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總,這道酸菜白肉鍋太地道了!”台灣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夾起一片晶瑩的五花肉,“沒想到在台北能吃到東北酸菜的酸脆!”話音未落,玻璃門突然被撞開,光頭李叼著一根黑雪茄,帶著十幾個舉著標語牌的人闖了進來,“台獨”旗幟上的刺目光芒刺得人眯起眼睛。
“陸資滾出台灣!”“彆讓火鍋變成統戰工具!”刺耳的口號聲瞬間蓋過了店內的音樂。用餐的客人紛紛皺眉,幾位年長的企業家更是直接放下筷子。
史國棟快步上前,擋在機器人與鬨事者之間:“這位先生,我們是合法經營的餐飲企業,有什麼問題可以去相關部門反映。”
光頭李嗤笑一聲,將標語牌重重砸在桌上:“裝什麼糊塗?你們大陸人來開店,就是想控製台灣經濟!”他一腳踢翻旁邊的凳子,金屬摩擦地麵的聲響讓在場女性發出驚呼。
“李老板,說話講點道理!”台灣電子商會副會長拍案而起,“史先生投資開店創造就業機會,菜品融合兩岸特色,這是好事!”
“就是!我們全家都盼著這家店開業呢!”帶著孩子來用餐的年輕媽媽護著女兒站出來,“你們搞破壞,才是在傷害台灣老百姓!”
光頭李臉色漲紅,伸手去推阻攔的企業家:“少管閒事!你們這些吃裡扒外的……”他話音未落,兩台上菜機器人突然啟動,播放起歡快的《愛拚才會贏》,靈活地在人群中穿梭,托盤上的辣椒紅油火鍋湯底隨著震動泛起漣漪。圍觀群眾被機器人的舉動逗笑,氣氛瞬間緩和。
史國棟趁機提高聲調:“各位朋友,我們店裡的食材80來自台灣本地,連機器人都是兩岸工程師共同研發。火鍋不分藍綠,美食能解鄉愁。”他掀開展示台上的保溫蓋,當歸藥膳鍋的香氣頓時彌漫全場,“這鍋湯,用的是阿裡山的香菇、澎湖的海蠣,燉出的是兩岸一家親的味道。”
在工商界人士的齊聲譴責與圍觀群眾的噓聲中,光頭李的叫囂顯得愈發單薄。當警察接到報警趕到時,他隻能帶著同夥灰溜溜地離開,臨走前還不忘放狠話:“你們等著!”
玻璃門重新關上的瞬間,掌聲從店內各個角落響起。史國棟望著滿座的食客和正在為客人講解菜品的機器人,輕輕擦拭著額頭的冷汗。他知道,這場風波隻是開始,但當看到鄰桌的阿公教孫子用筷子夾毛肚,聽到此起彼伏的“安對味閩南語:很對味)”讚歎,他堅信——滾燙的火鍋湯,終能融化偏見的堅冰。
這天,″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台北直營總店氤氳的熱氣中,兩台上菜機器人"小川"和"小渝"正穿梭往來,它們胸前的顯示屏播放著各地美食文化視頻,遇到帶小孩的顧客還會俏皮地說:"小心燙燙,美味要慢慢嘗哦!"身著改良版藍染布圍裙的服務員們穿梭席間,隨時為客人調節智能控溫火鍋的火候。
"阿公,這是您點的北京羊蠍子鍋。"服務員將鍋底緩緩放下,乳白色的湯汁裡燉著大塊羊骨,"咱們的湯底用牛骨、羊骨熬了八個小時,還加了同仁堂的秘製香料包。"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兵顫抖著雙手,望著鍋中熟悉的家鄉食材,眼眶瞬間濕潤:"七十年了...七十年沒聞到這味兒了..."九十多歲高齡的李思北轉頭握住史國棟的手,聲音哽咽,"謝謝你,讓我在有生之年還能嘗到咱北平家鄉正宗的火鍋味道。"
鄰桌來自台南的林家,正圍著一鍋廣西酸筍鴨腳煲驚歎。"爸,這個酸筍的臭味好正宗!"林家女兒夾起吸滿湯汁的鴨腳,"跟我們去桂林旅遊時吃的一模一樣!"林父舀起一勺酸辣湯,笑著對史國棟說:"以前總覺得火鍋隻有麻辣和清湯,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花樣!你們把大陸的美食寶藏都搬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旋轉的油紙傘下,不同口音的讚歎聲此起彼伏。有人舉著手機拍攝會表演川劇變臉的機器人,有人對著裝滿寧夏枸杞的養生湯鍋拍照發社交平台。一位高雄來的遊客對著機器人喊道:"小渝小渝,推薦個適合小朋友的鍋底!"機器人立刻切換成卡通音:"推薦雲南菌湯鍋哦,選用香格裡拉的鬆茸和牛肝菌,營養又鮮美~"
