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三百師上下也進入了緊張的冬季備戰狀態。
從師部到基層連隊,每個單位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越冬準備。
戰士們忙著加固營房、清點冬裝、儲備糧食,整個防區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在所有部隊中,最為忙碌的當屬三百師麾下的工兵部隊。
在韓冰開始不計成本的發展之下,三百師的後勤保障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
為了確保一線部隊作戰能力,韓冰不惜投入巨資擴充工兵編製,使得三百師如今已經擁有三個規模龐大的師屬工兵團,這在同級彆部隊中實屬罕見。
其中兩個主力工兵團協同各團的直屬工兵連隊,日夜不停地奮戰在各個交通要道上。
他們冒著凜冽的寒風,搶修道路橋梁,加固運輸線路,確保這條維係著三百師生存的血脈在嚴寒中依然暢通無阻。
西山地勢險峻、山路崎嶇多變的地理環境,給後勤保障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陡峭的山路、複雜的彎道,再加上冬季的冰雪覆蓋,使得物資運輸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正是這些默默奉獻的工兵戰士,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為三百師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後勤保障防線。
三百師這支看似規模龐大、戰力強悍的軍事力量,其作戰能力的充分發揮同樣在嚴峻考驗著它自身的後勤保障體係。
在現代化戰爭中,後勤補給線就像是軍隊的生命線,而三百師這樣一支重裝部隊的後勤需求更是超乎想象的複雜與繁重。
從彈藥燃料的持續補給,到裝備零件的及時更換;從士兵夥食的日常供應,到醫療救護的快速響應,每一個環節都在無聲地決定著戰場上的勝負天平。
數千輛各式各樣的軍用卡車轟鳴著引擎,滿載著各類軍用物資,疾馳在晉南地區蜿蜒曲折的道路上。
這些鋼鐵巨獸排成長龍,首尾相接,綿延數公裡,形成了一道道壯觀的鋼鐵洪流。
它們穿梭往來於各個軍事駐地之間,晝夜不停地執行著補給運輸任務。
車隊的行進井然有序,前有偵察車開路,後有護衛車壓陣,中間則是運輸主力,道路上還有全副武裝的憲兵背著步槍牽著軍犬,看護。
每輛卡車都覆蓋著嚴實的帆布,車廂裡堆滿了糧食、彈藥、油料等戰略物資。
卡車司機們全神貫注的盯著前方,小心翼翼的操縱著方向盤。
車輪卷起的塵土在空中形成長長的煙帶,發動機的轟鳴聲在曠野中回蕩,彰顯著這支鋼鐵運輸大軍的磅礴氣勢。
在運輸線夜以繼日源源不斷的輸血之下,三百師的所有部隊的過冬物資在最短的時間內已經準備就緒。
甚至還有不少剩餘的物資,在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也被允許在嚴格看管的情況下在當地的市場進行售賣。
而八路軍方麵,在今年的冬天日子也過得相對順心了不少。
隨著晉東南地區已基本實現全麵解放,八路軍部隊在物資補給方麵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過去由於敵占區的封鎖和限製,八路軍經常麵臨物資采購渠道不暢、補給困難的局麵,不得不通過各種隱蔽渠道獲取軍需物資。
如今隨著解放區的擴大和鞏固,八路軍終於能夠光明正大地前往長治、晉城等較大城市,以及周邊各鄉鎮的集市和商鋪,公開采購部隊急需的各類軍需物資和生活必需品。
而這其中,運城源源不斷產出的鹽,則是成為了八路軍的重點采購目標。
這也使得以往夥食裡缺鹽的八路軍,飯碗裡的菜肴也終於開始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一時間,西山南部地區的經濟,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逐漸重新換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而在這其中最為煎熬難耐的,莫過於鬼子了。
西山南部戰略要地的失守,不僅使第一軍原本廣闊的占領區域遭受了嚴重的割裂和縮水,更直接導致了其經濟收益的大幅度削減,軍需補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加之西山地區的主要運輸線路仍然處於半癱瘓狀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使得鬼子物資輸送效率極為低下。
以往,駐地的鬼子除了依靠上級送來的給養,就是派出征糧隊下鄉,掠奪百姓的糧食作為維持戰爭的需要。
但很快鬼子就發現,派遣征糧隊的這招已經不再好使了。
如同滾雪球一般在山區迅速壯大的八路軍遊擊隊,已經完成了裝備的更新換代。
他們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和靈活機動的戰術,每次都能以出其不意的伏擊方式,將那些氣勢洶洶的鬼子征糧隊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