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春雪消融 暗流奔湧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9章 春雪消融 暗流奔湧(1 / 1)

喀喇莽乃的寒風依舊呼嘯,但林丹汗大帳內的氣氛,卻比嚴冬更冷。持續的僵局和不斷的小規模損失,像鈍刀子割肉般消磨著察哈爾部的銳氣和耐心。

派去宣府城下示威反遭炮擊的巴特爾,雖然撿回一條命,卻也灰頭土臉,威信大損。更糟糕的是,奈曼、敖漢等部最終雖然勉強派來了代表參加會盟,但兵力寥寥,態度敷衍,顯然是在觀望。甚至部落內部,也開始出現怨言:大量的牛羊被消耗用於維持這支聚集的大軍,而預期的戰利品和榮耀卻遙遙無期。明軍的小股精銳如同幽靈般在外圍遊蕩,不斷獵殺外出的小隊,使得放牧和偵查都變得異常危險。

林丹汗試圖組織幾次大規模的清剿,但明軍騎兵極其狡猾,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和精良的裝備尤其是馬銃和勁弩),一擊即走,絕不戀戰。廣袤的草原成了明軍最好的掩護,蒙古騎兵的人數優勢難以發揮。

“大汗,”一位老成的台吉憂心忡忡地進言,“眼看春荒將至,各部草場皆需人手照料畜群。大軍久聚於此,空耗糧草,卻無所得,非長久之計啊。不如……暫且散去,待秋高馬肥之時,再圖後舉?”

林丹汗臉色鐵青,他知道老台吉說得有道理。但他更知道,一旦就此散去,他這“蒙古共主”的威信將蕩然無存,下次再想召集各部,將難如登天。他感覺自己被滿桂用一種極其難受的方式捆住了手腳。

“再等等!”林丹汗咬牙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明人不可能一直如此警惕!他們的補給線更長!傳令下去,加緊哨探,尋找他們運糧隊的蹤跡!隻要截斷一次,就能逼滿桂出來決戰!”

他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尋找明軍的破綻上。然而,滿桂用兵老辣,後勤線路防守嚴密,運糧隊皆以重兵護衛,並配有火炮,想要截擊,談何容易。漠南的僵局,在春雪漸消中,依舊持續,消耗著雙方的耐心和資源,但顯然,林丹汗更加煎熬。

成都平原,春光漸暖。秦良玉在初步確立軍事權威後,並未沉浸在武事的成功中,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複雜棘手的政務——推行新政,清丈田畝。

四川雖號稱天府之國,但田畝兼並、賦役不均的問題同樣嚴重,隻是被表麵的富庶所掩蓋。秦良玉以總兵身份,強力支持巡撫和布政使司推行清丈,並派出忠貞營的軍士挑選識文斷字者)協助丈量隊伍,既為保護,也為監督,防止胥吏舞弊和地方豪強暴力抗法。

然而,武力可以震懾公開反抗,卻難以應對無形的“軟抵抗”。清丈工作推進得異常緩慢且阻力重重。

許多田主尤其是士紳之家,采用各種手段拖延、阻撓:或聲稱地契遺失,需要時間查找;或借口田界不清,與鄰人糾紛數年無法裁定;或賄賂丈量小吏,故意錯量、漏量;更有甚者,鼓動家中的老弱婦孺躺在田頭,哭天搶地,指責官府“與民爭利”、“逼死人命”。

負責清丈的官員麵對這些手段,往往焦頭爛額,投鼠忌器。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

這一日,秦良玉在總兵府召見幾位負責清丈的文官。聽著他們訴苦,抱怨士紳不配合、百姓被蠱惑、工作難以開展,秦良玉的眉頭越皺越緊。

她忽然打斷一位官員的訴苦,問道:“李大人,你方才說,城西張舉人家,以其祖墳占地不明為由,阻撓清丈其鄰近的三百畝水田,已僵持半月有餘?”