深夜,正當店內熱鬨非凡時,後廚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史國棟衝進後廚,隻見滿地狼藉,剛到貨的寧夏枸杞散落在油汙中,智能控溫設備的線路被惡意剪斷。監控畫麵顯示,三個蒙著麵的人趁著淩晨後廚無人,翻牆而入搞破壞。
警方迅速介入調查,通過店內的ai安防係統和周邊監控追蹤,很快鎖定了光頭李團夥。原來他們不甘心上次的失敗,企圖通過破壞後廚設備、汙染食材來抹黑火鍋店。當警察衝進光頭李的據點時,現場還搜出寫有"繼續搞垮陸資店"的標語,光頭李一乾人等全部被抓獲,人贓俱獲。
"史總,我們一定加強安保。"店長拿著新的安防方案彙報,"除了加裝紅外線報警係統,我們還會在夜間安排巡邏機器人。"史國棟望著重新忙碌起來的後廚,堅定地說:"加派人手培訓,讓服務員和機器人都學會基礎的安全檢查。
第二天,火鍋店照常營業,門口新增的智能安檢門自動識彆可疑物品,巡邏機器人"小衛"睜著警惕的電子眼在店內外巡查。當又一位老兵帶著全家來吃家鄉火鍋時,史國棟站在融合了兩岸元素的店堂裡,望著其樂融融的場景,更加確信:再多破壞也阻擋不了美食傳遞溫情的力量,就像鍋裡沸騰的湯底,永遠不會被惡意冷卻。
經曆風波後的"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非但沒有黯淡,反而在台北掀起了新的熱潮。史國棟望著絡繹不絕的食客,心中湧起新的計劃——半年內再開五家直營店,讓這份跨越海峽的美味觸達更多台灣民眾。
招聘啟事一經發布,前來應聘的台灣青年擠滿了臨時麵試點。"我從小就愛吃火鍋,特彆想學習正宗的川渝火鍋經營模式。"來自桃園的陳婉瑜眼中滿是期待。史國棟親自參與麵試,他更看重應聘者對美食的熱愛與包容開放的態度。最終,五名有餐飲經驗的台灣本地人被選為新店店長,近百名服務人員也完成招募。
專業培訓隨即展開。總部特意從重慶、成都和福建請來資深火鍋師傅,手把手傳授炒料技藝;管理團隊將大陸成熟的餐飲運營體係與台灣本地消費習慣結合,製定出詳細的標準化手冊。兩台上菜機器人也加入培訓行列,通過模擬服務場景,幫助新員工熟悉點餐、傳菜流程。"小川,這位客人需要加麻加辣!"新員工在機器人的配合下反複演練,很快掌握了服務要點。
新店選址分散在台北不同商圈,裝修延續"兩岸融合"風格的同時,又各具特色。信義店以台北101大樓元素搭配川劇臉譜;西門町店融入複古霓虹與重慶洪崖洞吊腳樓造型。每一家新店開業,都有不少老顧客專程趕來捧場,"就愛你們家既能吃到地道的麻辣鮮香,又有適合老人孩子的清淡口味。"一位常客笑著說。
儘管台灣當局仍不時出台限製陸資的政策,但史國棟早已摸索出應對之道。他主動與當地農會合作,擴大台灣本地食材采購比例;定期舉辦美食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兩岸廚師共同研發新菜品。在一次兩岸火鍋文化論壇上,史國棟真誠地說:"餐飲沒有邊界,美食最能拉近人心。"
看著五家新店陸續步入正軌,看著台灣籍店長們熟練地管理店鋪,史國棟更加堅信:隻要秉持初心,用美食搭建橋梁,再多的阻礙也無法阻擋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夜晚,他站在新店落地窗前,望著台北璀璨的夜景,心中已然勾勒出下一輪拓展藍圖。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