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個知青看事情已成定局,隨便說了幾句,也沒多勸。
畢竟大家是真不熟悉,一共才相處了三天。
一向喜歡當知心姐姐的呂青竹這次反倒沒說什麼,隻是暗中看了雲舒幾眼,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當天夜裡下了場大雨。
第二天早上放了晴,可地裡仍然下不去腳,所有人都休息一天。
雲舒這假倒是請多餘了。
剛吃過早飯,張嬸子帶著他小兒子王鐵柱來知青點找人。
雲舒背著個包跟著張嬸子直接去了張家老房子。
這房子說是在後山腳,其實也沒那麼偏,離知青點也就七八十米。
可以說整個二道溝子就是背靠著後山。
所謂的後山,實際上是大青山脈的一角。
向陽公社下麵八個大隊,從一道溝子到八道溝子,八個大隊都圍繞著大青山脈周邊,每個大隊都背靠大青山脈。
一道溝子是離公社最近的,八道溝子最遠,路況也最差,去趟公社來回要花一天時間。
二道溝子從名字就知道離公社第二近。
村裡人農閒時會去後山附近采蘑菇,弄柴火。
張家老房子離上山的小路有個幾十米距離,這也是雲舒梳理了書中內容後,找上張嬸子的理由。
這種需要人住的老房子,村裡還有兩戶,甚至房子還比張家的年頭短一些。
但位置都沒這裡合適,她從這裡上山打點野味,誰都發現不了,以後她沒準能實現吃肉自由。
雲舒在老房子看了一圈,裡麵空蕩蕩,應該是張家人昨天把能用的東西都搬走了。
不過問題不大,她也用不慣彆人的東西。
從背包裡拿出紙筆,寫了張協議。
張嬸子小兒子王鐵柱上五年級,一般字都認識,給他媽念了一遍後,張嬸子按了個手印。
把鑰匙交給雲舒,雲舒付了十二塊錢,這事兒就算成了。
張嬸子走後,雲舒又到處轉了轉,越看越滿意。
房子不算大,她冬天也就不需要太多的柴火。
這個年代北方農村房子格局差不多,進門就是外屋,外屋用途跟南方的廚房差不多,灶是現成的,剩下啥都沒有。
左邊是有炕能睡人的屋子,張嬸子家裡人也夠仔細的,連鋪炕的草席子都卷走了。
院裡還有一個倉房,冬天放柴火正合適,雲舒最喜歡的是院牆。
可能是離山腳近,怕野獸下來的原因,張家院牆起的格外高。
高點好,這樣她在裡麵乾點啥,也不怕外麵有人看見。
外屋還有個壓井,冬天也不用出去打水,總之,這十二塊錢花得值。
雲舒從空間拿出個桶子,壓了一桶水,又拿出個抹布,裡裡外外擦了一遍。
又去了張木匠家裡。
今天不上工,張木匠剛好在家搗鼓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