“正是,總鎮大人。那張舉人乃縣學訓導,在地方上頗有聲望,我等實在……”

“祖墳占地,自有規製。縣衙戶房舊檔可有記載?可曾派人實地勘測過墳地範圍?”秦良玉追問。

“這……舊檔模糊……勘測時,張家之人阻撓甚烈……”

秦良玉站起身,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不必再說了。明日辰時,點一隊軍士,本官親自去那張舉人家的田裡看看。傳話給張舉人,本官欲瞻仰其祖墳風水,順便替他厘清地界,以免日後子孫不孝,侵占了先人陰宅。”

次日,秦良玉果然親自帶隊前往。她一身常服,卻帶著數十名盔明甲亮的忠貞營士兵。到了地頭,她先是煞有介事地查看了張家祖墳,詢問了範圍,然後直接下令:“依製,墳地周邊十步為護墳地,不得耕種。以此為準,開始丈量!若有阻撓者,以妨礙軍國大事論處!”

軍士們立刻拉繩丈量,動作迅速。張家的人還想上前理論,卻被士兵們冰冷的眼神和按在刀柄上的手逼退。那張舉人聞訊趕來,見到這番陣勢,尤其是看到秦良玉本人親臨,頓時氣焰全消,隻能眼睜睜看著清丈完成。

秦良玉用最直接的方式,捅破了一層“軟抵抗”的窗戶紙。消息傳開,許多試圖效仿張家的人家頓時收斂了不少。清丈工作得以艱難地繼續推進。秦良玉深知,這隻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麵。但她無所畏懼,決心用這把“快刀”,劈開蜀中積年的沉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鎮北堡在孤獨中堅守了整個冬天。李永芳的防守策略取得了成效,無論是羅刹人的偵查隊還是朱純臣的偷襲騷擾,都被成功擊退。但堡內的氣氛並未輕鬆,反而愈發凝重。

補給線漫長而脆弱,雖然開春後道路情況稍好,但運輸依舊困難。堡內存糧日漸消耗,火藥鉛子也需要補充。更嚴峻的是,夜不收帶回的情報顯示,羅刹人在上遊建立的據點正在不斷擴大,儼然已成一座堅固的木堡,駐軍數量似乎也在增加。而朱純臣那股餘孽,雖然不敢再正麵挑釁,卻像陰魂一樣徘徊在周圍,與某些對明廷不滿的當地部落接觸頻繁,煽風點火。

李永芳站在城頭,望著黑龍江解凍後奔騰的江水,心中充滿了焦慮。他知道,僅憑鎮北堡目前的力量,隻能勉強自保,根本無法完成“收複奴兒乾都司”的戰略任務,甚至可能被越來越強的羅刹勢力慢慢困死、擠走。

他必須求援。

一份言辭懇切、情況危急的求援信被以六百裡加急送出。信中,李永芳詳細彙報了羅刹人據點擴建、實力增強的情況,強調了其長期占據並繼續東進的野心,也報告了朱純臣等建奴餘孽與之可能的勾結以及持續的騷擾破壞。他請求朝廷儘快向遼東增派援軍,尤其是擅長築城和火器的部隊,並運送大量建材和重型火炮,否則鎮北堡恐難久守,奴兒乾都司舊地的恢複事業將麵臨夭折的風險。

信使帶著沉重的使命,衝出城堡,奔向南方。李永芳的目光則投向北方那未知的、正在不斷變得強大的敵人,心中充滿了緊迫感。北疆的平靜之下,巨大的危機正在累積。

坤寧宮內春意盎然,幾盆精心栽培的蘭花悄然綻放,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朱由楧已經能滿地亂跑,咿呀學語,為宮殿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朱常洛難得有半日清閒,正陪著兒子玩耍,享受天倫之樂。柳青瑤在一旁微笑著看著,手中縫製著一件小兒衣袍。

看著皇帝眉宇間難以掩飾的疲憊,柳青瑤放下手中的活計,柔聲勸道:“陛下勤於政事,夙夜匪懈,臣妾都看在眼裡。隻是龍體關乎社稷,還望陛下多加保重。有些事,或許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可多倚重孫先生、楊先生等賢臣。”

