著平穩,沒有絲毫紊亂。林越隻覺得渾身舒暢,像泡在溫熱的泉水中,之前摔跤時拉傷的右臂肌肉、騎射導致的腿部酸痛,竟在氣感的流轉中漸漸消散。他甚至能“看見”氣感在經脈中流動的軌跡——像銀色的溪流,覆蓋了四肢、軀乾,連以往從未觸及的“頭維穴”,都有氣感輕輕縈繞,眼前的月光似乎都變得更明亮,能清晰看見空氣中浮動的塵埃。
“突破了!”林越心中一陣狂喜,卻沒有中斷修煉,而是繼續保持“順其自然”的狀態。他試著引導氣感在經脈中形成“小循環”——從丹田到指尖,再從指尖回流丹田,以往需要3秒才能完成的循環,今日僅用1.5秒,且氣感沒有絲毫損耗。更讓他驚喜的是,經脈似乎被拓寬了——以往氣感像“細流”,今日卻像“小河”,能輕鬆容納更多氣感,甚至能在經脈中形成輕微的回旋,讓氣感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林越緩緩睜開眼睛,指尖還殘留著氣感的溫潤。他伸了個懶腰,渾身骨骼發出輕微的“哢噠”聲,卻沒有絲毫疲憊,反而覺得精力充沛,丹田中的氣感像一汪平靜的湖水,輕輕蕩漾,連眼神都變得更清亮。他低頭看向雙手,指尖泛著淡淡的瑩光,那是氣感充盈的征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顯。
眼前的麵板彈出淡藍色提示,詳細記錄內功突破的邏輯與效果,讓每一點進步都有跡可循:
【檢測到宿主結合道學理論“道法自然”完成“道學內功”深度融合,突破內功瓶頸,核心能力與屬性顯著提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基礎內功全真入門):
進度突破:熟練25.8→精通40.2+14.4),突破核心邏輯閉環:
道學融合:摒棄“強行引導氣感”的舊模式,建立“氣感經脈自然”三位一體的新模式——以“道法自然”為底層邏輯,氣感與經脈節律呼吸、心跳)、自然環境月光、晚風、土地)形成共振,流轉阻力降低60,氣感利用率從45提升至70;
突破關鍵節點:
腰腹氣藏:通過“腎藏精,精化氣”的道學理論,激活腰部氣感儲備,氣感續航能力提升200;
天人共振:呼吸與草原風力同步風頻0.5hz→呼吸頻率0.5hz),氣感吸收自然能量效率提升50;
經脈拓寬:氣感長期自然流轉,配合“以柔克剛”的道學原理,經脈內徑拓寬15,可容納氣感量提升30;
突破表現:氣感從“局部淺層流轉”僅覆蓋四肢10條經脈)升級為“全身中淺層貫通”覆蓋全身12正經),流轉速度從3秒全身循環提升至1.5秒全身循環,氣感強度從1.510提升至3.210接近後天中期水平)。
核心能力質變:
氣感穩定性:持續流轉時間從15分鐘延長至45分鐘,無“強行修煉導致氣感紊亂”現象風險值0),即使受到外界乾擾如馬蹄聲、風聲),氣感波動幅度也≤5;
經脈適配:氣感與經脈契合度從75提升至90,招式內力損耗從75降至60如施展“墨子劍法?天誌鎮邪”,原需10分氣感,現僅需6分);
環境適配:解鎖“自然滋養”能力——在草原、山林等自然環境中修煉,內功進度提升速度+25,且可吸收月光、土地中的微弱能量,補充氣感消耗。
屬性提升與實戰驗證:
耐力屬性:7.210→7.510+0.3),具體場景表現:
持續作戰:連續施展“墨子劍法?天誌鎮邪”5次此前僅3次),氣感仍保持穩定,無手抖、氣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