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四州雖已拿下,可各郡縣連個像樣的父母官都湊不齊。”蘇雲不滿道。
“本王打算辦場大考,不管是穿草鞋的農家子,還是住破廟的窮書生,隻要能答好題,都能進衙門做官!”
賈詡目光閃過驚色:“主公是說......不論門第高低?”
“正是!”
蘇雲重重拍案,“大慶朝廷靠舉薦拉幫結派,寒門子弟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隻能蹲在田埂上啃窩頭!”
“本王要反著來!設考場、出考題,考治國、考斷案,誰能答得好,誰就戴烏紗!”
“那些窮書生盼了多少年的機會?隻要開了這道門,全天下的才子都得往咱們這兒跑!”
“你想想,這些從泥地裡爬出來的官,是會向著世家大族,還是會拚命給本王辦事?”
賈詡撫掌大笑,眼中滿是讚賞。
“妙啊!如此一來,既得了人才,又收了民心,一箭雙雕!”
古往今來,文人群體就像一團無形卻又力量驚人的絲線,既能編織起盛世華章,也能在暗處攪弄風雲。
這些飽讀詩書的人,筆下的文章能左右輿論,口中的言辭能煽動人心。
若不能將其牢牢攥在手中,即便坐擁百萬雄兵,也不過是莽夫匹夫。
科舉考試於蘇雲而言,便是那根能將天下文人串聯起來的金線。
那些蜷縮在寒窗下苦讀的寒門子弟,那些懷才不遇漂泊四方的落魄書生,無不盼著能有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蘇雲要做的,就是扯開大慶朝廷用門第、舉薦織就的遮天網,以一場公平的考試,讓這些文人看到希望。
一旦這些人通過科考踏入官場,就會如同一顆顆釘子,釘入各個州府縣衙。
他們會感恩提拔自己的伯樂,會將對功名的渴望化作對他的忠誠。
更深遠的謀劃在於輿論。
當天下文人都在讚頌秦軍治下“英雄不問出處”,當筆墨紙硯間都在書寫蘇雲打破階級桎梏的壯舉,這便是比千軍萬馬更鋒利的武器。
世家大族再想詆毀抹黑,也抵不過天下書生的悠悠眾口。
屆時,不僅能吸納源源不斷的人才,更能讓民心如潮水般湧向自己——而民心所向,才是爭霸天下最堅實的根基。
蘇雲目光誠懇:“文和,自打起事以來,你跟著本王出謀劃策、四處奔波,本王心裡都記著呢。如今這科舉是頭等大事,本王思來想去,除了你沒人能擔得起。”
“有什麼缺人手、少銀子的難處,彆自己扛著,儘管開口。”
賈詡連忙拱手:“主公放心!保證把這事辦得妥妥當當!”
好在之前主公分給自己的那一千文臣都派上了用場。
這些人裡,有的擅長寫告示,有的精通算賬,......。
這段時間,他們各管一攤,把各地的賦稅、戶籍都理得清清楚楚。
有這麼個能乾的班底撐著,再加上自己出主意,辦科舉雖說麻煩,但也不是沒底氣。
想到這,賈詡胸脯挺得更高了:“屬下保證三個月內把考場、考題都準備齊全!”
蘇雲朗笑出聲,眼中滿是讚許。
“好,文和辦事,本王放心!”
“這科舉之事,關乎天下人心向背,也關乎我秦軍根基。”
“你隻管放手去做,但凡有人敢從中作梗,或是辦事不力,本王的軍法,可不長眼!”
“謝主公信重!屬下定當殫精竭慮,不出三月,必讓天下寒門學子,都知道北方有座求賢若渴的龍門!”
........
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