朱常洛抱起撲過來的兒子,笑了笑:“江山社稷,千頭萬緒,朕豈能懈怠?孫先生、楊先生等人自是肱骨,然許多大事,仍需朕來決斷。”

柳青瑤輕輕點頭,又道:“臣妾愚鈍,於軍國大事不敢置喙。隻是有時想,陛下推行新政,用秦將軍這般人才,又鼓勵格物,皆是前所未有之創舉。創舉之初,必有非議阻撓,陛下心中想必亦有壓力。臣妾彆無所能,隻能在這深宮之中,為陛下打理好內務,教養好楧兒,讓陛下少些後顧之憂。”

她頓了頓,聲音更柔:“有時,緩一緩,或許能看得更清。就像臣妾看校兒弄那機器,越是心急,越是出錯。陛下乃天下之主,更需保重聖體,方是萬民之福。”

朱常洛聽著皇後這番體貼入微、又暗含理家治國之道的話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皇後並非乾政,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勸慰。這種家庭的溫暖和毫無保留的支持,是他在這個位置上所能獲得的極少數的純粹情感之一。

“青瑤,朕明白。”他溫和地說道,“有你在宮中,朕很安心。楧兒也被你教養得很好。”他看著懷中天真無邪的兒子,又看看端莊賢淑的妻子,朝堂上的紛爭、邊疆的烽火帶來的壓力,似乎也稍稍緩解了一些。皇帝的堅韌,不僅來自於權力和意誌,也來自於這深宮之中一絲珍貴的溫情。

皇帝頒布的《鼓勵格物創新詔》,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其反響開始逐漸顯現。

雖然大多數士大夫對此仍持保留甚至輕視態度,認為“奇技淫巧,難登大雅之堂”,但在社會的其他層麵,卻激起了不小的波瀾。

京城乃至江南的一些手工工坊主、資深工匠,聞訊後心思活絡起來。他們或許不懂大道理,但卻深知一項獨門技術能帶來的巨大利益。“專利”二字,雖然陌生,但其“他人未允,不得仿造牟利”的含義卻極具誘惑力。有人開始琢磨著自己多年積累的某些改進工藝,是否可以去格物院試試運氣?

甚至一些家境貧寒卻心靈手巧的讀書人,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格物”之道,視其為一條或許可以通往功名富貴的新途徑。

格物院的門檻,一時間幾乎被踏破。每天都有帶著各種“發明創造”前來谘詢或申請驗證的人,其中有實用的工具改進,也有異想天開的荒唐設計。宋應星和朱由校等人忙得不可開交,但也樂在其中。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世界正在眼前打開。

宋應星更是備受鼓舞。他一方麵要主持格物院的日常事務,應對紛至遝來的申請,另一方麵,更加緊了對《天工開物》的修訂和增補工作。皇帝的詔書,讓他感到自己畢生致力的學問得到了最高層麵的肯定,他決心要寫出一部真正能“裨益國家、惠及萬民”的巨著,將當前最新的工藝技術,尤其是格物院取得的一些突破性進展,悉數記錄其中。

他常常工作至深夜,油燈下,他奮筆疾書,不僅記錄技術,更開始思考和闡述技術背後蘊含的“格物之理”和“利民之道”。他的目光,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記錄,投向了如何通過科技推動國家發展的更宏大圖景。一股源自民間的、自發的創新活力,正在政策的引導下,開始悄然萌動,與朝廷主導的科技研發相互呼應,共同預示著某種深刻變革的可能。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到底誰在末世點女仆?我上門服務 崇禎元年,開局逆轉亡國局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長生:老夫一慣儒雅隨和 暗塵明月樓 南北戰爭:我與龍娘同居的日子 圍棋少年,我在大明舉重若輕 抗戰!我攜軍需商城和平全世界! 緬北:強迫臣服 天地翻覆